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14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连接器领域,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导体、内导体、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两端面的直径分别为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外导体具有弹性,且各横截面均为开口环结构;所述外导体具有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抵触段;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能够从所述第二套接段移动至所述第一套接段,并在从所述第二套接段移动至所述第一套接段的过程中抵接所述抵触段,所述第二套接段在所述第一绝缘子抵接所述抵触段时呈扩口状,并能够避让所述第二绝缘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同轴连接器能够便利同轴连接器的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和图2,同轴连接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导体10’、内导体20’和两个绝缘子30’,两个绝缘子30’分别套接所述内导体20’左右两端部,所述外导体10’套设于两个绝缘子30’的外侧。在装配过程中,先将两个绝缘子30’分别套设于内导体20’的两端部,形成装配件,而后将该装配件从外导体10’的一侧插入外导体10’内。随着通讯领域5G技术的发展,5G天线功能提升需求需增加各类元器件和散热等要求,因而对5G天线内部板之间距就有不同的要求。对于间距增大的情况,需要增长同轴连接器的尺寸,一般会将内导体、外导体的中间段增长,对应的,两个绝缘子30’的间距增长。绝缘子30’的结构可参照公开号:CN210607910U公开的一种射频同轴转接器,绝缘子30’在沿其轴向的两端直径不一致,为便于理解,将直径小的端部称为小头,将直径大的端部成为大头。两个绝缘子30’的大头相对设置。在装配过程中,将装配件从外导体10’的右侧向外导体10’方向插入,绝缘子30’的小头比外导体10’的端口直径小,使得第一个绝缘子30’的小头进入外导体10’,而后该绝缘子30’的大头可借助绝缘子30’与外导体10’的内筒壁抵接而扩口继而能够进入外导体10’内。在第一个绝缘子30’进入外导体10’中间而外导体10’复位。此时,由于两个绝缘子30’的间距拉长,第二绝缘子30’尚未到达外导体10’的端口。而由于第二个绝缘子30’的大头位于小头的左侧,大头先到达外导体10’的端口,而大头的直径大于端口直径,使得大头需要借助外部结构或设备对外导体10’进行扩口之后才能进入外导体10’,从而对装配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其旨在便利同轴连接器的装配。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导体、内导体、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分别套接所述内导体两端部,所述外导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外侧;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子两端面的直径分别为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外导体具有弹性,且各横截面均为开口环结构;所述外导体具有套于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套接段、套于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二套接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接段和所述第二套接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具有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抵触段;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能够从所述第二套接段移动至所述第一套接段,并在从所述第二套接段移动至所述第一套接段的过程中抵接所述抵触段,所述第二套接段在所述第一绝缘子抵接所述抵触段时呈扩口状,并能够避让所述第二绝缘子。可选的,所述外导体的端口到最近的所述抵触段的距离并小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具有所述第一直径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相对两端的距离之和。可选的,所述连接段向内凸起而形成所述抵触段,所述抵触段呈环状。可选的,所述抵触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可选的,所述抵触段为多个设于所述连接段的内筒壁并沿所述连接段周向间隔设置的凸块,各所述凸块内表面到中心轴线的最小距离为所述内径。可选的,各所述凸块等间距设置。可选的,所述抵触段和所述连接段弧形过渡。可选的,所述抵触段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分别套设于所述内导体左右两端部并左右对称设置。可选的,所述外导体为包圆件。可选的,所述内导体具有向外突出的限位台,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分别套设于所述外导体的两端部并均抵接所述限位台。可选的,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设于所述外导体的外侧以限制所述外导体的径向形变。可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筒体和连接所述筒体两端并向内弯折的限位环,所述筒体套设于所述外导体的外侧以限制所述外导体径向形变,所述限位环用于限制所述外导体轴向移动。本申请提供的同轴连接器通过抵触段的设置及其与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的位置、尺寸关系的设计,使得第二绝缘子插入第二插接段无需外部结构或设备的辅助,且将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和内导体装配的装配件直接从外导体的一侧端口插入即可完成同轴连接器的装配,操作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同轴连接器在装配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轴连接器的装配示意图一,为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轴连接器的装配示意图二,为剖面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导体的结构示意图,为剖视图。其中,图1和图2中各附图标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外导体20’内导体11’第一套接段30’绝缘子12’第二套接段13’连接段图3至图6中各附图标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外导体20内导体11第一套接段21限位台12第二套接段30第一绝缘子13连接段40第二绝缘子131抵触段50紧固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导体、内导体、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分别套接所述内导体两端部,所述外导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外侧;/n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子两端面的直径分别为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n所述外导体具有弹性,且各横截面均为开口环结构;/n所述外导体具有套于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套接段、套于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二套接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接段和所述第二套接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具有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抵触段;/n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能够从所述第二套接段移动至所述第一套接段,并在从所述第二套接段移动至所述第一套接段的过程中抵接所述抵触段,所述第二套接段在所述第一绝缘子抵接所述抵触段时呈扩口状,并能够避让所述第二绝缘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导体、内导体、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分别套接所述内导体两端部,所述外导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的外侧;
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子两端面的直径分别为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
所述外导体具有弹性,且各横截面均为开口环结构;
所述外导体具有套于所述第一绝缘子的第一套接段、套于所述第二绝缘子的第二套接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套接段和所述第二套接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具有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抵触段;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子能够从所述第二套接段移动至所述第一套接段,并在从所述第二套接段移动至所述第一套接段的过程中抵接所述抵触段,所述第二套接段在所述第一绝缘子抵接所述抵触段时呈扩口状,并能够避让所述第二绝缘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的端口到最近的所述抵触段的距离并小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具有所述第一直径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二绝缘子相对两端的距离之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君聂振琦赖永虎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君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