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及易敷设的架空光电复合缆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及通信
,尤其是涉及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及架空光电复合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缆的架空敷设主要有沿架空线挂靠的方式,这种方式采用夹具一段段地夹持,这种方式效率不高;另一种方式是自承式,这种方式对于电缆的承力要求高,成本高。CN211264992U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双导体电缆,挂钩薄、易损坏;挂钩做厚时材料耗用大、成本高;其导体封闭、散热效果有待提高。CN205318915U公开了一种具有勾挂结构的多芯电缆,包括至少两根包覆有绝缘层的导电线以及整体套装在各导电线上的多层防护结构,多层防护结构包括外层绝缘套管、屏蔽层及内层绝缘套管,外层绝缘套管管壁上开有供卡接件卡入的卡接凹区,卡接件自由端具有勾挂结构。其通过电缆外部的挂勾来实现挂靠,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散热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及易敷设的架空光电复合缆,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具有挂靠体、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三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体具有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三者都为具有开口的圆柱体形状,第一管体的一端、第二管体的一端、第三管体的一端连结在一起,第一管体的另一端及第二管体的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管体的一端的两侧,第三管体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管体的一侧且与第一管体的一端相靠近,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之间具有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具有挂靠体、第一导体(41)、第二导体(42)、第三导体(43),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体具有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三者都为具有开口的圆柱体形状,第一管体(1)的一端、第二管体(2)的一端、第三管体(3)的一端连结在一起,第一管体(1)的另一端及第二管体(2)的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管体(1)的一端的两侧,第三管体(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管体(2)的一侧且与第一管体(1)的一端相靠近,第一管体(1)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3)之间具有第一开口(12),第一管体(1)的内部具有第一导体孔(11),第一管体(1)的内壁围成第一挂孔(10),第一挂孔(10)与第一开口(12)相连通;第二管体(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3)之间具有第二开口(22),第二管体(2)的内部具有第二导体孔(21),第二管体(2)的内壁围成第二挂孔(20),第二挂孔(20)与第二开口(22)相连通;第三管体(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2)之间具有第三开口(32),第三管体(3)的内部具有第三导体孔(31),第三管体(3)的内壁围成第三挂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具有挂靠体、第一导体(41)、第二导体(42)、第三导体(43),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体具有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三者都为具有开口的圆柱体形状,第一管体(1)的一端、第二管体(2)的一端、第三管体(3)的一端连结在一起,第一管体(1)的另一端及第二管体(2)的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管体(1)的一端的两侧,第三管体(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管体(2)的一侧且与第一管体(1)的一端相靠近,第一管体(1)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3)之间具有第一开口(12),第一管体(1)的内部具有第一导体孔(11),第一管体(1)的内壁围成第一挂孔(10),第一挂孔(10)与第一开口(12)相连通;第二管体(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3)之间具有第二开口(22),第二管体(2)的内部具有第二导体孔(21),第二管体(2)的内壁围成第二挂孔(20),第二挂孔(20)与第二开口(22)相连通;第三管体(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2)之间具有第三开口(32),第三管体(3)的内部具有第三导体孔(31),第三管体(3)的内壁围成第三挂孔(30),第三挂孔(30)与第三开口(32)相连通;第二挂孔(20)与第三开口(32)相连通;第一导体(41)位于第一导体孔(11)内,第二导体(42)位于第二导体孔(21)内,第三导体(43)位于第三导体孔(31)内;所述第一管体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第二管体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第三管体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2.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具有挂靠体、第一导体(41)、第二导体(42)、第三导体(43)、第一输电线(51)、第二输电线(52)、第三输电线(53),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体具有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三管体(3)三者都为具有开口的圆柱体形状,第一管体(1)的一端、第二管体(2)的一端、第三管体(3)的一端连结在一起,第一管体(1)的另一端及第二管体(2)的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管体(1)的一端的两侧,第三管体(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管体(2)的一侧且与第一管体(1)的一端相靠近,第一管体(1)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3)之间具有第一开口(12),第一管体(1)的内部具有第一导体孔(11),第一管体(1)的内壁围成第一挂孔(10),第一挂孔(10)与第一开口(12)相连通;第二管体(2)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体(3)之间具有第二开口(22),第二管体(2)的内部具有第二导体孔(21),第二管体(2)的内壁围成第二挂孔(20),第二挂孔(20)与第二开口(22)相连通;第三管体(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2)之间具有第三开口(32),第三管体(3)的内部具有第三导体孔(31),第三管体(3)的内壁围成第三挂孔(30),第三挂孔(30)与第三开口(32)相连通;第二挂孔(20)与第三开口(32)相连通;第一导体(41)位于第一导体孔(11)内,第二导体(42)位于第二导体孔(21)内,第三导体(43)位于第三导体孔(31)内;第一输电线(51)位于第一挂孔(10)内、第二输电线(52)位于第二挂孔(20)内、第三输电线(53)位于第三挂孔(30)内;第一输电线(51)由第一导电体及包覆在第一导电体外的第一绝缘层构成,第二输电线(52)由第二导电体及包覆在第二导电体外的第二绝缘层构成,第三输电线(53)由第三导电体及包覆在第三导电体外的第三绝缘层构成;所述第一管体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第二管体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第三管体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第三导电体的材料都为铜或铝或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所述的第二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所述的第三绝缘层的材料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低烟低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尼龙或聚四氟乙烯或TPE或TPU。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敷设的架空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红,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玉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