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90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设置有滑槽,所述底座另一端设置有通孔;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一托板铰接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托板一端与所述通孔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挠动脉穿刺时手与腕关节体位摆放和固定,首先底座上设有滑槽可以调节托板的高度,可以根据每个病患的情况,调整固定位置,使患者放置腕关节时高低适度;其次设有有绑带和固定架,固定架与托板之间形成的轮廓与手掌指部横截面轮廓一致,四指从固定架下的孔穿过手掌向上并握住,便于手腕和手的摆放和固定,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挠动脉穿刺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之中,一方面,在临床工作中缺氧、呼吸衰竭的病人很常见。这些病人住院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用氧。快速准确的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能客观的反应患者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临床判断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临床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临床上通常选用挠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做血气分析。目前穿刺时医生常用的方法是左手扶起病人的手腕,右手执针进行穿刺。由于操作手法的不同,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来说,由于其不具备自主行为能力,挠动脉穿刺的难度更大,往往需要两人合作完成,其中一人扶起并固定患者的手腕,另一人进行穿刺操作,消耗人力较大,尤其对于繁忙的复苏室来说,增加医务工作者劳动强度。目前还没有一款适于协助挠动脉穿刺的合适工具,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使操作规范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00),所述底座(100)一端设置有滑槽(101),所述底座(100)另一端设置有通孔(102);/n调节组件(200),包括第一托板(201),与所述第一托板(201)铰接的第二托板(202);/n所述第一托板(201)一端设置有凸台(201a),所述凸台(201a)位于所述滑槽(101)内,所述第二托板(202)一端与所述通孔(102)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所述底座(100)一端设置有滑槽(101),所述底座(100)另一端设置有通孔(102);
调节组件(200),包括第一托板(201),与所述第一托板(201)铰接的第二托板(202);
所述第一托板(201)一端设置有凸台(201a),所述凸台(201a)位于所述滑槽(101)内,所述第二托板(202)一端与所述通孔(10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01)为长槽型,所述滑槽(101)的宽度与所述凸台(201a)的直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01)向一侧面向下凹陷形成若干个定位槽(101a),所述定位槽(101a)宽度与所述凸台(201a)的直径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01a)包括第一面(101a-1)与第二面(101a-2),所述第一面(101a-1)与所述滑槽(101)侧面垂直,所述第二面(101a-2)为弧形曲面,并与所述滑槽(101)侧面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挠动脉穿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201)远离所述凸台(201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金鸾宁少芳张冰玉吕玉芬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