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俊李专利>正文

一种屋顶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57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屋顶框架结构,包括主梁、屋顶板以及对称设置的左侧梁和右侧梁,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呈倒“V”状,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底部设有用于搭设猫屋结构的连接部,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顶端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主梁的两端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主梁上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所述屋顶板由若干尺寸均一的前盖板和后盖板紧密排列组成,每一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扣部相互连接,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底面均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一定位板。本设计结构牢固稳定,外观精美,可拆卸安装,方便运输与收纳;采用纸质方管制作,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框架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屋顶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喜欢养猫当宠物,养猫一般须在室内设置至少一个猫抓板或猫屋供猫游憩。但是现有的猫屋一般是由塑料、木材、布料等材料做成的一体化结构的小房子形状的猫屋,体积比较大的猫屋在运送时会比较麻烦,另外,由于猫喜欢到处抓挠,对猫屋有一定的损坏,选用成本高的猫屋对饲养者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及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经济环保,方便拆装的猫屋屋顶框架结构,其外观精美,可作修饰配搭各式猫屋。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屋顶框架结构,包括主梁、屋顶板以及对称设置的左侧梁和右侧梁,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呈倒“V”状,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底部设有用于搭设猫屋结构的连接部,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顶端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主梁的两端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主梁上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所述屋顶板由若干尺寸均一的前盖板和后盖板紧密排列组成,每一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扣部相互连接形成倒“V”状,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底面均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一定位板。进一步的,所述主梁、左侧梁、右侧梁、前盖板和后盖板均采用瓦楞纸材质制成的扁方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底面的插槽,所述插槽的长度为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宽度的一半,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于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可相互插入所述后盖板和前盖板的插槽的定位部,每一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顶端分别通过所述插槽和定位部相互扣合。进一步的,所述主梁的两端处还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分别由对称设置的两根侧梁管组成,两根所述侧梁管采用中空的扁方管,所述侧梁管上端的内侧壁处设有第二定位板以及所述安装槽,所述主梁的端部通过所述安装槽卡置于两根所述侧梁管之中,并且所述第二定位板可扣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屋顶框架结构牢固稳定,外观精美,可作修饰配搭各式猫屋,可拆卸安装,方便运输与收纳,也可以作为玩具、工艺品等结构使用;采用纸质方管制作,经济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状态下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梁和左/右侧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左侧梁和右侧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屋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文中关于方位的描述,以图2作为参考标准。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屋顶框架结构,包括主梁1、屋顶板4以及对称设置的左侧梁2和右侧梁3,以上,所述主梁1、左侧梁2、右侧梁3、屋顶板4均采用瓦楞纸材质制成的扁方管。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主梁1上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11,所述主梁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12。所述左侧梁2和右侧梁3分别由对称设置的两根侧梁管(20,30)组成,两根所述侧梁管(20,30)为中空的扁方管,所述侧梁管(20,30)顶端相对的内侧壁处设有可容纳主梁的安装槽(21,31),在安装槽(21,31)之间形状有可扣入所述第二定位槽12内的第二定位板(22,32),安装时,将两根侧梁管(20,30)拼合呈倒“V”状,所述主梁1的端部卡置于两根所述侧梁管(20,30)之中,并且主梁1在第二定位槽12下方的部分卡入安装槽(21,31)之中,所述第二定位板(22,32)也同时扣入所述第二定位槽12内,相互之间紧密结合,所述左侧梁2和右侧梁3的底部设有用于搭设猫屋结构的连接部(23,33)。如图6所示,所述屋顶板4由若干尺寸均一的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紧密排列组成,每一所述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扣部相互连接形成倒“V”状,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的底面的插槽(411,421),所述插槽(411,421)的长度为所述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的宽度的一半,所述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于所述插槽(411,421)的一侧设有可相互插入所述后盖板42和前盖板41的插槽(421,411)的定位部(412,422),每一所述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的顶端分别通过所述插槽(421,411)和定位部(412,422)相互扣合倒“V”状,每一所述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的底面还设有开口,所述前盖41和后盖板42在开口处的两侧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11的第一定位板(410,420),安装时,通过将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一一配搭形成倒“V”状,在插入主梁1的第一定位槽11上,所述前盖板41和后盖板42的第一定位板(410,420)之间的开口可容置主梁1的菱角部。其中,第一定位槽11的宽度为第一定位板(410,420)的两倍,同时卡主相邻左右设置的两根,第二定位槽12的宽度为第一定位板(410,420)和第二定位板(22,32)之和,同时卡主左侧梁2(/右侧梁3)和前盖板41(/后盖板42),使其结构更加牢固稳定。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屋顶板以及对称设置的左侧梁和右侧梁,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呈倒“V”状,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顶端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主梁的两端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主梁上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所述屋顶板由若干尺寸均一的前盖板和后盖板紧密排列组成,每一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扣部相互连接形成倒“V”状,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底面均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一定位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屋顶板以及对称设置的左侧梁和右侧梁,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呈倒“V”状,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顶端相对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主梁的两端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侧梁和右侧梁的所述安装槽内,所述主梁上均匀间隔布置有若干第一定位槽;所述屋顶板由若干尺寸均一的前盖板和后盖板紧密排列组成,每一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扣部相互连接形成倒“V”状,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底面均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一定位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左侧梁、右侧梁、前盖板和后盖板均采用扁方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屋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左侧梁、右侧梁、前盖板和后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俊李梁高
申请(专利权)人:骆俊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