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美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73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美发器,包括第一手柄部、第二手柄部、第一发热组件及第二发热组件;第一发热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体及第一旋帽;第一发热体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工面;第二发热组件包括第二发热体及第二旋帽;第二发热体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加工面;第二加工面的数量、外观轮廓与第一加工面的数量、外观轮廓一一对应;第二加工面用于与第二加工面抵接。上述多功能美发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第一发热体的表面上设计不同外观轮廓的第一加工面,在第二发热体的表面上设计不同外观轮廓的第二加工面,选择第一加工面与第二加工面搭配对头发进行造型,使得发型更加多变美观,同时无需替换发热棒组件,大大降低消费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美发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子美发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美发器。
技术介绍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方便人们自我打理头发,市场上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美发器,是广大女性最喜爱的美发工具之一。现阶段的美发器大多是由一个手柄和一个发热棒组件构成,发热棒组件和手柄不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仅能做出一种发型,或直发或卷发,缺乏层次感,如果需要做出多变的发型则相应地需要多个发热棒组件进行替换,这就增加了消费者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美发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做出多种发型,使发型更加多变美观,降低消费成本。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美发器,包括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铰接的第二手柄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内的第一发热组件、及枢接于所述第二手柄部内的第二发热组件;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体一端的第一旋帽;所述第一发热体枢接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内,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一端穿设并凸伸超出所述第一手柄部后连接所述第一旋帽;所述第一发热体沿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周向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工面;所述第二发热组件包括第二发热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发热体一端的第二旋帽;所述第二发热体枢接于所述第二手柄部内,所述第二发热体的一端穿设并凸伸超出所述第二手柄部后连接所述第二旋帽;所述第二发热体沿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周向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加工面;所述第二加工面的数量、外观轮廓与所述第一加工面的数量、外观轮廓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加工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加工面抵接。上述多功能美发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第一发热体的表面上设计不同外观轮廓的第一加工面,在第二发热体的表面上设计不同外观轮廓的第二加工面,选择第一加工面与第二加工面搭配对头发进行造型,使得发型更加多变美观,同时无需替换发热棒组件,大大降低消费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部的头端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手柄部的头端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对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部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发热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枢轴部,所述第一枢轴部对应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旋帽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轴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柄部上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发热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枢轴部,所述第二枢轴部对应穿设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旋帽连接于所述第二枢轴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部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梳齿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柄部上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梳齿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部的尾端内安装有主控板及安装于所述主控板上的电源开关;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体及所述第二发热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柄部的尾端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电连接所述主控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加工面凸伸超出所述第一容置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体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加工面凸伸超出所述第二容置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美发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美发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美发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多功能美发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美发器的剖面图。附图标注说明:10-第一手柄部,11-第一容置槽,12-第一通孔,13-第一梳齿排,14-主控板,15-电源开关;20-第二手柄部,21-第二容置槽,22-第二通孔,23-第二梳齿排,24-电源线;30-第一发热组件,31-第一发热体,32-第一旋帽,33-第一枢轴部,34-第一加工面;40-第二发热组件,41-第二发热体,42-第二旋帽,43-第二枢轴部,44-第二加工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美发器,包括第一手柄部10、与第一手柄部10铰接的第二手柄部20、枢接于第一手柄部10内的第一发热组件30、及枢接于第二手柄部20内的第二发热组件40;第一发热组件30与第二发热组件40相对应抵接。所述第一手柄部10的头端设有第一容置槽11,第一容置槽11用于容纳安装第一发热组件30。第一手柄部10上对应第一容置槽11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2用于枢接第一发热组件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柄部10上对应第一容置槽1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梳齿排13。第一手柄部10的尾端内安装有主控板14及安装于主控板14上的电源开关15。所述第二手柄部20的头端设有第二容置槽21,第二容置槽21用于容纳安装第二发热组件40;第二容置槽21的尺寸、位置与第一容置槽11的尺寸、位置一一对应。第二手柄部20上对应第二容置槽21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用于枢接第二发热组件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手柄部20上对应第二容置槽2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梳齿排23;第二梳齿排23与第一梳齿排13分别位于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美发器的相对两侧。第二手柄部20的尾端连接有电源线24,电源线24电连接主控板14。所述第一发热组件30包括电连接主控板14的第一发热体31、及连接于第一发热体31一端的第一旋帽32。第一发热体31容纳于第一容置槽11,第一发热体31凸伸超出第一容置槽11,第一发热体31的一端穿设并凸伸超出第一手柄部10的头端后连接第一旋帽32。具体地,第一发热体3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枢轴部33,第一枢轴部33对应穿设第一通孔12,实现第一发热体31枢接于第一手柄部10上。其中一个第一枢轴部33穿设第一通孔12并凸伸超出第一手柄部10的头端后连接第一旋帽32,此时在第一手柄部10的外部操控第一旋帽32,可驱动第一发热体31进行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31大致呈柱体设置,第一发热体31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美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铰接的第二手柄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内的第一发热组件、及枢接于所述第二手柄部内的第二发热组件;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体一端的第一旋帽;所述第一发热体枢接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内,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一端穿设并凸伸超出所述第一手柄部后连接所述第一旋帽;所述第一发热体沿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周向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工面;所述第二发热组件包括第二发热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发热体一端的第二旋帽;所述第二发热体枢接于所述第二手柄部内,所述第二发热体的一端穿设并凸伸超出所述第二手柄部后连接所述第二旋帽;所述第二发热体沿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周向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加工面;所述第二加工面的数量、外观轮廓与所述第一加工面的数量、外观轮廓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加工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加工面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美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铰接的第二手柄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内的第一发热组件、及枢接于所述第二手柄部内的第二发热组件;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包括第一发热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体一端的第一旋帽;所述第一发热体枢接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内,所述第一发热体的一端穿设并凸伸超出所述第一手柄部后连接所述第一旋帽;所述第一发热体沿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周向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加工面;所述第二发热组件包括第二发热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发热体一端的第二旋帽;所述第二发热体枢接于所述第二手柄部内,所述第二发热体的一端穿设并凸伸超出所述第二手柄部后连接所述第二旋帽;所述第二发热体沿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周向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加工面;所述第二加工面的数量、外观轮廓与所述第一加工面的数量、外观轮廓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加工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加工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美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部的头端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手柄部的头端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美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部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发热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枢轴部,所述第一枢轴部对应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运基魏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