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肖群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及该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46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及该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微生物饲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玉米60~70份、木薯粉10~15份、槐叶粉10~20份、芦竹叶5~10份、发酵生物蛋白8~15份、以及饲料添加剂3~8份;其中,所述发酵生物蛋白的物料组分及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蛋白粉∶棉籽蛋白∶槐叶粉=3∶4∶3,其生产方法是将所述三种物料按配比混合,再按混合物的总重量加入30%~40%(重量百分数)的多菌种混合液;饲料添加剂的物料组分以重量份计算包括:棕榈粕4~4.5份、辣木花2~3份、虎杖2~3份、特种复合酶1~1.5份、复合益生菌菌粉0.4~0.45份及单宁酸0.4~0.5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及该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饲料的
,具体为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及该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类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猪肉作为我国居民的日常消费产品,其肉质品质安全极大程度取决于猪饲料的安全状况。虽然在猪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显著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但是也会带来猪肉产品抗生素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类具有无污染、无残留、具有防病促生长等作用的猪饲料或添加剂来代替抗生素,对提高猪肉品质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生物发酵饲料是一种利用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对一种或多种饲料原料进行厌氧或好氧发酵,提高饲料原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消除抗营养因子,同时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富集,功能性初级、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生成的一种新型发酵生物饲料。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可,发酵饲料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产量、质量均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和提高。但相对于其他的如氨基酸、抗生素等发酵产品,发酵饲料的生产成本高,而且附加值较低,如目前的发酵饲料缺乏对猪只产生润肤去臊味、开胃消滞、清热解毒等功效。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及该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成本高以及附加值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包括:玉米60~70份、木薯粉10~15份、槐叶粉10~20份、芦竹叶5~10份、发酵生物蛋白8~15份、以及饲料添加剂3~8份;其中,所述发酵生物蛋白的物料组分及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蛋白粉∶棉籽蛋白∶槐叶粉=3∶4∶3,其生产方法是将所述三种物料按配比混合,再按混合物的总重量加入30%~40%(重量百分数)的多菌种混合液;所述饲料添加剂的物料组分以重量份计算包括:棕榈粕4~4.5份、辣木花2~3份、虎杖2~3份、特种复合酶1~1.5份、复合益生菌菌粉0.4~0.45份及单宁酸0.4~0.5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的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包括搅拌发酵桶、密封盖、第一把手、出料阀、第一电机、转杆、第一连接杆、螺旋搅拌片、第二连接杆、连接块、托板、液压柱、第一支撑板、立柱、控制面板、机架、颗粒生产装置、盛料斗、收料桶、支撑杆、第二支撑板、控制箱、第二电机及万向轮;所述搅拌发酵桶的内部具有一个搅拌腔,且所述搅拌发酵桶的上端开设有搅拌开口,所述搅拌开口与所述搅拌腔连通;所述密封盖可转动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上端,并靠近所述搅拌开口,用以可操作地封盖所述搅拌开口;所述第一把手设于所述密封盖的上端;所述出料阀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一侧端,并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搅拌腔连通,且所述出料阀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另一侧端,并且其输出轴伸入所述搅拌腔,且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出料阀呈相对设置;所述转杆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并位于所述搅拌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转杆,并位于所述搅拌腔内;所述螺旋搅拌片缠绕在所述转杆上,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且所述螺旋搅拌片位于所述搅拌腔内;所述托板设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所述托板沿同一直线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下端,并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外侧贴合;所述第二连接杆设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分设于该至少两个所述托板的两侧,并分别与该至少两个所述托板连接,且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下端外表面;所述立柱设有至少四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立柱间隔垂直连接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其余至少两个所述立柱间隔垂直连接于其余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该至少四个所述立柱之间,并分别与该至少四个所述立柱连接;所述液压柱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并位于该至少四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液压柱的顶端,并位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下端外表面;所述控制面板设于所述立柱的一侧端,并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机架设于该至少四个所述立柱的下端,并分别与该至少四个所述立柱连接;所述颗粒生产装置设于所述机架上,并邻近所述搅拌发酵桶,且所述颗粒生产装置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盛料斗设于所述颗粒生产装置的上端外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盛料斗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出料口投于所述盛料斗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盛料斗的范围内;所述颗粒生产装置的侧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收料桶邻设于所述颗粒生产装置,且所述收料桶设有收料口,所述收料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收料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且所述第二出料口投于所述收料口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收料口的范围内;所述第二把手设于所述收料桶的侧端外表面;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收料桶的底端;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机架上,并且其输出轴连接于所述颗粒生产装置,用以驱动所述颗粒生产装置工作;所述第二支撑板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控制箱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万向轮设有多个,该多个所述万向轮分设于所述机架的下端四周。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连接,所述合页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发酵桶连接。优选地,所述合页设有两个,该两个所述合页沿同一直线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搅拌发酵桶的连接处。具体地,所述螺旋搅拌片设有两个,该两个所述螺旋搅拌片呈交叉排布。具体地,所述托板呈弧形结构。具体地,所述连接块通过高强度合页与所述液压柱活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两个,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分设于所述控制箱的底端两侧。具体地,所述万向轮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万向轮之间为活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有滑动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及该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的复合微生物饲料含有槐叶粉,其中,槐叶粉含有粗蛋白质20.82%、粗脂肪2.7%、粗纤维19.48%、无氮浸出物31.69%、钙3.79%、磷0.03%、赖氨酸0.96%以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2含量丰富;同时,2千克槐叶粉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1千克豆饼,但是,槐叶粉的价格较豆饼低,使用价值高,性价比高。另外,如若在本申请的复合微生物饲料中添加的槐叶粉的量达到整体含量的10-15%,可以用作鱼饲料;如若在本申请的复合微生物饲料中添加的槐叶粉的量达到整体含量的5%,可以用作鸡饲料,不但可有效提高产蛋率,还可增加蛋黄色素。2、本申请的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通过在盛料斗的上方设置搅拌发酵桶,搅拌发酵桶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搅拌片,螺旋搅拌片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在转杆上,转杆贯穿搅拌发酵桶并且与搅拌发酵桶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包括:玉米60~70份、木薯粉10~15份、槐叶粉10~20份、芦竹叶5~10份、发酵生物蛋白8~15份、以及饲料添加剂3~8份;/n其中,所述发酵生物蛋白的物料组分及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蛋白粉∶棉籽蛋白∶槐叶粉=3∶4∶3,其生产方法是将所述三种物料按配比混合,再按混合物的总重量加入30%~40%(重量百分数)的多菌种混合液;/n所述饲料添加剂的物料组分以重量份计算包括:棕榈粕4~4.5份、辣木花2~3份、虎杖2~3份、特种复合酶1~1.5份、复合益生菌菌粉0.4~0.45份及单宁酸0.4~0.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微生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包括:玉米60~70份、木薯粉10~15份、槐叶粉10~20份、芦竹叶5~10份、发酵生物蛋白8~15份、以及饲料添加剂3~8份;
其中,所述发酵生物蛋白的物料组分及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蛋白粉∶棉籽蛋白∶槐叶粉=3∶4∶3,其生产方法是将所述三种物料按配比混合,再按混合物的总重量加入30%~40%(重量百分数)的多菌种混合液;
所述饲料添加剂的物料组分以重量份计算包括:棕榈粕4~4.5份、辣木花2~3份、虎杖2~3份、特种复合酶1~1.5份、复合益生菌菌粉0.4~0.45份及单宁酸0.4~0.5份。


2.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饲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发酵桶(1)、密封盖(2)、第一把手(3)、出料阀(5)、第一电机(7)、转杆(8)、第一连接杆(9)、螺旋搅拌片(10)、第二连接杆(11)、连接块(12)、托板(13)、液压柱(14)、第一支撑板(15)、立柱(16)、控制面板(17)、机架(18)、颗粒生产装置(19)、盛料斗(20)、收料桶(22)、支撑杆(24)、第二支撑板(25)、控制箱(26)、第二电机(27)及万向轮(28);
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内部具有一个搅拌腔,且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上端开设有搅拌开口,所述搅拌开口与所述搅拌腔连通;所述密封盖(2)可转动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上端,并靠近所述搅拌开口,用以可操作地封盖所述搅拌开口;所述第一把手(3)设于所述密封盖(2)的上端;
所述出料阀(5)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一侧端,并与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搅拌腔连通,且所述出料阀(5)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料口(6);
所述第一电机(7)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另一侧端,并且其输出轴伸入所述搅拌腔,且所述第一电机(7)与所述出料阀(5)呈相对设置;所述转杆(8)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并位于所述搅拌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9)连接于所述转杆(8),并位于所述搅拌腔内;所述螺旋搅拌片(10)缠绕在所述转杆(8)上,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9),且所述螺旋搅拌片(10)位于所述搅拌腔内;
所述托板(13)设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所述托板(13)沿同一直线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下端,并与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外侧贴合;所述第二连接杆(11)设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1)分设于该至少两个所述托板(13)的两侧,并分别与该至少两个所述托板(13)连接,且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1)设于所述搅拌发酵桶(1)的下端外表面;
所述立柱(16)设有至少四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立柱(16)间隔垂直连接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底端,其余至少两个所述立柱(16)间隔垂直连接于其余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底端;所述第一支撑板(15)设于该至少四个所述立柱(16)之间,并分别与该至少四个所述立柱(16)连接;
所述液压柱(14)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5)上,并位于该至少四个所述立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肖群
申请(专利权)人:张肖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