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移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77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1
一种定量移液管,包括定量玻璃管,气囊球;玻璃管的上下端为尖锥形分别作为进液口和出液口,玻璃管的外侧上部以下位置均具有限位板;气囊球的内下端有一体成型的连接套柱,连接套柱内侧由上至下具有一个柱形通孔,连接套柱的高度高于气囊球内下端的高度,连接套柱下端一侧有排液孔,玻璃管的上端由下至上套在连接套柱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把液体转移中,由于不需要操作者保持用手按压气囊球的状态,能给操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便利。当液体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后操作者按压气囊球,由于玻璃管上端的高度高于气囊球内下端的高度,因此多余的液体不会再进入玻璃管内,达到了精确移液的目的,也给操作者的操作带来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移液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使用的设备
,特别是一种定量移液管。
技术介绍
移液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器,其主要结构包括吸耳球以及外侧具有刻度值的长玻璃管(长玻璃管套在吸耳球下端中部吸孔内),刻度值作为所取液体准确体积的标志。现有的移液管在移取液体时,将玻璃管下端插入液体内,然后用手挤压吸耳球,吸耳球产生负压吸力将液体吸入玻璃管内,进而达到移液的目的。现有的移液管进行精确移液时(很多理化试验等需要精确的液体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采用具有余量的长玻璃管套在吸耳球的下端吸孔内,移液时,当吸入的液体量上升到玻璃管前端所需刻度值后,操作者保持手按压吸耳球的强度,使液体量位于玻璃管内高度处于操作者需要的移液量,然后将玻璃管下端从液体中取出,把吸取的液体放入实验瓶等内;这种操作方法,手按下吸耳球的力度不好掌握,不但无法有效保证吸入的液体量达到精确,且把玻璃管从吸取液体转移到实验瓶等内过程中,容易因为手按压吸耳球力度发生变化,进而造成液体从玻璃管下端漏出等,对精确移液带来影响(即使操作者吸取液体后用手堵住玻璃管的下端能防止液体漏出,但是当吸取的液体具有腐蚀性时,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风险,且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无法有效保证初始吸入液体量精确的问题)。第二种方式是采用特定刻度值的玻璃管(也就是玻璃管吸满液体后就是所需的定量移液量)安装在吸耳球的下端进行移液操作,这种方式能保证吸入玻璃管内的液体达到需要的移液量,但是根本无法防止液体经玻璃管上端进入吸耳球内,这样由于玻璃管和吸耳球内同时具有液体,也就无法保证精确移液(后续按压吸耳球放出玻璃管内的液体时,吸耳球内的液体会同时被放出,对精确移液造成影响),特别在在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操作时,上述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有的移液管因结构所限无法有效保证精确移液的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若干只不同容积的定量玻璃管,玻璃管和气囊球能方便实现分离和结合,气囊球下部内上端具有高度高于内下侧周围的连接套柱,在连接套柱的下侧端设置了开孔,玻璃管上部插入连接套柱内后、其上端高度高于气囊球的内下端高度,操作者进行移液操作时,通过按压气囊球玻璃管内全部吸满液体后,多余的液体会从玻璃管上端溢出位于气囊球内下部,能保证精确移液,且把玻璃管从吸取液体转移到实验瓶等内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手一直按下气囊球不放,给操作者带来了方便,后续放出玻璃管内精确定量液体后,操作者能方便取下玻璃管放出气囊球内多余的液体,由此达到给精确移液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的一种定量移液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量移液管,包括若干只具有不同容积的定量玻璃管,气囊球;其特征在于每只玻璃管的上下端为尖锥形分别作为进液口和出液口,每只玻璃管的外侧上部以下位置均具有限位板;所述气囊球的内下端有一体成型的连接套柱,连接套柱内侧由上至下具有一个柱形通孔,柱形通孔的内径小于玻璃管中部的外径、且大于出液口的外径;所述连接套柱的高度高于气囊球内下端的高度,气囊球内下部是水平结构;所述连接套柱下端一侧有和气囊球内下部相通的排液孔,玻璃管的上端由下至上套在连接套柱的内部,限位板的上端位于气囊球的下端,玻璃管的上端高于连接套柱的上端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柱的排液孔不限于一个,还能采用多个间隔距离分布在连接套柱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球是橡胶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管套在气囊球的连接套柱内后,连接套柱内侧及排液孔和玻璃管外侧处于过盈配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只具有不同容积的定量玻璃管,其外径一致,若干只玻璃管的限位板到玻璃管上端间距相等。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还能采用在玻璃管的一侧及两侧设置限位块代替。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使用时将玻璃管下端放入需要移液的液体内,然后操作者按下气囊球后松开手,气囊球产生的负压会使玻璃管内全部吸入液体,多余的液体会从玻璃管上端部位进入气囊球下端内。本专利技术把液体转移中,由于不需要操作者保持用手按压气囊球的状态,能给操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便利。当液体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后操作者按压气囊球,于是玻璃管内全部液体会流入实实验瓶内等,由于玻璃管上端的高度高于气囊球内下端的高度,因此多余的液体不会再进入玻璃管内,达到了精确移液的目的,也给操作者的操作带来了便利。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气囊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定量玻璃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2、3中所示,一种定量移液管,包括若干只标记有刻度值具有不同容积的定量玻璃管1,气囊球2(上端是圆球形,中部下端是柱形);每只玻璃管1的上下端为尖锥形分别作为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每只玻璃管1的外侧上部以下一定位置均具有圆形限位板103;所述气囊球的中部内下端有一个一体成型的连接套柱21,连接套柱21内侧由上至下具有一个柱形通孔22,柱形通孔22的内径略小于玻璃管1中部的外径1mm(柱形通孔22具有弹性,玻璃管1能插入其内)、且大于玻璃管1最上端出液口、最下端进液口的外径;所述连接套柱21的高度高于气囊球2内下端的高度,连接套柱21的下外端周围位置气囊球2内部是水平结构;所述气囊球2的连接套柱下端左侧有一个和气囊球内下部相通的排液孔23,玻璃管1的上端由下至上套在连接套柱21的内部,限位板103的上端位于气囊球2的下端,玻璃管1的上端高于连接套柱21的上端高度。图1、2、3中所示,连接套柱的排液孔23不限于一个,还能采用多个间隔一定距离分布在连接套柱的下端。气囊球2是橡胶材质。玻璃管1套在气囊球的连接套柱21内后,连接套柱21内侧及排液孔23和玻璃管1外侧处于过盈配合状态(不会漏液)。若干只具有不同容积的定量玻璃管1,其外径完全一致,若干只玻璃管1的限位板103到玻璃管1上端间距相等。限位板103还能采用在玻璃管的一侧及两侧设置矩形限位块代替。图1、2、3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使用前根据需要选用需要容积的玻璃管1(吸满液体3后,液体量就是需要的移液量)由下至上插入气囊球2连接套柱21内,保证限位板103的上端刚好和气囊球2的下端外侧接触。移液时将玻璃管1下端放入需要移液的液体3内,然后操作者按下气囊球2后松开手,这样气囊球2产生的负压会使玻璃管1内全部吸入液体3(气囊球2吸满液体后松开按压气囊球2的手),多余的液体3会从玻璃管1上端部位出液口102进入气囊球2下端内。本专利技术玻璃管1下端为尖锥形细口(进液口101),主要起到移液中液体3不会因玻璃管下端开孔过大而滴漏。玻璃管1上端尖锥形细口(出液口102),是吸取液体3时,液体3到达玻璃管1上端管口时,流速会慢一些,保证不会直接大量涌到气囊球2内。本专利技术把液体3转移中,由于不需要操作者保持用手按压气囊球2的状态,能给操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便利。当液体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后,操作者按压气囊球2,于是玻璃管1内全部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量移液管,包括若干只具有不同容积的定量玻璃管,气囊球;其特征在于每只玻璃管的上下端为尖锥形分别作为进液口和出液口,每只玻璃管的外侧上部以下位置均具有限位板;所述气囊球的内下端有一体成型的连接套柱,连接套柱内侧由上至下具有一个柱形通孔,柱形通孔的内径小于玻璃管中部的外径、且大于出液口的外径;所述连接套柱的高度高于气囊球内下端的高度,气囊球内下部是水平结构;所述连接套柱下端一侧有和气囊球内下部相通的排液孔,玻璃管的上端由下至上套在连接套柱的内部,限位板的上端位于气囊球的下端,玻璃管的上端高于连接套柱的上端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移液管,包括若干只具有不同容积的定量玻璃管,气囊球;其特征在于每只玻璃管的上下端为尖锥形分别作为进液口和出液口,每只玻璃管的外侧上部以下位置均具有限位板;所述气囊球的内下端有一体成型的连接套柱,连接套柱内侧由上至下具有一个柱形通孔,柱形通孔的内径小于玻璃管中部的外径、且大于出液口的外径;所述连接套柱的高度高于气囊球内下端的高度,气囊球内下部是水平结构;所述连接套柱下端一侧有和气囊球内下部相通的排液孔,玻璃管的上端由下至上套在连接套柱的内部,限位板的上端位于气囊球的下端,玻璃管的上端高于连接套柱的上端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移液管,其特征在于,连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经一刘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菁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