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舱式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778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舱式磨机,包括:传动单元、给料单元、磨矿单元和排料单元,其中,磨矿单元包括:外壳、中心轴、多个分隔板,中心轴的轴线位于外壳的壳体中心线上,多个分隔板在中心轴上间隔分布,且分隔板的外周边缘与壳体的壁面存在缝隙,每两个相邻分隔板之间均构成一个磨矿舱室,给料单元用于向各个磨矿舱室内传输物料和磨矿介质,传动单元用于驱动中心轴转动,排料单元用于排料;通过传动单元驱动中心轴转动,带动分隔板转动,在每个磨矿舱室内进行磨矿,通过排料单元将磨成的颗粒物料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多舱室的磨矿方式不仅避免了磨矿的短路,而且大大增加了物料与磨矿介质的接触机率,增加了物料的磨矿机率,为超细磨创造了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舱式磨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选矿厂磨矿
,尤其是涉及一种隔舱式磨机。
技术介绍
当前,很多中矿石尤其有色矿石,其矿物的嵌布粒度达到5-15微米。现有的磨矿设备(如球磨机)在用于细磨的时候,其能耗较高,且当矿物的嵌布粒度为15微米以下时,现有磨机受制于其设备结构和磨矿介质的影响,使得其无法实现目的矿物的单体解离,这就导致很多超细粒嵌布的矿物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且现有磨矿设备的磨矿介质多为铁质,这种材质的磨矿介质容易在矿物颗粒表面形成金属沉淀或氢氧化铁薄膜,从而影响矿物的可浮性和选择性,恶化细磨后的浮选作业,从而降低后续目的矿物的浮选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舱式磨机,能实现超细磨、能耗低且不会对后续浮选作业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隔舱式磨机,包括:传动单元、给料单元、磨矿单元和排料单元,其中,所述磨矿单元包括:外壳、中心轴、多个分隔板,所述外壳将所述分隔板包裹,所述中心轴的轴线位于所述外壳的壳体中心线上,所述中心轴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舱式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单元、给料单元、磨矿单元和排料单元,其中,所述磨矿单元包括:外壳、中心轴、多个分隔板,所述外壳将所述分隔板包裹,所述中心轴的轴线位于所述外壳的壳体中心线上,所述中心轴的两端穿过所述壳体,多个分隔板在所述中心轴上间隔分布,且所述分隔板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壁面存在缝隙,每两个相邻分隔板之间均构成一个磨矿舱室,所述给料单元用于向各个磨矿舱室内传输物料和磨矿介质,所述传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中心轴转动,所述排料单元用于排料;/n通过所述传动单元驱动所述中心轴转动,带动所述分隔板转动,在每个磨矿舱室内进行磨矿,通过排料单元将磨成的颗粒物料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舱式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单元、给料单元、磨矿单元和排料单元,其中,所述磨矿单元包括:外壳、中心轴、多个分隔板,所述外壳将所述分隔板包裹,所述中心轴的轴线位于所述外壳的壳体中心线上,所述中心轴的两端穿过所述壳体,多个分隔板在所述中心轴上间隔分布,且所述分隔板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壁面存在缝隙,每两个相邻分隔板之间均构成一个磨矿舱室,所述给料单元用于向各个磨矿舱室内传输物料和磨矿介质,所述传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中心轴转动,所述排料单元用于排料;
通过所述传动单元驱动所述中心轴转动,带动所述分隔板转动,在每个磨矿舱室内进行磨矿,通过排料单元将磨成的颗粒物料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舱式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流孔,所述过流孔在所述分隔板上等圆周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舱式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孔的圆心距离中心轴中心的距离为分隔板的1/2~2/3半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舱式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两端封闭的圆筒状,所述分隔板呈圆形,所述分隔板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外壳的壁面之间的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洲庄磊邵靖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