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关节牵引矫形器,包括:第一臂部,第二臂部,以及力提供部,第一臂部与第二臂部通过力提供部连接,当第一臂部相对于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当第二臂部相对于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节牵引矫形器
本公开涉及一种关节牵引矫形器。
技术介绍
肘关节(膝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一旦肘关节(膝关节)的连接功能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影响,势必造成日常生活活动的限制,降低生活质量。导致肘关节(膝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原因包括创伤以及创伤后不恰当的治疗,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体育活动两种。前者称之为创伤性关节僵硬,后者称之为退行性关节僵硬,二者不但在病理上大相径庭,且不同患者在处理上也不尽相同。治疗肘关节(膝关节)僵直的矫形器有多种类型:系列夹板、静力型矫形器、动力型矫形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等。而根据治疗肘关节(膝关节)不同的挛缩畸形,矫形器可以分为矫正屈曲挛缩矫形器,矫正伸直挛缩矫形器和矫正旋转(旋前或旋后)挛缩矫形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是使用非弹性零件:如固定带、非弹性牵引线、螺钉、松紧螺旋扣、铰链等,产生扭力作用于关节,尽可能接近或达到关节终末位置。静力递增型矫形器使关节角度不断变化而部件本身结构不发生形变。动力型矫形器是用弹簧、橡皮等具有自身回弹性的部件作为动力,产生作用力使一个或相邻关节被动活动或辅助下被动活动。这类矫形器允许被牵引关节向牵引力反方向的主动活动。系列夹板也被用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在预防关节挛缩中应用较多。动力型矫形器的最大不足是其弹性张力非精确可调性,即无法确定组织能承受的最大张力。持续张应力过大有可能引起组织的撕裂、出血肿胀、炎性反应,应力过小则难奏效。有研究表明使用动力型矫形器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近年来静力递增型矫形器在肘关节僵直中受到重视,区别于动力型或系列夹板的区别之一就是引入了患者自控力量调节,能提供大小理想的扭力,即获得最大可承受终末角度所产生的最小必须力量。许多研究认为其他传统治疗无效且没有异位骨化形成时应考虑应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有许多样式:如早期屈曲袖带和松紧螺旋扣型等。通过对此两种静力递增型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分析发现,屈曲袖带对肘关节的纵向压力过大,容易引起肘关节疼痛,而松紧螺旋扣矫形器对肘关节的压力可以通过两侧的铰链分散,所以效果好,并发症少,但松紧螺旋扣矫形器体积过大,调节度差,患者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关节牵引矫形器,本公开的关节牵引矫形器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关节牵引矫形器,包括:第一臂部,第二臂部,以及力提供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通过所述力提供部连接,当所述第一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当所述第一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的所述第一弹性部提供阻力,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的所述第二弹性部提供阻力。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包括轴部,所述轴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臂部的延伸方向,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能够绕所述轴部转动动作。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角度调节设定部,所述角度调节设定部能够调节并设定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之间的基础角度。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第一固定圈以及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之内,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圈之内,所述第一固定圈具有第一行程缺口,所述第二固定圈具有第二行程缺口,所述第一行程缺口使得所述第一臂部能够在第一往复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所述第二行程缺口使得所述第二臂部能够在第二往复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行程缺口与所述第二行程缺口的缺口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往复角度范围与所述第二往复角度范围相同。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使得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动作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动作不产生相互干扰。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均为扭力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内端部与所述轴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一臂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内端部与所述轴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外端部与所述第二臂部连接。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均为扭力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螺旋方向相反。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被所述轴部穿过,所述基座能够绕所述轴部转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内端部与所述轴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外端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臂部连接。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固定圈与所述第二固定圈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圈的所述第一行程缺口与所述第二固定圈的第二行程缺口相对设置。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紧固配合部,所述紧固配合部将所述第二固定圈保持在所述基座之内,且所述紧固配合部与所述轴部的第一端部固定连接。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基座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所述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能够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圈的所述第二行程缺口之内,且所述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行程缺口的周向尺寸;所述第二行程缺口配合部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外端部连接。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臂部具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环形端部,所述环形端部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圈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所述环形端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配合部,所述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能够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圈的所述第一行程缺口之内,且所述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行程缺口的周向尺寸;所述第一行程缺口配合部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外端部连接。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二臂部具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环形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所述环形端部套设在所述基座的外周并且与所述基座紧固。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一臂部具有第一长度调节装置,使得所述第一臂部的长度能够被调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第二臂部具有第二长度调节装置,使得所述第二臂部的长度能够被调节。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关节牵引矫形器,所述轴部上沿轴向方向均匀地开设有两个或四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内端部连接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内端部连接。根据本公开的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关节牵引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臂部;/n第二臂部;以及/n力提供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通过所述力提供部连接,当所述第一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牵引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臂部;
第二臂部;以及
力提供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通过所述力提供部连接,当所述第一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能够提供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提供部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当所述第一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的所述第一弹性部提供阻力,当所述第二臂部相对于所述力提供部转动动作时,所述力提供部的所述第二弹性部提供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提供部包括轴部,所述轴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臂部的延伸方向,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能够绕所述轴部转动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角度调节设定部,所述角度调节设定部能够调节并设定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之间的基础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关节牵引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提供部还包括第一固定圈以及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圈之内,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圈之内,所述第一固定圈具有第一行程缺口,所述第二固定圈具有第二行程缺口,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朕铭,曹福成,李超,李志瑶,秦宏伍,
申请(专利权)人:张朕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