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195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8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包括具有第一偏置电流路径和第一中间节点的第一增益级、具有第二偏置电流路径和第二中间节点的第二增益级、具有第三偏置电流路径和第三中间节点的第三增益级、具有第四偏置电流路径和第四中间节点的第四增益级、耦合在第一中间节点和第二中间节点之间的第一电阻器以及耦合在第三中间节点和第四中间节点之间的第二电阻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技术介绍
由于对5G通信标准与日俱增的兴趣,用于波束成形应用的毫米波(mmWave)RF收发器越来越受欢迎。波束成形系统部署相控阵天线以生成具有高方向性的波束,以便在特定方向上选择性地发送数据。可以通过向每个天线馈送具有具体的彼此有关的相位和振幅的信号来做到这一点。因此,波束成形系统典型地包括移相器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为了向每个天线馈送正确的相位,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理想地应当在增益变化的整个范围内具有低的相位误差,以维持正确的相位。通常情况并非如此,并且放大器的增益以及相位都会变化,因此对波束成形系统的控制变得复杂。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相位增益图,其中对于每个增益水平,相位变化是已知的,然后在移相器中得到补偿。以这种方式,用于波束导引的相位和振幅的动态设置是相互依赖的,但是性能可以通过增加控制的复杂度水平来恢复。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需要关于每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每个状态的增益-相位关系的信息,这包括信道间失配和芯片间失配。由于典型相控阵应用中所包含的信道数目增加,因此难以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包括:/n差分输入,包括第一输入节点和第二输入节点;/n差分输出,包括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n第一控制节点和第二控制节点;/n第一共源共栅接脚,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入节点的输入、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的输出、耦合至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以及中间节点;/n第二共源共栅接脚,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入节点的输入、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的输出、耦合至所述第二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以及中间节点;/n第三共源共栅接脚,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入节点的输入、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的输出、耦合至所述第二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以及中间节点;/n第四共源共栅接脚,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二输...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1 US 16/418,2681.一种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包括:
差分输入,包括第一输入节点和第二输入节点;
差分输出,包括第一输出节点和第二输出节点;
第一控制节点和第二控制节点;
第一共源共栅接脚,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入节点的输入、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的输出、耦合至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以及中间节点;
第二共源共栅接脚,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入节点的输入、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的输出、耦合至所述第二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以及中间节点;
第三共源共栅接脚,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入节点的输入、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的输出、耦合至所述第二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以及中间节点;
第四共源共栅接脚,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入节点的输入、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的输出、耦合至所述第一控制节点的控制节点、以及中间节点;
电流源,耦合至所述第一共源共栅接脚、所述第二共源共栅接脚、所述第三共源共栅接脚和所述第四共源共栅接脚;
第一电阻器,耦合在所述第一共源共栅接脚的所述中间节点和所述第二共源共栅接脚的所述中间节点之间;以及
第二电阻器,耦合在所述第三共源共栅接脚的所述中间节点和所述第四共源共栅接脚的所述中间节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节点处的电压被配置为大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处的电压,其中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节点处的所述电压被配置为小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处的电压,并且其中在第三操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节点处的所述电压被配置为等于所述第二控制节点处的所述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其中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所述差分输出处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偏移小于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还包括耦合至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的第一负载和耦合至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的第二负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和所述第二负载包括复合负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值在大约5至25欧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值约为10欧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共源共栅接脚、所述第二共源共栅接脚、所述第三共源共栅接脚和所述第四共源共栅接脚均包括以共源共栅配置耦合至第二晶体管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鲁比诺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