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艳伟专利>正文

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421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属于植被种植领域,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可以实现内延伸锁水网的设置,一方面表层固土网可以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防护层,有效保护泥土不易流失,提高固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植被根系在种植后的扎根能力,进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同时在分流附着杆上的着水网点的作用下,可以为植被的根系向下扎根提供阶段性的供水点,有效帮助植物根系向下扎根,既能加速植物根系的向下生长,也有助于植物根系向下生长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有纵向的附着点,使植物根系生长更好,成活率增高,降低反复种植的情况,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被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土高原。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即草地沙化,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草地退化过程,一般对于水土流失的区域通常通过种植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通过其发达的根系进行固体,从而固土并降低水土的流失的效果,但是由于水土流失的区域泥土松散,表层沙化的土壤水分含量低,植被在种植初期,很难存活,同一地点,在进行植被种植时需要反复的重复种植,导致种植效率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它可以实现内延伸锁水网的设置,一方面表层固土网可以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防护层,有效保护泥土不易流失,提高固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植被根系在种植后的扎根能力,进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同时在分流附着杆上的着水网点的作用下,可以为植被的根系向下扎根提供阶段性的供水点,有效帮助植物根系向下扎根,既能加速植物根系的向下生长,也有助于植物根系向下生长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有纵向的附着点,使植物根系生长更好,成活率增高,降低反复种植的情况,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在需要种植植被的区域开挖多个T形坑;S2、将内延伸锁水网平铺在多个T形坑上,使内延伸锁水网的下的多个锁水杯分别落在T形坑内;S3、将T形坑的中部填埋,锁水杯表面平铺一层蓬松的同区域泥土;S4、1-2天后,将锁水杯中蓬松的泥土去除,然后将植被的幼苗的根部放入锁水杯内,并掩埋;S5、按照植被种植的标准,对种植后的幼苗进行定期施肥除虫除草。可以实现内延伸锁水网的设置,一方面表层固土网可以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防护层,有效保护泥土不易流失,提高固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植被根系在种植后的扎根能力,进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同时在分流附着杆上的着水网点的作用下,可以为植被的根系向下扎根提供阶段性的供水点,有效帮助植物根系向下扎根,既能加速植物根系的向下生长,也有助于植物根系向下生长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有纵向的附着点,使植物根系生长更好,成活率增高,降低反复种植的情况,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进一步的,所述T形坑的边缘深度为20-30cm,所述T形坑的中部深度不低于100cm,使得植被幼苗的根系埋设在T形坑内的锁水杯内时,其不易被埋在土壤过深的位置,有效保证植物根系的正常存活。进一步的,所述内延伸锁水网包括表层固土网,多个所述锁水杯均匀固定连接在表层固土网下方,所述锁水杯下端固定连接有纵向引水杆,所述纵向引水杆位于T形坑的中部,所述纵向引水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水纤维,所述纵向引水杆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附着杆,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附着杆相互接触,最上方的所述分流附着杆的端部与锁水杯外端固定连接,使用时,吸水纤维可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并通过纵向引水杆向上运输,向上运输时,在分流附着杆的作用下吸收的水分同样会沿着分流附着杆向上运输,从而为植被的根系向下扎根提供阶段性的供水点,有效帮助植物根系向下扎根,进而有效增强其固土保水的能力,缓解水土流失。进一步的,所述表层固土网包括多个纵横交错的纵向网线和横向网线,多个所述纵向网线和横向网线相互编织,一方面表层固土网可以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防护层,有效保护泥土不易流失,提高固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植被根系在种植后的扎根能力,进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进一步的,所述锁水杯包括多个与纵向网线和横向网线的连接点固定连接的下延骨架,多个所述下延骨架的底部相互重合固定,所述纵向引水杆连接在多个重合固定的部位,相邻两个所述下延骨架之间固定连接有附着网面,下延骨架为锁水杯起到支撑作用,附着网面表面多孔,可以为种植初期的植被幼苗的根系提供最初的附着点,从而有效避免其因水土流失区域的土壤表层水分不够而成活率不高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附着杆与纵向引水杆的连接处设有多个仿木质部导水丝,多个所述仿木质部导水丝的一端位于分流附着杆内,另一端位于纵向引水杆内,且仿木质部导水丝的端部与其下方的仿木质部导水丝相互接触,通过仿木质部导水丝可以有效将纵向引水杆内的吸收的水分,沿着仿木质部导水丝分散至多个分流附着杆内,使得多个分流附着杆表面的着水网点均处于相对湿润的状态,有效吸引植物根系向下移动扎根,一方面加速植物根系的向下生长,另一方面有助于植物根系向下生长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有纵向的附着点,使得成活率增高。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附着杆内部镶嵌有着水网点,所述着水网点包括多个镶嵌在分流附着杆表面的聚水点、连接在多个聚水点之间的韧性连丝以及多个连接在聚水点外端的聚水丝,从纵向引水杆处进入到分流附着杆内的水分,通过多个聚水丝可以集中渗入到多个聚水丝上,使得聚水点处于湿润状态,进而便于吸引植物根系向该处移动扎根。进一步的,所述聚水点的端部与分流附着杆表面平齐,且聚水点为多孔结构,便于根系向着聚水点内延伸附着,从而为植物根系提供临时的附着点,从而有效保证植被幼苗的扎根强度,进而有效提高其成活率。进一步的,所述聚水点、聚水丝以及仿木质部导水丝均为吸水材料制成,所述分流附着杆为植物秸秆压制而成,在土壤内微生物作用下,一段时间后,在植物根系向下扎根后,其能够被分解,成为腐殖酸为植物根系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同时,在植物成活后,其被分解不易影响到植物根系的继续生长。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可以实现内延伸锁水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首先将在需要种植植被的区域开挖多个T形坑;/nS2、将内延伸锁水网平铺在多个T形坑上,使内延伸锁水网的下的多个锁水杯分别落在T形坑内;/nS3、将T形坑的中部填埋,锁水杯表面平铺一层蓬松的同区域泥土;/nS4、1-2天后,将锁水杯中蓬松的泥土去除,然后将植被的幼苗的根部放入锁水杯内,并掩埋;/nS5、按照植被种植的标准,对种植后的幼苗进行定期施肥除虫除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在需要种植植被的区域开挖多个T形坑;
S2、将内延伸锁水网平铺在多个T形坑上,使内延伸锁水网的下的多个锁水杯分别落在T形坑内;
S3、将T形坑的中部填埋,锁水杯表面平铺一层蓬松的同区域泥土;
S4、1-2天后,将锁水杯中蓬松的泥土去除,然后将植被的幼苗的根部放入锁水杯内,并掩埋;
S5、按照植被种植的标准,对种植后的幼苗进行定期施肥除虫除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坑的边缘深度为20-30cm,所述T形坑的中部深度不低于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延伸锁水网包括表层固土网,多个所述锁水杯均匀固定连接在表层固土网下方,所述锁水杯下端固定连接有纵向引水杆(4),所述纵向引水杆(4)位于T形坑的中部,所述纵向引水杆(4)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水纤维(6),所述纵向引水杆(4)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附着杆(5),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附着杆(5)相互接触,最上方的所述分流附着杆(5)的端部与锁水杯外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高成活率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固土网包括多个纵横交错的纵向网线(11)和横向网线(12),多个所述纵向网线(11)和横向网线(12)相互编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艳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