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组合器材,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锻炼器械技术领域;底板的一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斜杆,斜杆的另一端向上倾斜后,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底座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斜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下表面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支撑脚,斜杆中侧的上方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套设有上下训练机构,连接杆中端的两侧均套设有脚部固定架,脚部固定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左右训练机构;在对腿部进行锻炼时,可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上下训练以及左右训练,增加了训练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组合器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炼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组合器材。
技术介绍
健身器械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现有的健身器材常见为跑步机、扩胸器械、拉力器械等,但对于下肢训练的器械较少,许多专业运动员都需要对下肢进行训练,而一般器械是运动员躺在健身器材上,双脚将训练装置抬起来训练腿部力量,但该训练装置只能向上抬起,无法左右训练,功能较为单一,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用于下肢训练组合器材,在对腿部进行锻炼时,可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上下训练以及左右训练,增加了训练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靠背、支撑杆和一号支撑脚,底板下表面的左侧固定有一号支撑脚,底板的上侧设有靠背,靠背的一侧插设在底板一侧的凹槽内,且该靠背一侧前后两侧的凸起通过轴承与凹槽的前后两侧壁旋接,靠背的另一侧向上倾斜设置,靠背下表面的另一侧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与底板连接;它还包含连接板、斜杆、连接杆、脚部固定架、上下训练机构和左右训练机构,底板的一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斜杆,斜杆的另一端向上倾斜后,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底座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斜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下表面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支撑脚,斜杆中侧的上方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套设有上下训练机构,连接杆中端的两侧均套设有脚部固定架,脚部固定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左右训练机构;上述上下训练机构由限位架、配重盘、推板、螺纹杆和一号手拧构成,前后两侧的限位架分别固定在斜杆的上表面上,限位架套设在连接杆的两端上,限位架的下侧均悬设有一号手拧,一号手拧的上侧均固定有螺纹杆,该螺纹杆的上端穿过限位架的下侧壁后,通过轴承与推板旋接,推板的上侧与限位架上侧的内侧壁接触设置,推板与连接杆抵触设置,连接杆的两端均套设有配重盘,配重盘分别悬设在前后两侧的斜杆的外侧;上述左右训练机构由限位板、弹簧、插杆和套管构成,前后两侧的脚部固定架的外侧壁上分别等距固定在数个套管,套管的内部均插设有插杆,该插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限位板,两侧的限位板分别套设在连接杆的前后两端上,且通过轴承旋接,限位板的一侧壁上均等距固定有数个弹簧,数个弹簧分别套设在套管的外侧,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侧的脚部固定架的外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的靠背的一侧壁上固定有靠垫,靠垫呈“L”形设置,靠垫的下侧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运动员使用本装置时,后背靠着靠垫。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杆的中端上套设有两个限位环,且通过螺栓固定,前后两侧的限位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脚部固定架抵触设置,在腿部进行上下训练时,通过限位环调节两侧脚部固定架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板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扶手,扶手呈“L”形设置,扶手中竖杆的下端通过支杆固定在底板的前后两侧壁上,在训练时,手握扶手。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杆由螺杆和内螺纹管构成,螺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底板旋接,螺杆的上端插设在内螺纹管内,且通过螺纹旋接,内螺纹管的上端通过螺栓旋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呈“T”形设置,连接件的上侧滑动设置在靠背下侧壁上的滑槽内,在使用时,根据运动员的舒适度,转动螺杆,螺杆带动内螺纹管上下移动,内螺纹管带动连接件上下移动,连接件带动靠背的上侧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的螺杆的下端上套设固定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中心内插设固定有转杆,转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底板旋接,转杆的上端穿过固定罩上侧壁内的轴承后,与二号手拧固定连接,固定罩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固定罩的另一侧套设在螺杆的下端上,在调节靠背时,转动二号手拧,二号手拧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螺杆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训练时,先根据运动员本身的体能,选择合适重量的配重盘套在连接杆上,然后运动员坐在底板上,依靠在靠背上,双腿向上伸出,将双脚分别放置在脚部固定架上,再通过双脚带动连接杆上下移动,连接杆带动配重盘上下移动,进而达到训练的效果,在需要左右训练时,先转动一号手拧,一号手拧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推板向上移动,直至脚部固定架到达合适的位置,然后重新将双脚放置在脚部固定架上,再通过双脚带动两侧的脚部固定架向两侧移动,脚部固定架带动套管向两侧移动的同时对弹簧进行压缩,直至无法继续向两侧移动,最后再带动脚部固定架向中心移动,直至恢复到初始位置,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可进行左右训练。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对腿部进行锻炼时,可根据需要分别进行上下训练以及左右训练,增加了训练效果;2、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限位架后,插设在配重盘内,可通过限位架对连接杆进行限位,方便运动员训练,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悬设在配重盘的外侧,可调节配重盘的重量,从而满足不同运动员使用;3、脚部固定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左右训练机构,在需左右训练时,通过推板对连接杆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运动员的腿部伸直后,放置在脚部固定架内,通过双腿向两侧移动来锻炼腿部力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C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脚部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靠背2、支撑杆3、螺杆3-1、内螺纹管3-2、一号支撑脚4、凹槽5、连接板6、斜杆7、连接杆8、脚部固定架9、上下训练机构10、限位架10-1、配重盘10-2、推板10-3、螺纹杆10-4、一号手拧10-5、左右训练机构11、限位板11-1、弹簧11-2、插杆11-3、套管11-4、支撑柱12、底座13、二号支撑脚14、靠垫15、限位环16、扶手17、连接件18、从动齿轮19、主动齿轮20、转杆21、固定罩22、二号手拧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底板1、靠背2、支撑杆3和一号支撑脚4,底板1下表面的左侧焊接固定有一号支撑脚4,底板1的上侧设有靠背2,靠背2的右侧插设在底板1右侧的凹槽5内,且该靠背2右侧前后两侧的凸起通过轴承与凹槽5的前后两侧壁旋接,该轴承嵌设在凹槽5的前后两侧壁内,且其外圈分别与凹槽5前后两侧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分别与靠背2右侧前后两侧的凸起焊接固定,靠背2的左侧向上倾斜设置,靠背2的一侧壁上固定有靠垫15,靠垫15呈“L”形设置,靠垫15的下侧粘设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组合器材,它包含底板(1)、靠背(2)、支撑杆(3)和一号支撑脚(4),底板(1)下表面的左侧固定有一号支撑脚(4),底板(1)的上侧设有靠背(2),靠背(2)的一侧插设在底板(1)一侧的凹槽(5)内,且该靠背(2)一侧前后两侧的凸起通过轴承与凹槽(5)的前后两侧壁旋接,靠背(2)的另一侧向上倾斜设置,靠背(2)下表面的另一侧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端与底板(1)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连接板(6)、斜杆(7)、连接杆(8)、脚部固定架(9)、上下训练机构(10)和左右训练机构(11),底板(1)的一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斜杆(7),斜杆(7)的另一端向上倾斜后,与支撑柱(12)固定连接,支撑柱(1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3)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底座(13)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斜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13)下表面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支撑脚(14),斜杆(7)中侧的上方设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两端均套设有上下训练机构(10),连接杆(8)中端的两侧均套设有脚部固定架(9),脚部固定架(9)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左右训练机构(11);/n上述上下训练机构(10)由限位架(10-1)、配重盘(10-2)、推板(10-3)、螺纹杆(10-4)和一号手拧(10-5)构成,前后两侧的限位架(10-1)分别固定在斜杆(7)的上表面上,限位架(10-1)套设在连接杆(8)的两端上,限位架(10-1)的下侧均悬设有一号手拧(10-5),一号手拧(10-5)的上侧均固定有螺纹杆(10-4),该螺纹杆(10-4)的上端穿过限位架(10-1)的下侧壁后,通过轴承与推板(10-3)旋接,推板(10-3)的上侧与限位架(10-1)上侧的内侧壁接触设置,推板(10-3)与连接杆(8)抵触设置,连接杆(8)的两端均套设有配重盘(10-2),配重盘(10-2)分别悬设在前后两侧的斜杆(7)的外侧;/n上述左右训练机构(11)由限位板(11-1)、弹簧(11-2)、插杆(11-3)和套管(11-4)构成,前后两侧的脚部固定架(9)的外侧壁上分别等距固定在数个套管(11-4),套管(11-4)的内部均插设有插杆(11-3),该插杆(1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限位板(11-1),两侧的限位板(11-1)分别套设在连接杆(8)的前后两端上,且通过轴承旋接,限位板(11-1)的一侧壁上均等距固定有数个弹簧(11-2),数个弹簧(11-2)分别套设在套管(11-4)的外侧,弹簧(11-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侧的脚部固定架(9)的外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组合器材,它包含底板(1)、靠背(2)、支撑杆(3)和一号支撑脚(4),底板(1)下表面的左侧固定有一号支撑脚(4),底板(1)的上侧设有靠背(2),靠背(2)的一侧插设在底板(1)一侧的凹槽(5)内,且该靠背(2)一侧前后两侧的凸起通过轴承与凹槽(5)的前后两侧壁旋接,靠背(2)的另一侧向上倾斜设置,靠背(2)下表面的另一侧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端与底板(1)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连接板(6)、斜杆(7)、连接杆(8)、脚部固定架(9)、上下训练机构(10)和左右训练机构(11),底板(1)的一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斜杆(7),斜杆(7)的另一端向上倾斜后,与支撑柱(12)固定连接,支撑柱(1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3)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底座(13)一侧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斜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13)下表面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支撑脚(14),斜杆(7)中侧的上方设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两端均套设有上下训练机构(10),连接杆(8)中端的两侧均套设有脚部固定架(9),脚部固定架(9)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左右训练机构(11);
上述上下训练机构(10)由限位架(10-1)、配重盘(10-2)、推板(10-3)、螺纹杆(10-4)和一号手拧(10-5)构成,前后两侧的限位架(10-1)分别固定在斜杆(7)的上表面上,限位架(10-1)套设在连接杆(8)的两端上,限位架(10-1)的下侧均悬设有一号手拧(10-5),一号手拧(10-5)的上侧均固定有螺纹杆(10-4),该螺纹杆(10-4)的上端穿过限位架(10-1)的下侧壁后,通过轴承与推板(10-3)旋接,推板(10-3)的上侧与限位架(10-1)上侧的内侧壁接触设置,推板(10-3)与连接杆(8)抵触设置,连接杆(8)的两端均套设有配重盘(10-2),配重盘(10-2)分别悬设在前后两侧的斜杆(7)的外侧;
上述左右训练机构(11)由限位板(11-1)、弹簧(11-2)、插杆(11-3)和套管(11-4)构成,前后两侧的脚部固定架(9)的外侧壁上分别等距固定在数个套管(11-4),套管(11-4)的内部均插设有插杆(11-3),该插杆(1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限位板(11-1),两侧的限位板(11-1)分别套设在连接杆(8)的前后两端上,且通过轴承旋接,限位板(11-1)的一侧壁上均等距固定有数个弹簧(11-2),数个弹簧(11-2)分别套设在套管(11-4)的外侧,弹簧(11-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侧的脚部固定架(9)的外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组合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2)的一侧壁上固定有靠垫(15),靠垫(15)呈“L”形设置,靠垫(15)的下侧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运动员使用本装置时,后背靠着靠垫(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肢训练组合器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伟,孙阳,何晓乐,董召,王欢,石明月,李泽仁,许喜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