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化合物、包含该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和光学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33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光致变色化合物,其具有茚并萘并吡喃骨架,在该茚并萘并吡喃骨架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和选自聚氧化烯低聚物链基、聚酯低聚物链基、聚硅氧烷链基和聚酯聚醚低聚物链基中的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低聚物链基A。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各种固化体中显现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能够抑制固化体的白浊的光致变色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致变色化合物、包含该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和光学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包含该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新型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和光学物品。
技术介绍
以色烯化合物、俘精酸酐化合物、螺噁嗪化合物等为代表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特性(光致变色性):如果照射太阳光或汞灯的光这样的包含紫外线的光,则迅速地变色,如果停止光的照射而置于暗处,则返回原来的颜色,有效利用该特性,已在各种用途、特别是光学材料的用途中使用。例如,通过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使用而赋予了光致变色性的光致变色眼镜透镜在照射太阳光这样的包含紫外线的光的室外,迅速地着色而作为太阳镜发挥功能,在没有这样的光的照射的室内退色,作为透明的通常的眼镜发挥功能,近年来其需求在增大。为了对光学材料赋予光致变色性,一般将光致变色化合物与塑料材料并用,具体地,已知如下的手段。(a)通过在化合物中使光致变色化合物溶解、使其聚合,从而直接地将透镜等的光学材料成型的方法。该方法称为混炼法。(b)采用涂布或铸塑聚合在透镜等塑料成型品的表面设置光致变色化合物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致变色化合物,其具有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在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和选自聚氧化烯低聚物链基、聚酯低聚物链基、聚硅氧烷链基和聚酯聚醚低聚物链基中的、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低聚物链基A。/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7 JP 2018-079303;20180417 JP 2018-0794681.光致变色化合物,其具有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在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和选自聚氧化烯低聚物链基、聚酯低聚物链基、聚硅氧烷链基和聚酯聚醚低聚物链基中的、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低聚物链基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由下述式(1)表示:
[化1]



是由所述式(1)表示的具有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色烯化合物,
式中,
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所述低聚物链基A、所述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在末端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的基团、羟基、烷基、卤代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卤素原子、烷硫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硫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具有取代基的杂芳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卤代烷硫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环烷硫基,
a为0~4的整数,b为0~4的整数,
在a为2~4的情况下,多个R1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
在b为2~4的情况下,多个R2可彼此相同也可不同,
另外,在a为2~4、存在邻接的R1的情况下,邻接的2个R1可一起与和这些R1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可包含氧原子、碳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环,该环可进一步具有取代基,
另外,在b为2~4、存在邻接的R2的情况下,邻接的2个R2可一起与和这些R2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可包含氧原子、碳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环,该环可进一步具有取代基,
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杂芳基,
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所述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所述低聚物链基A、在末端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的基团、氢原子、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
另外,R5和R6两个可一起与它们所结合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成员碳原子数为3~20的脂族环、在所述脂族环稠合有芳族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环成员原子数为3~20的杂环、或在所述杂环稠合有芳族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不过,这些环可具有取代基,或者可与它们所结合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环成员碳原子数为3~20的脂族烃环、在所述脂族烃环稠合有芳族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环成员原子数为3~20的杂环、或在所述杂环稠合有芳族烃环或芳族杂环的稠合多环基,
所述可具有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可以是在末端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的基团、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或者所述低聚物链基A,
另外,所述可具有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可以是所述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或者在末端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的基团,以使相对于在一分子中所含的1个所述低聚物链基A,所述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成为1~1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其由下述式(2)表示:
[化2]



式中,
R1、R2、R5、R6与上述式(1)中的R1、R2、R5、R6同义,
a”为0~2的整数,b”为0~3的整数,
在a”为2的情况下,多个R1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不同,
在b”为2或3的情况下,多个R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不同,
R100和R101各自独立地为所述低聚物链基A、所述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在末端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的基团、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硫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硫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原子数2~7的烷基羰基、碳原子数2~7的烷氧基羰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3~12的杂芳基、硫醇基、碳原子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原子数1~6的卤代烷硫基、或碳原子数3~8的环烷硫基,
另外,R100和R101可一起形成由下述式(3)表示的环,
[化3]



式中,*是指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6位或7位的碳原子,X和Y中的一者或两者为硫原子、亚甲基、氧原子、或者由下述式(4)表示的基团,
[化4]



式中,R9为所述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所述低聚物链基A、在末端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的基团、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6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3~12的杂芳基,
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所述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所述低聚物链基A、在末端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的基团、羟基、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原子数2~7的烷基羰基、碳原子数2~7的烷氧基羰基、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硫醇基、碳原子数1~6的烷硫基、碳原子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原子数1~6的卤代烷硫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硫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硫基,
另外,R7和R8可与它们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可具有取代基的脂族环,c为1~3的整数,
R200为所述低聚物链基A、所述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在末端具有碳原子数10~30的烯基的基团、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原子数2~7的烷基羰基、碳原子数2~7的烷氧基羰基、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真行竹中润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德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