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05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背光灯条,在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一侧,所述背光灯条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导线,所述导线至少位于所述背光灯条的一侧,且所述导线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了由于静电测试容易击穿背光灯条导致的产品可靠性及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通常采用灯条作为光源,以此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发光二极管灯条因其节能环保等性能成为各显示面板制造商首选的灯条种类。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结构包括在发光二极管之间的电气连接布线和与外部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的电气连接布线。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光二极管会受到外部环境较大的静电影响,同时,为了了解发光二极管灯的抗静电能力,显示面板的制造商通常会对灯条进行静电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发光二极管通常会被静电击伤。因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条上没有提升抗静电能力的设计,致使发光二极管灯条的抗静电能力弱,因此,静电测试容易击穿背光灯条而导致产品可靠性及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解决了由于静电测试容易击穿背光灯条导致的产品可靠性及性能下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背光灯条,在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一侧,所述背光灯条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导线,所述导线至少位于所述背光灯条的一侧,且所述导线接地。另外,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地焊盘,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焊盘电连接。另外,所述导线与所述背光灯条的距离在:2mm-4mm范围内。另外,所述导线和所述背光灯条同层设置;或者,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背光灯条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背光灯条和所述基板之间。另外,所述导线绕于所述背光灯条的周边。另外,所述导线还绕设在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周边。另外,还包括主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位与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一侧,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接地焊盘,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焊盘电连接。另外,所述导线还绕设在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周边。另外,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串接在所述导线中的保护电阻。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背光灯条有保护措施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背光灯条,在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一侧,所述背光灯条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导线,所述导线至少位于所述背光灯条的一侧,且所述导线接地。所述导线接地并且位于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一侧,可以把所述背光灯条和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上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和静电测试时的静电通过所述导线释放到大地,从而降低了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和所述背光灯条被静电击穿的风险,防止了由于静电测试容易击穿背光灯条导致的产品可靠性及性能下降的问题。还包括主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位与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一侧,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接地焊盘,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焊盘电连接。所述导线接地可以接的是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地线,在实现释放静电的同时,更利于在集成电路元件中实现,因为所述背光灯条靠近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所以所述导线接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接地焊板所用线最短,而且有利于释放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附近静电,也提高了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可靠性。所述导线还绕设在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周边。所述导线绕设在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背光灯条和所述主柔性印刷电路板周边,所述导线包围的元件越多,通过释放静电而保护的元件越多,整个模组的可靠性越高。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1中B-B1方向切割背光模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等效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
技术介绍
可知,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性能有待提高。现有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通常采用灯条作为光源,以此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发光二极管灯条因其节能环保等性能成为各显示面板制造商首选的灯条种类。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光二极管灯会收到外部环境较大的静电影响,同时,为了了解发光二极管灯的抗静电能力,显示面板的制造商通常会对灯条进行静电测试,在这一过程中,发光二极管灯通常会被静电击伤,导致产品可靠性及性能下降的问题。为解决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在背光灯条附近增加了接地导线,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抗静电能力,防止了静电测试容易击穿背光灯条导致的产品可靠性及性能下降的问题。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一种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B-B1方向切割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等效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101,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101上设置有正极焊盘201和负极焊盘202;背光灯条100,在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101一侧,背光灯条100两端分别电连接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101的正极焊盘201和负极焊盘202;导线104,导线104至少位于背光灯条100的一侧,且导线104接地。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进行详细说明。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101上设置有正极焊盘201和负极焊盘202。具体地,在一个例子中,正极焊盘201和负极焊盘202可以设置在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101的正面,其中,正面指的是朝向显示屏的表面,背面指的是背离显示屏的表面。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正极焊盘201和负极焊盘202也可以设置在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背面20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正极焊盘201和负极焊盘202也可以分开设置在背光柔性印刷焊盘101的两侧。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101上设置有第一接地焊盘103,第一接地焊盘103接地。背光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n背光灯条,在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一侧,所述背光灯条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n导线,所述导线至少位于所述背光灯条的一侧,且所述导线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
背光灯条,在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一侧,所述背光灯条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
导线,所述导线至少位于所述背光灯条的一侧,且所述导线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地焊盘,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焊盘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与所述背光灯条的距离在2mm-4mm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和所述背光灯条同层设置;或者,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背光灯条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背光灯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