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后端上表面安装有收集箱,收集箱的前端上侧开设有凹槽,位于凹槽底部的底座前端转动连接有振动板,振动板从后至前向上倾斜,振动板上开设的两条条形通槽之间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从中间至两侧向后倾斜的第一导土板,位于两条条形通槽外侧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从内至外向前倾斜的第二导土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营养钵放在振动板上之后,营养钵能够沿振动板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导土板和第二导土板碰撞,将营养钵内的土振出并从条形通槽掉落,最后排空土壤的营养钵沿振动板滚动落下,从凹槽掉入收集箱内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
本技术涉及营养钵回收
,具体为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
技术介绍
营养钵是含有较多营养物质的﹑培育作物幼苗用的钵状物,一般用泥土或泥炭﹑肥料和水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放入制钵器具内制成,营养钵具有保肥的作用,干旱时节具有保水作用;用营养钵育种、育苗便于集中培育和移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在树苗培育时经常会使用到营养钵,对于培养成活的树苗,使用时将树苗连带营养钵一同取走进行移栽,但是对于未生长成活的树苗所使用的营养钵则需要从培养区内移出,以便于新的营养钵放置栽培树苗;在营养钵回收时,由于营养钵内含有较多的土壤,需要将培养土倒出后在对营养钵回收,但由于土壤在营养钵内存放时间较久,土壤处于压实状态,因此倒土的过程复杂麻烦,而且大面积培养树苗时需要清理的营养钵较多,人工清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后端上表面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前端上侧开设有凹槽,位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底座前端转动连接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从后至前向上倾斜,所述振动板的两侧安装有挡板,所述振动板上开设有两条条形通槽,位于两条所述条形通槽之间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导土板,所述第一导土板从中间至两侧向后倾斜,能够使振动板中间位置的土从条形通槽掉落,位于两条所述条形通槽外侧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导土板,所述第二导土板从内至外向前倾斜,使振动板两侧的土从条形通槽掉落;所述振动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通过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开关与蓄电池均安装于底座前端上表面;所述收集箱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套的下端,所述第一螺纹杆套的上端内螺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端的限位转杆套设于限位杆套内,限位转杆的截面为T形,限位杆套的限位孔截面也为T形,使限位转杆只能在限位杆套内沿径向旋转,所述限位杆套转动连接于振动板下表面。优选的,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收集箱前侧面安装有第一连接耳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振动板的后端,便于振动板绕第一连接杆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套的下端穿插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安装于第二耳板上,所述第二耳板安装于收集箱的前侧面,便于第一螺纹杆套的下端绕第二连接杆转动,所述限位杆套的上端穿插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安装于第三耳板上,所述第三耳板安装于振动板下表面,便于限位杆套的上端绕第三连接杆转动。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杆套,所述杆套内套设有减振杆,所述减振杆的上端与杆套内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减振杆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通过连接弹簧和减振杆能够缓冲万向轮在土地中移动时产生的振动。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上端外安装有转杆,便于第一螺纹杆的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底座的后端上表面安装有收集箱,收集箱的前端上侧开设有凹槽,位于凹槽底部的底座前端转动连接有振动板,振动板从后至前向上倾斜,振动板上开设的两条条形通槽之间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从中间至两侧向后倾斜的第一导土板,位于两条条形通槽外侧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从内至外向前倾斜的第二导土板;将营养钵放在振动板上之后,在振动板的坡度和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沿振动板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导土板和第二导土板碰撞,将营养钵内的土振出,且振出的土能够沿第一导土板和第二导土板从条形通槽掉落,最后排空土壤的营养钵沿振动板滚动落下,从凹槽掉入收集箱内收集;通过振动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振动马达,振动马达通过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在振动马达工作时能够带动振动板高频振动,进而使营养钵在振动板上的翻滚和振动更加强烈,有利于土壤从营养钵内排出,便于营养钵的回收排土;通过收集箱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套的下端,第一螺纹杆套的上端内螺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上端的限位转杆套设于限位杆套内,限位杆套转动连接于振动板下表面;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调节第一螺纹杆和第一螺纹杆套之间的长度,进而使振动板的倾斜角度实现调节,使营养钵在振动板上滚动的时间和速度得到调节,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有利于营养钵排土的最佳角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A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螺纹杆套位置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万向轮位置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底座,2、收集箱,201、凹槽,3、振动板,301、条形通槽,4、第一连接耳板,5、第一连接杆,6、挡板,7、第一导土板,8、第二导土板,9、第一螺纹杆套,10、转杆,11、第一螺纹杆,111、限位转杆,12、限位杆套,13、第二耳板,14、第二连接杆,15、第三耳板,16、第二连接杆,17、振动马达,18、蓄电池,19、开关,20、杆套,21、减振杆,22、连接弹簧,23、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杆套20,所述杆套20内套设有减振杆21,所述减振杆21的上端与杆套20内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22,所述减振杆21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23,通过连接弹簧22和减振杆21能够缓冲万向轮23在土地中移动时产生的振动;所述底座1的后端上表面安装有收集箱2,所述收集箱2的前端上侧开设有凹槽201,位于所述凹槽201底部的底座1前端转动连接有振动板3,位于所述凹槽201两侧的收集箱2前侧面安装有第一连接耳板4,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板4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穿过振动板3的后端,便于振动板3绕第一连接杆5转动;所述振动板3从后至前向上倾斜,所述振动板3的两侧安装有挡板6,所述振动板3上开设有两条条形通槽301,位于两条所述条形通槽301之间的振动板3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导土板7,所述第一导土板7从中间至两侧向后倾斜,能够使振动板3中间位置的土从条形通槽301掉落,位于两条所述条形通槽301外侧的振动板3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导土板8,所述第二导土板8从内至外向前倾斜,使振动板3两侧的土从条形通槽301掉落;将营养钵放在振动板3上之后,在振动板3的坡度和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沿振动板3滚动,在滚动的过程中与第一导土板7和第二导土板8碰撞,将营养钵内的土振出,且振出的土能够沿第一导土板7和第二导土板8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后端上表面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前端上侧开设有凹槽,位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底座前端转动连接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从后至前向上倾斜,所述振动板的两侧安装有挡板,所述振动板上开设有两条条形通槽,位于两条所述条形通槽之间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导土板,所述第一导土板从中间至两侧向后倾斜,位于两条所述条形通槽外侧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导土板,所述第二导土板从内至外向前倾斜;/n所述振动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通过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开关与蓄电池均安装于底座前端上表面;/n所述收集箱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套的下端,所述第一螺纹杆套的上端内螺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端的限位转杆套设于限位杆套内,所述限位杆套转动连接于振动板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苗培养营养钵回收抖土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后端上表面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前端上侧开设有凹槽,位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底座前端转动连接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从后至前向上倾斜,所述振动板的两侧安装有挡板,所述振动板上开设有两条条形通槽,位于两条所述条形通槽之间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导土板,所述第一导土板从中间至两侧向后倾斜,位于两条所述条形通槽外侧的振动板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导土板,所述第二导土板从内至外向前倾斜;
所述振动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通过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开关与蓄电池均安装于底座前端上表面;
所述收集箱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套的下端,所述第一螺纹杆套的上端内螺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端的限位转杆套设于限位杆套内,所述限位杆套转动连接于振动板下表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佰,张卓,王大勇,魏兴臣,曲杨,胡万金,倪鹏跃,孙海红,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彰武章古台固沙造林实验林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