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68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使用有机原生(或野生)药食同源新鲜植物成体细胞科学化、规模化培养物为原料,避开了人工种植植物微量营养素含量低、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多、炮制运储过程污染及化学残留等所有弊端,也避开了药用植物成分复杂、可能存在不明有害成分的风险,能得到高丰度、高净度的天然有机微量营养素提取物;可以将单一植物细胞培养物的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等,在不受高温及酸碱等理化因素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全、透彻地提取出来,去除了大分子蛋白、多糖等有机物,不易污染变质;便于对植物营养素充分利用,保护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健康品质的更高追求及国家“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政策导向,特医功能食品科技必然会飞速发展,特医功能食品的原料需求也将大幅提升。根据研究和实践发现中药材及众多植物食材体内具备大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药用功效至少有相当部分源自这些人体必需营养素。目前对这些植物的利用还停留在传统烹饪和煎煮上,即使提取也停留在熬制、浓缩、粉碎等粗放阶段。为了加大酚、甙、萜、酮、酸等有机成分的产出量,还会加入高温、高压、有害化学溶剂、硫化熏蒸、发酵提纯等流程。目前的食用方法存在含量低、析出不完全、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多等弊端。提取方法更是存在对目标提取物有效成分破坏大、化学残留多等问题,而且同样不能解决农残及重金属残留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将细胞培养物通过超声或酶解的方式进行充分破壁,使营养物完全释放;S2:将破壁细胞团进行低温水溶后,固液相离心分离获得固相物A及上清液,取上清液经纳米微孔吸附洗脱获得水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矿物质溶液,低温浓缩后,得液相物A,储存备用;S3:将固相物A进行低温脂溶后,离心得固相物B及油性上清液,该油性上清液含脂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标记为液相物B,储存备用;S4:对固相物B进行发酵提取,发酵48小时后固液相分离获得固相物C和发酵液,发酵液通过离子交换法去除Ca2、Mg2、Fe3等高价金属离子及大分子核酸、杂蛋白、不溶性多糖等,只保留无机矿物微量元素溶液,得到液相物C,储存备用;S5:将固相物C用煎药机加压煎煮40分钟,将残余微量矿物元素充分溶出,分离得到上清液,冷却浓缩得液相物D,储存备用;S6:将液相物A、C、D混合,经冷冻干燥得到浓缩液或晶体粉末,即为目标物A,储存备用;S7:将液相物B和目标物A混合,加乳化剂形成悬浮粘稠溶液,将溶液取样送检,并对溶液进行标注,即为最终目标物。进一步的,所述细胞培养物原料取自原生有机/野生植物细胞培养物。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低温水溶具体为:将破壁细胞团用两倍体积纯净水加1.5%的食用乙醇低温浸泡3小时充分摇匀。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低温脂溶具体为:将固相物A用等体积液态亚麻籽油中温浸泡4小时并超声波乳化混匀,静置24小时。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中,取样送检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溶液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使用有机原生(或野生)药食同源新鲜植物成体细胞科学化、规模化培养物为原料,避开了人工种植植物微量营养素含量低、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多、炮制运储过程污染及化学残留等所有弊端,也避开了药用植物成分复杂、可能存在不明有害成分的风险,能得到高丰度、高净度的天然有机微量营养素提取物。2、本专利技术可以将单一植物细胞培养物的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等,在不受高温及酸碱等理化因素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全、透彻地提取出来,去除了大分子蛋白、多糖等有机物,不易污染变质;便于对植物营养素充分利用,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同时对保护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将细胞培养物通过超声或酶解的方式进行充分破壁,使营养物完全释放;S2:将破壁细胞团进行低温水溶后,固液相离心分离获得固相物A及上清液,取上清液经纳米微孔吸附洗脱获得水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矿物质溶液,低温浓缩后,得液相物A,储存备用;S3:将固相物A进行低温脂溶后,离心得固相物B及油性上清液,该油性上清液含脂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标记为液相物B,直接储存备用;S4:对固相物B进行发酵提取,发酵48小时后固液相分离获得固相物C和发酵液,发酵液通过离子交换法去除Ca2、Mg2、Fe3等高价金属离子及大分子核酸、杂蛋白、不溶性多糖等,只保留无机矿物微量元素溶液,得到液相物C,储存备用;S5:将固相物C用煎药机加压煎煮40分钟,将残余微量矿物元素充分溶出,分离得到上清液,冷却浓缩得液相物D,储存备用;S6:将液相物A、C、D混合,经冷冻干燥得到浓缩液或晶体粉末,即为目标物A,储存备用;S7:将液相物B和目标物A混合,加乳化剂形成悬浮粘稠溶液,将溶液取样送检,并对溶液进行标注,即为最终目标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培养物原料取自原生有机/野生植物细胞培养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低温水溶具体为:将破壁细胞团用两倍体积纯净水加1.5%的食用乙醇低温浸泡3小时充分摇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低温脂溶具体为:将固相物A用等体积液态亚麻籽油中温浸泡4小时并超声波乳化混匀,静置24小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7中,取样送检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溶液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实施例2:以有机韭菜籽细胞培养物为例,1000g培养物分别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和传统煎煮法提取,等量浓缩提取物微量元素镁、锌的含量,后者较前者分别有83%和52%的差距。又如野生新鲜葛根细胞培养物,等量浓缩提取物中总维生素、β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铬含量,后者较前者有87%、96%和37%的差距。再如南美有机藜麦种子发芽后,等量芽胚细胞培养物提取物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后者较前者有75%的差距。可见两种方法对宝贵植物营养生物可利用度的差别非常之大。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所提取原料来源的精心选择,利用复合提取技术,精心设计提取浓缩流程,追求成分保全与提取效率的完美平衡,达到了比传统植物营养素提取和利用方法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效果,一定能为保健品、功效食品、化妆品等抗衰老大健康领域及行业提供可持续的精细原料支撑,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nS1:将细胞培养物通过超声或酶解的方式进行充分破壁,使营养物完全释放;/nS2:将破壁细胞团进行低温水溶后,固液相离心分离获得固相物A及上清液,取上清液经纳米微孔吸附洗脱获得水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矿物质溶液,低温浓缩后,得液相物A,储存备用;/nS3:将固相物A进行低温脂溶后,离心得固相物B及油性上清液,该油性上清液含脂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标记为液相物B,储存备用;/nS4:对固相物B进行发酵提取,发酵48小时后固液相分离获得固相物C和发酵液,发酵液通过离子交换法去除C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素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将细胞培养物通过超声或酶解的方式进行充分破壁,使营养物完全释放;
S2:将破壁细胞团进行低温水溶后,固液相离心分离获得固相物A及上清液,取上清液经纳米微孔吸附洗脱获得水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矿物质溶液,低温浓缩后,得液相物A,储存备用;
S3:将固相物A进行低温脂溶后,离心得固相物B及油性上清液,该油性上清液含脂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标记为液相物B,储存备用;
S4:对固相物B进行发酵提取,发酵48小时后固液相分离获得固相物C和发酵液,发酵液通过离子交换法去除Ca2、Mg2、Fe3等高价金属离子及大分子核酸、杂蛋白、不溶性多糖等,只保留无机矿物微量元素溶液,得到液相物C,储存备用;
S5:将固相物C用煎药机加压煎煮40分钟,将残余微量矿物元素充分溶出,分离得到上清液,冷却浓缩得液相物D,储存备用;
S6:将液相物A、C、D混合,经冷冻干燥得到浓缩液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倦勤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