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43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其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柱周围,包括包围在钢筋混凝土柱底端四周的加固板,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浇注形成加固砼层,所述加固板包括两个弧形板,每个弧形板的一端分别朝靠近钢筋混凝土柱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板,每个弧形板远离第一弯折板的一端分别朝远离钢筋混凝土柱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板,每个弧形板上的第一弯折板靠近弧形板板内壁的一面与另一弧形板上第二弯折板靠近弧形板板外壁的一面相互紧抵。解决了形成包围钢筋混凝土柱的圆钢片需要进行焊接,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本申请具有形成包围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板较为省时省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物经常由于建筑功能改变、建筑老化、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等原因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加固。作为结构重要的竖向承重和水平抗力的构件,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中的破坏形态有剪切破坏、弯剪破坏和弯曲破坏三种。其中,剪切破坏可以在设计计算钢筋混凝土柱的过程中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和配置相应的构造措施予以避免,弯剪破坏和弯曲破坏则是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后常见的破坏形态。这两种破坏形态主要是由于在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柱端出现塑性铰,造成柱端保护层混凝土脱落,主筋外露,严重情况下柱端甚至出现主筋屈曲外露,箍筋拉断等现象。针对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柱经常发生柱端破坏的现象,迫切需要一种施工简易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现有公告号为CN10695832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圆钢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包围待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底部侧面的圆钢片,圆钢片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钢片焊接而成。圆钢片的高度等于待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柱底塑性铰区域的高度,所述圆钢片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当钢筋混凝土柱的底部需要加固时,将两个半圆钢片包围钢筋混凝土柱底部侧面,随后将两个半圆钢片之间通过焊接形成圆钢片,向圆钢片和钢筋混凝土柱之间的空间中浇筑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从而完成钢筋混凝土柱底部的加固。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两个半圆钢片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包围钢筋混凝土柱的圆钢片,需要对两个半圆钢片之间进行焊接,存在有焊接较为费时费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形成包围钢筋混凝土柱的圆钢片需要进行焊接,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其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柱周围,包括包围在钢筋混凝土柱底端四周的加固板,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浇注形成加固砼层,所述加固板包括两个弧形板,每个弧形板的一端分别朝靠近钢筋混凝土柱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板,每个弧形板远离第一弯折板的一端分别朝远离钢筋混凝土柱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板,每个弧形板上的第一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内壁的一面与另一弧形板上第二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外壁的一面相互紧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两个弧形板时,只需将两个弧形板包围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外侧,随后沿钢筋混凝土柱的轴线方向相向移动两个弧形板,每个弧形板上的第一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内壁的一面与另一弧形板上第二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外壁的一面相互接触,此时即完成加固板的拼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当向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浇注砼时,砼分别给予两个弧形板相互远离的作用力,但此时第一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内壁的一面与第二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外壁的一面相互接触,砼分别给予两个弧形板相互远离的作用力使得两个弧形板连接的更为稳固。优选的,所述加固板之间连接有控制第一弯折板与第二弯折板相互抵紧的支撑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浇注砼之前,控制支撑组件使第一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内侧壁的一面与第二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外侧壁的一面相互紧抵,防止在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在浇注砼时,砼从第一弯折板与第二弯折板之间流出。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套管和套杆,套管和套杆螺纹连接,套管和套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抵紧两个弧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拧动套管和套杆,直至套管和套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抵紧两个弧形板,此时支撑组件给与两个弧形板相互远离的力,使得第一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内侧壁的一面与第二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外侧壁的一面相互紧抵,操作简单,且套管和套杆被砼浇注在加固板与混凝土之间,有利于加强砼层的强度。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上连接有限制支撑组件移动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限制支撑组件移动,从而减小了向加固板与混凝土之间浇砼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支撑组件的移动,从而导致支撑组件抵紧加固板的状态不稳定的问题。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杆,套管的侧面开设有插接孔,限位杆的上端穿过插接孔抵触套管的内壁,所述套管的侧壁接触钢筋混凝土柱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杆与地面和支撑组件的连接,减小了支撑组件发生移动的可能性,使得在加固板与混凝土之间浇注砼时,支撑组件支撑加固板更加稳定。优选的,地面上开设有一圈稳固槽,所述加固板的下端与稳固槽插接,稳固槽与加固板之间浇注有砼并形成稳固砼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加固板与稳固槽固定连接,加固了加固板与地面的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个弧形板板包围在钢筋混凝土柱的外侧,并沿钢筋混凝土柱的轴线方向相向移动两个弧形板,使每个弧形板上的第一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内侧壁的一面与另一弧形板上第二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外侧壁的一面相互接触并紧抵;2)向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浇注砼形成使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固定连接的加固砼层。优选的,在步骤1)和2)之间添加如下步骤:1)将限位杆的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2)将限位杆的上端穿过插接孔并使限位杆抵触套管的内壁,随后转动使套管接触钢筋混凝土柱的侧壁,再拧动套管和套杆,使套管和套杆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直至套杆和套杆分别抵紧两个弧形板。优选的,在步骤1)之前添加如下步骤:1)在地面上开凿一圈将钢筋混凝土柱包围的稳固槽;2)将加固板的下端置于稳固槽内,向稳固槽内浇注砼从而形成使稳固槽与加固板固定连接的稳固砼层。其优点是两个弧形板便于拼接形成加固板,操作简单,且对钢筋混凝土柱底部的加固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两个弧形板拼接形成加固板的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当向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浇注砼时,砼分别给予两个弧形板相互远离的作用力使得两个弧形板连接的更为稳固;2.控制支撑组件使第一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内侧壁的一面与第二弯折板靠近弧形板外侧壁的一面相互紧抵,防止在加固板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在浇注砼时,砼从第一弯折板与第二弯折板之间流出;3.限位件限制支撑组件移动,从而使得支撑组件抵紧加固板的状态较为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体现加固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体现两个弧形板拼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体现加固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体现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加固板;11、弧形板;111、第一弯折板;112、第二弯折板;113、第一弯折槽;114、第二弯折槽;2、加固砼层;3、稳固槽;31、稳固砼层;4、支撑组件;41、套管;411、插接孔;42、套杆;5、限位杆;51、插接槽;6、钢筋混凝土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其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柱(6)周围,包括包围在钢筋混凝土柱(6)底端四周的加固板(1),加固板(1)与钢筋混凝土柱(6)之间浇注形成加固砼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1)包括两个弧形板(11),每个弧形板(11)的一端分别朝靠近钢筋混凝土柱(6)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板(111),每个弧形板(11)远离第一弯折板(111)的一端分别朝远离钢筋混凝土柱(6)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板(112),每个弧形板(11)上的第一弯折板(111)靠近弧形板(11)内壁的一面与另一弧形板(11)上第二弯折板(112)靠近弧形板(11)外壁的一面相互紧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其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柱(6)周围,包括包围在钢筋混凝土柱(6)底端四周的加固板(1),加固板(1)与钢筋混凝土柱(6)之间浇注形成加固砼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1)包括两个弧形板(11),每个弧形板(11)的一端分别朝靠近钢筋混凝土柱(6)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板(111),每个弧形板(11)远离第一弯折板(111)的一端分别朝远离钢筋混凝土柱(6)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板(112),每个弧形板(11)上的第一弯折板(111)靠近弧形板(11)内壁的一面与另一弧形板(11)上第二弯折板(112)靠近弧形板(11)外壁的一面相互紧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1)之间连接有控制第一弯折板(111)与第二弯折板(112)相互抵紧的支撑组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套管(41)和套杆(42),套管(41)和套杆(42)螺纹连接,套管(41)和套杆(4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抵紧两个弧形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上连接有限制支撑组件(4)移动的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限位杆(5),套管(41)的侧面开设有插接孔(411),限位杆(5)的上端穿过插接孔(411)抵触套管(41)的内壁,所述套管(41)的侧壁接触钢筋混凝土柱(6)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幽芸江夫柏江达张如君
申请(专利权)人:萧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