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951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其结构包括机箱、电配箱、固定挡板、控制板、打磨室,机箱前端与电配箱后侧螺栓连接,固定器内侧通过夹持轮对轴承进行接触夹持,并且通过包裹罩内侧的降阻球保证夹持轮有效的滚动,防止因为轴承吸收热量膨胀导致打磨的位置产生的偏差,使轴承被打磨的厚度更加的均匀,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打磨头对轴承表面进行打磨,并且通过顶杆对复位板进行挤压导致气室内部的气孔排出气体,并且通过防堵阀进行排出,通过挤出的气体对轴承进行降温后,有利于降低打磨设备被轴承膨胀导致的挤压变形,降低了打磨设备与轴承的接触力度、转动力矩和轴承打磨的偏移,使得打磨后的轴承合格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自动化打磨设备是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自动打磨的设备,通过对工件表面的打磨能够提升工件的光滑度,并且能够赋予工件特殊的特性,防止工件表面不平造成使用寿命降低,尤其是在对轴承的打磨加工方面,由于轴承是用于机械设备中支撑机械旋转的,故需要精确的进行打磨,但是在打磨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轴承会吸收热量膨胀导致打磨的位置产生偏差,使得轴承被打磨的厚度不均,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且轴承膨胀会导致打磨设备被挤压,增加了打磨设备与轴承的接触力度,使得转动轮的转动力矩加大,打磨轮对轴承的打磨力度加大加剧了轴承打磨的偏移,使得打磨后的轴承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轴承会吸收热量膨胀导致打磨的位置产生偏差,使得轴承被打磨的厚度不均,影响产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其结构包括机箱、电配箱、固定挡板、控制板、打磨室,所述机箱前端与电配箱后侧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挡板与机箱上端内侧轴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打磨室前端嵌固连接,所述打磨室与机箱上端铆合连接,所述打磨室包括外罩、收集顶、气管、吸尘罩、输送带、滚轴、打磨装置,所述外罩与机箱上侧铆合连接,所述收集顶与外罩上端内侧嵌固连接,所述气管连接在吸尘罩与收集顶之间,所述输送带与滚轴外侧过盈配合,所述滚轴与外罩内侧轴连接,所述打磨装置位于吸尘罩与输送带之间,所述滚轴数量为六个,并且位于输送带内侧呈盘平行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定位框、齿条、齿柱、固定器、打磨机,所述定位框与外罩内侧焊接连接,所述齿条与定位框内侧活动卡合,所述齿柱与定位框内侧轴连接,所述固定器与齿柱内侧焊接连接,所述打磨机与定位框上端中部嵌固连接,所述齿柱形状为弧形,并且外侧形状为齿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器包括夹持轮、降阻球、包裹罩、固定座、防尘网、弹片,所述夹持轮与降阻球内侧滚动连接,所述降阻球与包裹罩内侧活动卡合,所述包裹罩与固定座下侧焊接连接,所述固定座中部设有防尘网,所述弹片与固定座外侧焊接连接,所述弹片形状为弧形,并且数量为四个,以夹持轮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磨机包括接头、固定块、电机室、支撑杆、传动套轴、砂轮,所述接头与定位框中部嵌固连接,所述固定块与电机室顶部内侧焊接连接,所述电机室与接头下端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杆连接在固定块与传动套轴之间,所述砂轮与传动套轴上端焊接连接,所述砂轮数量为两个,并且以固定块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砂轮包括打磨头、顶杆、复位板、气室、气孔、防堵阀、支撑架,所述打磨头与顶杆上侧焊接连接,所述复位板与顶杆下侧焊接连接,所述气室右侧设有气孔,所述防堵阀与支撑架外侧嵌套连接,所述复位板形状为拱形,并且材质为碳素弹簧钢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堵阀包括支撑壁、转轴、复位弹簧、阻隔板,所述支撑壁与支撑架内侧嵌固连接,所述转轴与支撑壁内侧焊接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阻隔板与支撑壁之间,所述阻隔板与转轴内侧活动卡合,所述阻隔板呈倾斜向外安装,并且通过复位弹簧进行控制。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固定器内侧通过夹持轮对轴承进行接触夹持,并且通过包裹罩内侧的降阻球保证夹持轮有效的滚动,防止因为轴承吸收热量膨胀导致打磨的位置产生的偏差,使轴承被打磨的厚度更加的均匀,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2、打磨头对轴承表面进行打磨,并且通过顶杆对复位板进行挤压导致气室内部的气孔排出气体,并且通过防堵阀进行排出,通过挤出的气体对轴承进行降温后,有利于降低打磨设备被轴承膨胀导致的挤压变形,降低了打磨设备与轴承的接触力度、转动力矩和轴承打磨的偏移,使得打磨后的轴承合格率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打磨室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打磨装置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固定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打磨机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砂轮的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堵阀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机箱-1、电配箱-2、固定挡板-3、控制板-4、打磨室-5、外罩-51、收集顶-52、气管-53、吸尘罩-54、输送带-55、滚轴-56、打磨装置-57、定位框-571、齿条-572、齿柱-573、固定器-574、打磨机-575、夹持轮-741、降阻球-742、包裹罩-743、固定座-744、防尘网-745、弹片-746、接头-75a、固定块-75b、电机室-75c、支撑杆-75d、传动套轴-75e、砂轮-75f、打磨头-f1、顶杆-f2、复位板-f3、气室-f4、气孔-f5、防堵阀-f6、支撑架-f7、支撑壁-f51、转轴-f52、复位弹簧-f53、阻隔板-f5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其结构包括机箱1、电配箱2、固定挡板3、控制板4、打磨室5,所述机箱1前端与电配箱2后侧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挡板3与机箱1上端内侧轴连接,所述控制板4与打磨室5前端嵌固连接,所述打磨室5与机箱1上端铆合连接,所述打磨室5包括外罩51、收集顶52、气管53、吸尘罩54、输送带55、滚轴56、打磨装置57,所述外罩51与机箱1上侧铆合连接,所述收集顶52与外罩51上端内侧嵌固连接,所述气管53连接在吸尘罩54与收集顶52之间,所述输送带55与滚轴56外侧过盈配合,所述滚轴56与外罩51内侧轴连接,所述打磨装置57位于吸尘罩54与输送带55之间,所述滚轴56数量为六个,并且位于输送带55内侧呈盘平行分布,使得输送带55中部能够保持平稳,有利于提高轴承打磨的稳定和精度。其中,所述打磨装置57包括定位框571、齿条572、齿柱573、固定器574、打磨机575,所述定位框571与外罩51内侧焊接连接,所述齿条572与定位框571内侧活动卡合,所述齿柱573与定位框571内侧轴连接,所述固定器574与齿柱573内侧焊接连接,所述打磨机575与定位框571上端中部嵌固连接,所述齿柱573形状为弧形,并且外侧形状为齿状,能够通过齿条572调整自身的角度,有利于通过调整角度的方式将轴承固定在上下两个齿柱573之间在,降低在固定过程中对轴呈的伤害。其中,所述固定器574包括夹持轮741、降阻球742、包裹罩743、固定座744、防尘网745、弹片746,所述夹持轮741与降阻球742内侧滚动连接,所述降阻球742与包裹罩743内侧活动卡合,所述包裹罩743与固定座744下侧焊接连接,所述固定座744中部设有防尘网745,所述弹片746与固定座744外侧焊接连接,所述弹片746形状为弧形,并且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其结构包括机箱(1)、电配箱(2)、固定挡板(3)、控制板(4)、打磨室(5),所述机箱(1)前端与电配箱(2)后侧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挡板(3)与机箱(1)上端内侧轴连接,所述控制板(4)与打磨室(5)前端嵌固连接,所述打磨室(5)与机箱(1)上端铆合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打磨室(5)包括外罩(51)、收集顶(52)、气管(53)、吸尘罩(54)、输送带(55)、滚轴(56)、打磨装置(57),所述外罩(51)与机箱(1)上侧铆合连接,所述收集顶(52)与外罩(51)上端内侧嵌固连接,所述气管(53)连接在吸尘罩(54)与收集顶(52)之间,所述输送带(55)与滚轴(56)外侧过盈配合,所述滚轴(56)与外罩(51)内侧轴连接,所述打磨装置(57)位于吸尘罩(54)与输送带(55)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其结构包括机箱(1)、电配箱(2)、固定挡板(3)、控制板(4)、打磨室(5),所述机箱(1)前端与电配箱(2)后侧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挡板(3)与机箱(1)上端内侧轴连接,所述控制板(4)与打磨室(5)前端嵌固连接,所述打磨室(5)与机箱(1)上端铆合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磨室(5)包括外罩(51)、收集顶(52)、气管(53)、吸尘罩(54)、输送带(55)、滚轴(56)、打磨装置(57),所述外罩(51)与机箱(1)上侧铆合连接,所述收集顶(52)与外罩(51)上端内侧嵌固连接,所述气管(53)连接在吸尘罩(54)与收集顶(52)之间,所述输送带(55)与滚轴(56)外侧过盈配合,所述滚轴(56)与外罩(51)内侧轴连接,所述打磨装置(57)位于吸尘罩(54)与输送带(5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57)包括定位框(571)、齿条(572)、齿柱(573)、固定器(574)、打磨机(575),所述定位框(571)与外罩(51)内侧焊接连接,所述齿条(572)与定位框(571)内侧活动卡合,所述齿柱(573)与定位框(571)内侧轴连接,所述固定器(574)与齿柱(573)内侧焊接连接,所述打磨机(575)与定位框(571)上端中部嵌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574)包括夹持轮(741)、降阻球(742)、包裹罩(743)、固定座(744)、防尘网(745)、弹片(746),所述夹持轮(741)与降阻球(742)内侧滚动连接,所述降阻球(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花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筷筷落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