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50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盖,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其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漏斗状的基座,基座底部与下水管道连通,基座上连接有用于封闭下水管道的密封盖,密封盖中心处开设有植草通孔,植草通孔内架设有用于放置土壤的植草盆,植草盆底部还开设有多个排水通孔,排水通孔沿植草盆厚度方向贯通植草盆;基座内设有支架,支架顶部设有用于给植草盆积蓄水体的储水盆,储水盆的弧形曲面半径大于植草盆的弧形曲面半径,植草盆位于储水盆内。利用储水盆与植草盆之间的空隙来作为植草盆的外置储水空间,帮助植草盆在雨天积蓄更多的水体,以此提高植草盆内绿色植物在旱季的存活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植草井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盖,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植草井盖。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不断完善,井盖的数量也在逐步增长,为充分利用井盖的盖体面积,增大城市的绿化面积,人们设计出了一种可种植绿化植物的生态井盖,这便是所谓的植草井盖。如公开号为CN2061894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草坪排水的双层井盖,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植草井盖和供植草井盖固定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植草井盖包括内框,所述内框的内侧壁通过固定杆固定有若干个用于植草的种植筒,所述种植筒之间留有与底座连通的缝隙。尽管上述中国专利所述的植草井盖通过种植筒与底座间留出的缝隙,可以有效增强植草井盖的排水能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土壤的储水能力有限,所以在面对干旱天气时,植草井盖内所种植的绿色植物会逐渐枯死,这使得植草井盖的后期维护工作量大为增加。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植草井盖,以解决现有植草井盖储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包括漏斗状的基座,基座底部与下水管道连通,基座上连接有用于封闭下水管道的密封盖,密封盖中心处开设有植草通孔,植草通孔内架设有用于放置土壤的植草盆,植草盆底部还开设有多个排水通孔,排水通孔沿植草盆厚度方向贯通植草盆;基座内设有支架,支架顶部设有用于给植草盆积蓄水体的储水盆,储水盆的弧形曲面半径大于植草盆的弧形曲面半径,植草盆位于储水盆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储水盆的弧形曲面半径大于植草盆的弧形曲面半径,且植草盆位于储水盆内,所以当水体流出排水通孔后,会先在储水盆和植草盆之间的空隙处进行累积,当累积的水体漫过储水盆上端面后才会进入排污通孔;利用储水盆和植草盆之间的空隙对水体进行积蓄,增强植草井盖的蓄水能力,提高植草井盖内绿色植物在旱季时的存活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植草盆内铺设有一层用于储水的海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海绵与土壤的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植草盆的储水能力;而且当储水盆内水体浸润海绵时,由于海绵内部存在无数的细小空隙,所以浸润海绵的水体会发生毛细现象,储水盆所积蓄的水体水位将得到相应升高,故而植草盆内的绿色植物根系将更易与水体接触,这使得植草盆所培育的绿色植物存活率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盖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疏水通孔,疏水通孔向下贯通密封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对大雨天气时,利用密封盖上所开设的多个疏水通孔,帮助植草井盖快速排出其周围所汇集的水体,以此避免植草井盖内的绿色植物在水体中过度浸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植草盆上连接有网状的植盖,植盖向上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植盖对植草盆内所放置的土壤进行保护,降低植草盆内水土流失的概率;将植盖设置成网状,是为了方便绿色植物从植盖中探出,以便绿色植物获得充足的光照;至于把植盖设置成向上凸起的样式,是为了在大雨天气,使落入植草盆内的水体能沿植盖的凸面快速下滑至疏水通孔处,降低绿色植物被水体过度浸泡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座在储水盆外壁上连接有多个用于支撑储水盆的加固杆,加固杆斜向上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杆的存在,对储水盆周壁进行支撑,以此提高储水盆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多个加固杆上共同连接有用于过滤污水的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滤板的存在,对水体内所夹杂的树枝枯叶等固态污染物进行阻隔,降低排污通孔堵塞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水盆内底面中心处设有用于连接植草盆的卡块,卡块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植草盆底部开设有用于配合卡块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槽与卡块的配合,实现植草盆在储水盆内的平稳放置;将卡块横截面设置成正多边形的样式,是为了避免植草盆与储水盆发生相对转动,以此保证植草盆能拥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植草盆外缘连接有用于保护海绵端部的压边壳,压边壳为环形且纵截面呈倒“U”形,海绵端部抵接于压边壳和植草盆外缘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压边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把海绵限位于植草盆内,保证海绵与植草盆内壁的充分抵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对海绵端部进行收纳和保护,避免海绵端部因露出土壤而遭到破坏。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基座内设置的储水盆,来为植草盆存储部分水体,以便增强植草井盖整体的储水能力,提高植草盆内绿色植物在旱季的存活率;2.利用海绵的设置,来便利绿色植物根系对储水盆内水体的吸收,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植草盆内绿色植物的存活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植草盆及储水盆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基座;2、储水空隙;3、密封盖;4、植草通孔;5、植草盆;6、海绵;7、排水通孔;8、支架;9、储水盆;10、疏水通孔;11、植盖;12、加固杆;13、滤板;14、卡块;15、卡槽;16、压边壳;17、支撑块;18、承载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包括基座1、连接于基座1上的密封盖3和用于存放土壤的植草盆5,基座1呈漏斗状且其底部与下水管道连通,密封盖3中心处开设有圆形的植草通孔4,植草通孔4内壁设有一圈用于托起植草盆5的支撑块17,植草盆5外壁上设有一圈用于配合支撑块17的承载块18,承载块18底面与支撑块17上表面抵接。植草盆5内壁抵接有用于储水的海绵6,植草盆5外缘卡接有环形的压边壳16,压边壳16纵截面呈倒“U”形,海绵6的端部收纳于压边壳16和植草盆5之间;植草盆5底部上还均匀开设有五个排水通孔7,排水通孔7沿植草盆5厚度方向贯通植草盆5。基座1内还设有支架8,支架8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配合植草盆5进行水体积蓄的储水盆9,储水盆9的弧形曲面半径大于植草盆5的弧形曲面半径,植草盆5底部与储水盆9内底面抵接。因为植草盆5底部与储水盆9内底面抵接,且储水盆9的弧形曲面半径大于植草盆5的弧形曲面半径,所以在植草盆5外壁与储水盆9内壁之间将产生一圈环形的储水空隙2,当水体经由植草盆5的排水通孔7渗出后,将会先在储水空隙2内进行汇集,待储水空隙2集满后,才会流入下水管道中。在雨水天气时,植草井盖能借助储水空隙2积蓄到部分的水体,由于这部分水体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其蒸发速率将大为减缓,故而可作为植草盆5的蓄水空间使用;当面对干旱天气时,由于储水空隙2所积蓄水体的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状的基座(1),基座(1)底部与下水管道连通,基座(1)上连接有用于封闭下水管道的密封盖(3),密封盖(3)中心处开设有植草通孔(4),植草通孔(4)内架设有用于放置土壤的植草盆(5),植草盆(5)底部还开设有多个排水通孔(7),排水通孔(7)沿植草盆(5)厚度方向贯通植草盆(5);基座(1)内设有支架(8),支架(8)顶部设有用于给植草盆(5)积蓄水体的储水盆(9),储水盆(9)的弧形曲面半径大于植草盆(5)的弧形曲面半径,植草盆(5)位于储水盆(9)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状的基座(1),基座(1)底部与下水管道连通,基座(1)上连接有用于封闭下水管道的密封盖(3),密封盖(3)中心处开设有植草通孔(4),植草通孔(4)内架设有用于放置土壤的植草盆(5),植草盆(5)底部还开设有多个排水通孔(7),排水通孔(7)沿植草盆(5)厚度方向贯通植草盆(5);基座(1)内设有支架(8),支架(8)顶部设有用于给植草盆(5)积蓄水体的储水盆(9),储水盆(9)的弧形曲面半径大于植草盆(5)的弧形曲面半径,植草盆(5)位于储水盆(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盆(5)内铺设有一层用于储水的海绵(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疏水通孔(10),疏水通孔(10)向下贯通密封盖(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植草井盖,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王晓妹丁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萧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