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基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传统道路工程造价领域,路基通常采用CAD横断面图纸的形式来描述。横断面图纸中通常有路面线、路床线、原地面线、清表线等线条及标高、挖填方面积等相关文字标注,用以描述路基横断面的几何形状及工程算量的相关信息。随着BIM技术的推广,三维模型所具有的显示直观、便于后期应用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当前,将二维横断面图转换为三维模型,主要是通过拉伸和放样这两种方式实现的。其中拉伸体是由一个横断面拉伸成体,拉伸过程中横断面的几何形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路基的横断面是随位置不同而不断变化的,显然不适合通过拉伸体来构造路基三维模型。放样体的两个端面可以有不同的几何形状,但是无法模拟路基在两个横断面之间原地面标高发生较大变化、土方由挖土转换为填土的过程,也不能模拟某一个路基横断面既有挖土、又有填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位于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n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n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n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n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n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在所述相邻两个桩号位置之间的三维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位于路基相邻两个桩号位置处的第一横断面和第二横断面,其中所述第一横断面包括第一地面线和第一路床线,所述第二横断面包括第二地面线和第二路床线;
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
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挖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挖方模型;
对所述原始地面模型和所述原始填方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实际填方模型;
根据所述实际挖方模型和所述实际填方模型生成所述路基在所述相邻两个桩号位置之间的三维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生成原始地面模型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地面线和所述第二地面线分别向下延伸,生成第一地面截面和第二地面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地面截面和所述第二地面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地面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分别生成原始挖方模型和原始填方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挖方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第二原始填方截面;
根据所述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所述第二原始填方截面进行三维放样,以生成所述原始填方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和第二原始挖方截面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均倾斜向上延伸时,将所述第一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将所述第二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下延伸时,将倾斜向下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一挖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一挖方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一原始挖方截面;
响应于所述第二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倾斜向下延伸时,将倾斜向下延伸的右侧边坡水平翻转以得到第二挖方路床线,将所述第二挖方路床线垂直向上延伸以得到所述第二原始挖方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三维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床线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确定第一原始填方截面和第二原始填方截面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路床线的右侧边坡和所述第二路床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恩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