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MC-WPT(磁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移动式用电设备,例如轨道列车、移动吊装设备、家用电器、旋转机械等设备使用传统的导线供电会影响其灵活性,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还会增加了用电安全隐患,给工程实际应用带来了挑战。无线电能传输(WPT,WirelessPowerTransfer)技术的出现提供了安全、环保、便捷、易维护的供电方式,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这一新型的供电方式不断发展。其中磁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gneticCouplingWirelessPowerTransfer)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在电动汽车、家用电器、航空航天、水下设备供电等领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在MC-WPT系统的一些实际应用中,例如电动汽车无线充/供电系统中,由于系统能量发射端与能量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其特征在于,其生成步骤包括:/nS1.基于TensorFlow框架构建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nS2.建立MC-WPT系统的COSMOL和Simulink仿真模型,得到多组所述MC-WPT系统的输入电流值、线圈间传输距离仿真数据,并将所述仿真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nS3.将所述训练集输入所述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模型训练,并根据训练误差值不断优化所述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参数;/nS4.当所述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误差率低至预设误差率时,结束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其特征在于,其生成步骤包括:
S1.基于TensorFlow框架构建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
S2.建立MC-WPT系统的COSMOL和Simulink仿真模型,得到多组所述MC-WPT系统的输入电流值、线圈间传输距离仿真数据,并将所述仿真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S3.将所述训练集输入所述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模型训练,并根据训练误差值不断优化所述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参数;
S4.当所述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误差率低至预设误差率时,结束训练,得到训练完成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输出层以及顺序全连接在所述输入层和所述输出层之间的第1~N隐藏层,N≥1;所述第1~N隐藏层具有k个节点,k≥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N隐藏层的非线性激活函数使用TensorFlow框架中Sigmoid激活函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优化的参数包括作用于所述第1隐藏层的第1权重矩阵和第1偏置矩阵,以及作用于所述第2隐藏层的第2权重矩阵和第2偏置矩阵,直至作用于所述第N隐藏层的第N权重矩阵和第N偏置矩阵,以及作用于所述输出层的第N+1权重矩阵和第N+1偏置矩阵。
5.基于TensorFlow的MC-WPT系统负载与互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X1.检测当前MC-WPT系统的输入电流值和线圈间传输距离;
X2.将当前的输入电流值和线圈间传输距离输入权利要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玉刚,阳剑,王智慧,孙跃,戴欣,唐春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