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板壳隔振
,具体涉及一种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板壳结构在航空航天、土木、车辆、船舶等领域广泛用于固定各种仪器和设备。在实际工程中,一些设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冲击和振动,这些冲击和振动会在板壳中激起弹性波,弹性波在板中传播至其他设备处,引起其他设备失效或者破坏。因此,对板壳结构中特定区域的振动隔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有隔振技术根据隔振装置是否需要外部供能分为被动隔振(不需要外部供能)和主动隔振(需要外部供能)。被动隔振指对被保护对象设计弹簧阻尼隔振器,吸收从振源传来的能量,减小被保护对象的振动;主动隔振技术利用主动控制策略,通过主动调整刚度、阻尼等参数使隔振器具有宽频隔振特性。然而现有隔振器有如下缺点:1)现有隔振器其体积大,附加质量大,不利于隔振器小型化,轻型化;2)现有隔振器阻尼材料多为橡胶,而橡胶材料杨氏模量比304钢等金属材料等低4到5个数量级,造成阻尼隔振器刚度低,变形大,承载能力低;3)现有阻尼隔振器的结构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壳(1)和若干微结构组元(2);微结构组元(2)为等截面块状结构,其截面轮廓线由底边和两条类反正弦函数曲线组成,两条类反正弦函数曲线的交点形成喙尖;微结构组元(2)的底面与板壳(1)连接;若干微结构组元(2)周期性排布组成阵列(3)分隔振源(4)和被保护对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壳(1)和若干微结构组元(2);微结构组元(2)为等截面块状结构,其截面轮廓线由底边和两条类反正弦函数曲线组成,两条类反正弦函数曲线的交点形成喙尖;微结构组元(2)的底面与板壳(1)连接;若干微结构组元(2)周期性排布组成阵列(3)分隔振源(4)和被保护对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其特征在于,板壳(1)与微结构组元(2)的材质相同且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其特征在于,阵列(3)到振源(4)或被保护对象(5)的距离大于振源(4)弹性波的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其特征在于,微结构组元(2)的喙尖背向振源(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其特征在于,微结构组元(2)截面中两条类反正弦函数曲线的表达式为:
其中,a为微结构组元(2)底边中点到喙尖水平距离,取值为1/2~1振源(4)弹性波的波长;b为微结构组元(2)的高度,取值为1/2~1振源(4)弹性波的波长;m为大于零的常数,ε为微结构组元(2)底边长度t的函数(ε=t/am),s为定义域为[0,a]的自变量,t取值为1/4~1/2振源(4)弹性波的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隔振一体化的板壳超结构,其特征在于,阵列(3)形成若干个不连通区域,振源(4)和被保护对象(5)分别设在不连通区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咏泉,张云浩,周浩,张啸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