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516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包括底部座体、第一加热线圈、侧向座体和第二加热线圈,底部座体包括面板,且在底部座体内部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加热线圈设置于第一容置腔,用于产生第一交变磁场,以至少对放置于面板上方的锅体的底部区域进行加热;在侧向座体内部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二加热线圈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二加热线圈在面板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加热线圈在面板上的投影的外围,用于产生第二交变磁场,以至少对锅体的侧向区域进行加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放置于底部座体的面板上的锅体的底部区域和侧向区域的均匀加热,并且能够减少对烹饪装置的兼容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技术介绍
相比传统的煤气灶、天然气灶等烹饪装置,电磁炉的安全性较高,火候控制简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家庭生活中。其中,平板式面板电磁炉对锅具的兼容性较强,能够适应平底汤锅或炒锅等,因此其应用范围较广。但是在对炒锅等进行加热时,加热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锅底区域,而远离锅底的侧向区域受热较少,容易造成食材受热不均匀,影响口感。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目前可以通过平凹电磁炉、凹灶电磁炉等其他的凹陷式的电磁炉改善锅具的底部区域和侧向区域受热不均匀的问题,但是凹陷式的电磁炉对平底汤锅等锅具的兼容性较差,限制了电磁炉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装置的兼容性和对锅具的底部和侧向均匀加热难以共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底部座体,所述底部座体包括面板,且在所述底部座体内部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加热线圈,设置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包括:/n底部座体,所述底部座体包括面板,且在所述底部座体内部形成第一容置腔;/n第一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产生第一交变磁场,以至少对放置于所述面板上方的锅体的底部区域进行加热;/n侧向座体,在所述侧向座体内部形成第二容置腔;/n第二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加热线圈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的外围,用于产生第二交变磁场,以至少对所述锅体的侧向区域进行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底部座体,所述底部座体包括面板,且在所述底部座体内部形成第一容置腔;
第一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产生第一交变磁场,以至少对放置于所述面板上方的锅体的底部区域进行加热;
侧向座体,在所述侧向座体内部形成第二容置腔;
第二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加热线圈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的外围,用于产生第二交变磁场,以至少对所述锅体的侧向区域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座体上设置有侧向凸缘,所述侧向座体上对应设置有侧向卡接槽,所述侧向座体通过所述侧向卡接槽和所述侧向凸缘之间的配合卡置于所述底部座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进一步包括励磁线圈和耦合线圈,其中所述励磁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耦合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励磁线圈进行电磁耦合,以在所述励磁线圈产生的第三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电流,并供给所述第二加热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线圈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为相互独立的不同线圈,所述耦合线圈与所述第二加热线圈为相互独立的不同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线圈位于所述侧向卡接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太阳苏畅王帅王云峰罗绍生杨毅吴志勇谭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