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71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其结构包括竹编帽壳、竹编帽檐和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内框底端右部设置护罩装置,经过第二调节带进行调整合适的佩戴长度,再由透明眼罩置于眼部前端,并用第一弹性带与第二调节带套于头部固定,再由第二弹性带套于使用者耳部固定将口部置于罩口处的呼吸贴层内侧端,达到了通过加设眼护与口护部件以提高保护度的有益效果;并且在内框内侧下部设置调节装置,经过手部抓附转动块并施加转动力,带动螺纹杆在固定块处螺纹转动,并且由转动件于轴板左端中部转动,进而对轴板右部在套框内部左右活动,达到了采用螺杆推动方式以便于调整佩戴松紧度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
本技术属于安全帽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
技术介绍
佩戴安全帽主要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到伤害,它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保护人的头部不受到伤害或降低头部伤害程度;一般包装以下几种保护情况:飞来或坠落下来的物体击向头部时;当作业人员从2m及以上的高处坠落下来时;当头部有可能触电时;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业,头部有可能碰到尖锐、坚硬的物体时;而现有的竹编型安全帽由于其韧性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已被广泛使用,但是现有技术新型的该安全帽在尘灰较多的环境工作时的保护度不足,并且在进行使用时调节佩戴松紧度的操作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以解决该安全帽在尘灰较多的环境工作时的保护度不足,并且在进行使用时调节佩戴松紧度的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通过加设眼护与口护部件以提高保护度的有益效果,并且采用螺杆推动方式以便于调整佩戴松紧度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包括竹编帽壳、竹编帽檐、绑带、内框、第一调节带、卡扣、调节装置和护罩装置,所述竹编帽壳底端外围通过编织方式与竹编帽檐一体成型,所述竹编帽檐外围通过缠绕方式与绑带固定连接,所述竹编帽壳内壁与内框固定连接,所述内框底端前后两部分别与第一调节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带之间设置有卡扣,并且第一调节带与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内框内侧下部与调节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内框底端右部与护罩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纹杆、固定块、转动块、轴板、套框和海绵层,所述螺纹杆贯穿固定块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螺纹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左端与转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左端通过转动件与轴板转动连接,所述轴板贯穿套框左端前后两部,并且套框与轴板活动连接,所述轴板右端中部和套框左端分别与海绵层粘接,所述套框右端与内框内壁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内框内壁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同时贯穿竹编帽壳与内框右部,并且竹编帽壳和内框均与螺纹杆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护罩装置包括固定带、面层、透明眼罩、第一弹性带、第二调节带、罩口、魔术贴、呼吸贴层和第二弹性带,所述固定带分别与面层顶端前后两部固定连接,所述面层上部之间与透明眼罩谷底内连接,所述面层左端前后两部分别与第一弹性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左端之间与第二调节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分别设置于透明眼罩前后两方,所述面层中下部设置有罩口,所述面层右端与呼吸贴层左端之间设置有魔术贴,并且呼吸贴层通过魔术贴与面层固定连接,所述罩口设置于呼吸贴层左方中部,所述面层左下端前后两部分别与第二弹性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带分别设置于罩口前后两方。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外表面中部设置有条纹状的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轴板右端设置有限位环,并且套框右端设置有挡环,并且限位环内外径宽度大于挡环5mm。进一步的,所述呼吸贴层为三层结构且其由左至右依次为无纺布层、熔喷层和无纺布层。进一步的,所述面层采用的材料为PVC涂覆布。(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该安全帽在尘灰较多的环境工作时的保护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在内框底端右部设置护罩装置,经过第二调节带进行调整合适的佩戴长度,再由透明眼罩置于眼部前端,并用第一弹性带与第二调节带套于头部固定,再由第二弹性带套于使用者耳部固定将口部置于罩口处的呼吸贴层内侧端,达到了通过加设眼护与口护部件以提高保护度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在进行使用时调节佩戴松紧度的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通过在内框内侧下部设置调节装置,经过手部抓附转动块并施加转动力,带动螺纹杆在固定块处螺纹转动,并且由转动件于轴板左端中部转动,进而对轴板右部在套框内部左右活动,达到了采用螺杆推动方式以便于调整佩戴松紧度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竹编帽壳-1、竹编帽檐-2、绑带-3、内框-4、第一调节带-5、卡扣-6、调节装置-7、护罩装置-8、螺纹杆-71、固定块-72、转动块-73、轴板-74、套框-75、海绵层-76、固定带-81、面层-82、透明眼罩-83、第一弹性带-84、第二调节带-85、罩口-86、魔术贴-87、呼吸贴层-88、第二弹性带-89。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包括竹编帽壳1、竹编帽檐2、绑带3、内框4、第一调节带5、卡扣6、调节装置7和护罩装置8,竹编帽壳1底端外围通过编织方式与竹编帽檐2一体成型,竹编帽檐2外围通过缠绕方式与绑带3固定连接,竹编帽壳1内壁与内框4固定连接,内框4底端前后两部分别与第一调节带5固定连接,第一调节带5之间设置有卡扣6,并且第一调节带5与卡扣6固定连接,内框4内侧下部与调节装置7固定连接,内框4底端右部与护罩装置8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调节装置7包括螺纹杆71、固定块72、转动块73、轴板74、套框75和海绵层76,所述螺纹杆71贯穿固定块72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螺纹杆71与固定块7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71左端与转动块73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71左端通过转动件与轴板74转动连接,所述轴板74贯穿套框75左端前后两部,并且套框75与轴板74活动连接,所述轴板74右端中部和套框75左端分别与海绵层76粘接,所述套框75右端与内框4内壁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72与内框4内壁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71同时贯穿竹编帽壳1与内框4右部,并且竹编帽壳1和内框4均与螺纹杆71活动连接,根据上述采用螺杆推动方式以便于调整佩戴松紧度的有益效果。其中,所述护罩装置8包括固定带81、面层82、透明眼罩83、第一弹性带84、第二调节带85、罩口86、魔术贴87、呼吸贴层88和第二弹性带89,所述固定带81分别与面层82顶端前后两部固定连接,所述面层82上部之间与透明眼罩83谷底内连接,所述面层82左端前后两部分别与第一弹性带8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84左端之间与第二调节带8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带84分别设置于透明眼罩83前后两方,所述面层82中下部设置有罩口86,所述面层82右端与呼吸贴层88左端之间设置有魔术贴87,并且呼吸贴层88通过魔术贴87与面层82固定连接,所述罩口86设置于呼吸贴层88左方中部,所述面层82左下端前后两部分别与第二弹性带8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带89分别设置于罩口86前后两方,根据上述通过加设眼护与口护部件以提高保护度的有益效果。其中,所述转动块73外表面中部设置有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编帽壳(1)、竹编帽檐(2)、绑带(3)、内框(4)、第一调节带(5)、卡扣(6)、调节装置(7)和护罩装置(8),所述竹编帽壳(1)底端外围通过编织方式与竹编帽檐(2)一体成型,所述竹编帽檐(2)外围通过缠绕方式与绑带(3)固定连接,所述竹编帽壳(1)内壁与内框(4)固定连接,所述内框(4)底端前后两部分别与第一调节带(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带(5)之间设置有卡扣(6),并且第一调节带(5)与卡扣(6)固定连接,所述内框(4)内侧下部与调节装置(7)固定连接,所述内框(4)底端右部与护罩装置(8)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编帽壳(1)、竹编帽檐(2)、绑带(3)、内框(4)、第一调节带(5)、卡扣(6)、调节装置(7)和护罩装置(8),所述竹编帽壳(1)底端外围通过编织方式与竹编帽檐(2)一体成型,所述竹编帽檐(2)外围通过缠绕方式与绑带(3)固定连接,所述竹编帽壳(1)内壁与内框(4)固定连接,所述内框(4)底端前后两部分别与第一调节带(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带(5)之间设置有卡扣(6),并且第一调节带(5)与卡扣(6)固定连接,所述内框(4)内侧下部与调节装置(7)固定连接,所述内框(4)底端右部与护罩装置(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尘罩保护的竹编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7)包括螺纹杆(71)、固定块(72)、转动块(73)、轴板(74)、套框(75)和海绵层(76),所述螺纹杆(71)贯穿固定块(72)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螺纹杆(71)与固定块(7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71)左端与转动块(73)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71)左端通过转动件与轴板(74)转动连接,所述轴板(74)贯穿套框(75)左端前后两部,并且套框(75)与轴板(74)活动连接,所述轴板(74)右端中部和套框(75)左端分别与海绵层(76)粘接,所述套框(75)右端与内框(4)内壁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72)与内框(4)内壁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71)同时贯穿竹编帽壳(1)与内框(4)右部,并且竹编帽壳(1)和内框(4)均与螺纹杆(71)活动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阳祝思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建瓯市朝阳竹编帽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