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磁负刚度的弹性-迟滞低频大位移隔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磁负刚度的双稳态机构与线性薄片弹簧串联设计的弹性-迟滞低频大位移隔振器。
技术介绍
机械振动普遍存在于生产实践当中,尽管工业中常利用振动现象进行筛选、沉桩和输送为实际生产提供诸多便利;但在多数工况下,振动将会对人类的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航天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不断提升的在轨运行指标,各类航天装备,如天线、太阳能帆板等,都朝着大尺度和柔性化方向发展,极易在外部干扰下产生低频大位移振动响应,如某口径为15m的环形天线在调姿期间产生一阶共振频率仅为0.22Hz,且振幅为5-6cm的低频大位移振动响应;在特种军用车辆领域,因路面不平、转向等因素使得行驶车辆产生的低频大位移振动响应将导致80%的车载精密电子设备破坏失效。鉴于以上各类工程结构的低频大位移振动响应带来的严重危害,需对该类振动响应进行有效控制以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实际工程中的低频大位移振动响应来源复杂,且无法从源头消除,采用隔振技术是优选的控制方法。针对低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磁负刚度的弹性-迟滞低频大位移隔振器,其特征是:上平台(1)和下平台(21)由等间距分布在外周的各拱形梁弹簧(7)相连接,由所述拱形梁弹簧(7)约束上平台(1)相对于下平台(21)仅沿轴向相对运动;在所述下平台(21)上固定设置由内磁环(14)、外磁环(15)和电磁线圈(18)构成的电磁负刚度弹簧,所述电磁负刚度弹簧与第二薄片弹簧(8)及第三薄片弹簧(19)并联构成实时可调的电磁双稳态机构,所述电磁双稳态机构通过中心轴(5)与固连在上平台(1)上的第一薄片弹簧(4)串联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磁负刚度的弹性-迟滞低频大位移隔振器,其特征是:上平台(1)和下平台(21)由等间距分布在外周的各拱形梁弹簧(7)相连接,由所述拱形梁弹簧(7)约束上平台(1)相对于下平台(21)仅沿轴向相对运动;在所述下平台(21)上固定设置由内磁环(14)、外磁环(15)和电磁线圈(18)构成的电磁负刚度弹簧,所述电磁负刚度弹簧与第二薄片弹簧(8)及第三薄片弹簧(19)并联构成实时可调的电磁双稳态机构,所述电磁双稳态机构通过中心轴(5)与固连在上平台(1)上的第一薄片弹簧(4)串联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负刚度的弹性-迟滞低频大位移隔振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薄片弹簧(4),其外圈固定在上平台(1)的第一凸台(1.2)上,第一薄片弹簧(4)的第一中心孔(4.1)套合在中心轴(5)的上端,并由第一螺母(6)与中心轴(5)的上螺纹段(5.1)配合固定;所述第二薄片弹簧(8)和第三薄片弹簧(19)与下平台(21)固定连接,是由第三螺钉(9)依次穿过第二薄片弹簧(8)外圈中第二外周通孔(8.2)、外磁环固定件(12)中第三外周通孔(12.1)、外磁环夹具(13)中第四外周通孔(13.1)、第三薄片弹簧(19)外圈中第五外周通孔(19.2)与下平台(21)上的第三螺纹通孔(21.2)固定连接;第二薄片弹簧(8)的第二中心孔(8.1)套合在中心轴(5)的中段,并由第二螺母(10)和中心轴(5)的中螺纹段(5.2)配合固定;第三薄片弹簧(19)的第三中心孔(19.1)套合在中心轴(5)的下段,并由第三螺母(20)与中心轴(5)的下螺纹段(5.4)及第二凸台(5.3)配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光旭,毕传兴,周蓉,张小正,张永斌,徐亮,许吉敏,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