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小波专利>正文

一种苗木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40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林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苗木种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苗木种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苗木种植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进料机构、打孔机构、扦插机构和控制屏;移动机构与进料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进料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打孔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整个扦插工作全机械化,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扦插过程中种条的上下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会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苗木种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林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苗木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即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中国专利CN109168688A针对已有的,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扦插机,其通过杠杆敲击种条的方式,克服了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但由于其直接对种条上端进行敲击,从而会导致上端受到损伤,且若土床过于干燥生硬或有石块的时,种条下端插入时极易受到损伤。综上,需要研发一种能实现了整个扦插工作全机械化,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扦插过程中种条的上下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会受到损伤的苗木种植装置,来克服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现有装置直接对种条上端进行敲击,从而会导致上端受到损伤,且若土床过于干燥生硬或有石块的时,种条下端插入时也极易受到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现有装置直接对种条上端进行敲击,从而会导致上端受到损伤,且若土床过于干燥生硬或有石块的时,种条下端插入时也极易受到损伤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苗木种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苗木种植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进料机构、打孔机构、扦插机构和控制屏;移动机构与进料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进料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打孔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进料机构还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连接板、第一支撑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二支撑板、第二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二丝杆、第一推动板、第一弹簧、第二推动板、第一收缩板、第二弹簧、第一转动轴、直齿轮、齿条、进料箱、第二传动杆、第一曲柄、第三传动杆、推动杆、第二曲柄、第二转动轴、第二锥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二收缩板和第三弹簧;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一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支撑板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推动板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表面与第二丝杆相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推动板相连接;第一推动板通过三个第一弹簧与第二推动板相连接;第二推动板一端与第一收缩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推动板另一端与第二收缩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推动板一端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第二推动板另一端与第三弹簧相连接;第二推动板与第一转动轴相连接;第一收缩板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第二弹簧与进料箱相连接;第一转动轴内部轴心与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直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下方与进料箱相连接;进料箱与第二收缩板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曲柄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曲柄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与推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二曲柄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柄与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收缩板与第三弹簧相连接;连接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一丝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丝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进料箱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转动轴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进料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打孔机构相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打孔机构还包括有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杆、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五传动杆、旋转套筒、第六传动杆、第二蜗杆、第二蜗轮、转头、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相啮合;第一蜗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旋转套筒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第二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旋转套筒与第六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相啮合;第二蜗轮内部轴心与转头进行转动连接;转头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架相连接;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支撑架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九传动杆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与扦插机构相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扦插机构还包括有驱动电机、第七传动杆、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一凸轮、异性转动块、传感器、电动夹手、气囊、滑动杆、第一滑轨、滑板、支撑块、充气电机和第二滑轨;驱动电机输出轴与第七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与第一凸轮进行焊接;第一凸轮与异性转动块相连接;第一凸轮与滑动杆进行焊接;异性转动块与传感器相连接;异性转动块与电动夹手相连接;异性转动块通过转轴与支撑块相连接;电动夹手与气囊相连接;滑动杆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下方与滑板进行焊接;滑板上方与支撑块进行焊接;滑板上方与充气电机进行焊接;驱动电机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八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滑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七传动杆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进料箱在推动杆下方设置有出料口,且进料箱宽度从转折点开始向出料口逐渐缩小。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六传动杆通过球体与旋转套筒相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转头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推动板两侧设置有滑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为解决现有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现有装置直接对种条上端进行敲击,从而会导致上端受到损伤,且若土床过于干燥生硬或有石块的时,种条下端插入时极易受到损伤的缺点。二、通过设置进料机构、打孔机构和扦插机构;使用时先将苗木种植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将扦插用的种条有序的排列放置在进料机构里,然后移动机构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苗木种植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和控制屏;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进料机构、打孔机构和扦插机构;移动机构与进料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进料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打孔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苗木种植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和控制屏;其特征是:还包括有进料机构、打孔机构和扦插机构;移动机构与进料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进料机构与打孔机构相连接;打孔机构与扦插机构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苗木种植装置,其特征是:进料机构还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连接板、第一支撑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二支撑板、第二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二丝杆、第一推动板、第一弹簧、第二推动板、第一收缩板、第二弹簧、第一转动轴、直齿轮、齿条、进料箱、第二传动杆、第一曲柄、第三传动杆、推动杆、第二曲柄、第二转动轴、第二锥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二收缩板和第三弹簧;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一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支撑板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推动板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表面与第二丝杆相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推动板相连接;第一推动板通过三个第一弹簧与第二推动板相连接;第二推动板一端与第一收缩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推动板另一端与第二收缩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推动板一端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第二推动板另一端与第三弹簧相连接;第二推动板与第一转动轴相连接;第一收缩板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第二弹簧与进料箱相连接;第一转动轴内部轴心与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直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下方与进料箱相连接;进料箱与第二收缩板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曲柄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曲柄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与推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与第二曲柄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曲柄与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收缩板与第三弹簧相连接;连接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一丝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丝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进料箱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转动轴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进料机构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闫小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