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853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灌溉系统,包括预埋PVC管和与预埋PVC管固定连接的泵站,预埋PVC管上螺纹连接有喷洒头,喷洒头包括外管,外管中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中滑动连接有内管,内管空心设置,外管上设置有与容纳槽连通的出液管,内管开设有第一导通槽,容纳槽中放置有钩簧,钩簧分别与容纳槽以及内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出液管的端部设有第一网孔,出液管的端部设有端盖,端盖转动设置在出液管上,端盖上开设有第二网孔,出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与端盖的周壁啮合,喷洒头上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PLC控制器,电机与PLC控制器电连接。其具有改变灌溉水的覆盖的半径的作用,灌溉水的覆盖范围可控,加快农作物获得灌溉水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灌溉系统
本技术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具体涉及高效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农业灌溉主要采用自动化控制,其采用泵站、预埋在地底的总供水管、以及与总供水管互相连通的多个喷头,各个喷头处于农田的各个位置,在泵站给喷头供水时,喷头同时出水实现农田的同时灌溉。由于泵站的功率通常不会产生变化,所以喷头出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喷头处的液压也基本是恒定的,从喷头喷出的灌溉水在恒定的水压情况下,喷出的距离也基本是固定的圆形范围内,为了能实现农田灌溉速度的提升,所以需要将各个喷头的相互距离设置的密集,以满足农田各个位置的灌溉水要求。若相邻的两个喷头喷出的灌溉水之间没有交集,即两个喷头喷出的灌溉水围成的圆形水幕之间留有空隙,则该空隙中的农作物无法立即获得灌溉水,农植物只能依靠落在地面的灌溉水的流淌以及泥土的浸润来获得灌溉水,因此对部分农作物的灌溉速度不及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高效灌溉系统,其具有改变灌溉水的覆盖的半径的作用,灌溉水的覆盖范围可控,加快农作物获得灌溉水的速度。<br>为了实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效灌溉系统,包括预埋PVC管和与所述预埋PVC管固定连接的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PVC管上螺纹连接有喷洒头(1),所述喷洒头(1)包括外管(2),所述外管(2)中设有容纳槽(3),所述容纳槽(3)中滑动连接有内管(4),所述内管(4)空心设置,所述外管(2)上一体设置有与容纳槽(3)连通的出液管(5),所述内管(4)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导通槽(6),所述容纳槽(3)中放置有钩簧(7),所述钩簧(7)分别与容纳槽(3)以及内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5)的端部设有第一网孔(8),所述出液管(5)的端部设有端盖(9),所述端盖(9)相对转动地设置在出液管(5)上,所述端盖(9)上开...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灌溉系统,包括预埋PVC管和与所述预埋PVC管固定连接的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PVC管上螺纹连接有喷洒头(1),所述喷洒头(1)包括外管(2),所述外管(2)中设有容纳槽(3),所述容纳槽(3)中滑动连接有内管(4),所述内管(4)空心设置,所述外管(2)上一体设置有与容纳槽(3)连通的出液管(5),所述内管(4)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导通槽(6),所述容纳槽(3)中放置有钩簧(7),所述钩簧(7)分别与容纳槽(3)以及内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出液管(5)的端部设有第一网孔(8),所述出液管(5)的端部设有端盖(9),所述端盖(9)相对转动地设置在出液管(5)上,所述端盖(9)上开设有第二网孔(10),所述出液管(5)上固定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转轴与端盖(9)的周壁啮合,所述喷洒头(1)上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压力传感器(12)电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电机(11)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中螺纹连接有安装块(13),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银忠李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苏科工科技宁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