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42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包括装配梁、转角板、楼梯斜架以及固定连接在楼梯斜架上的楼梯板,所述楼梯板与所述转角板中均设置有缓冲层;本申请还公布了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装配梁安装在墙体上;S2:将转角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装配梁上;S3:将楼梯斜架搭设在相邻的转角板上;S4:将楼梯固定板与楼梯斜架固定连接,之后将缓冲层放置在楼梯板的嵌槽中,然后将楼梯顶板通过活动连接机构与楼梯固定板连接。通过设置缓冲层可以对使用者经过楼梯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从而减少了装配式楼梯因为使用产生的震动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楼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现浇建筑结构的楼梯间通常将楼梯梁、楼梯板、平台板整体浇筑,当建筑遭遇地震时,楼梯间不但承受竖向力,同时也将承受一定水平力,而楼梯板、楼梯梁的节点为整体浇筑,在抵抗水平力时极易发生破坏,影响结构安全。常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楼梯间则是将楼梯板预制,楼梯梁与平台板整体浇筑,预制楼梯板搁置在楼梯梁上,形成一端固定一端滑动的简支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预制楼梯会产生位移,与周边的结构发生碰撞,而影响使用功能甚至破坏。针对上述问题,公布号为CN1096297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支撑抗震型装配式楼梯,包括水平设置的平台、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上层梯梁和左低右高倾斜设置的下层梯梁,上层梯梁和下层梯梁均为装配式钢砼组合结构,平台左侧底部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有平台梁,平台梁上安装有若干个支撑牛腿,上层梯梁右端的前侧部与至少两个支撑牛腿通过前滑动连接支撑组件连接,下层梯梁右端的后侧部与至少两个支撑牛腿通过后滑动连接支撑组件连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这种室内楼梯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在使用者使用装配式的楼梯时常会产生震动,振动会使装配式的楼梯产生振动,长时间的使用时易发生的振动累积会造成楼梯产生较大的晃动,威胁使用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楼梯使用时发生震动的最终造成楼梯晃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及施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包括装配梁、转角板、楼梯斜架以及固定连接在楼梯斜架上的楼梯板,所述转角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装配梁上,所述楼梯斜架设置于相邻所述转角板之间,所述楼梯斜架上沿所述楼梯斜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所述楼梯板,所述楼梯板与所述转角板中均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梯板中央部分以及所述转角板中央部分的气垫,并在气垫周侧设置有支撑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梁的设置可以固定在需要安装楼梯位置的墙壁上从而为整个楼梯提供支撑,同时由于楼梯呈之字形往复设置,故在装配梁上设置转角板,并将楼梯斜架倾斜放置在相任意两个相邻的转角板之间,当楼梯斜架完成搭设之后将楼梯板固定安装在楼梯斜架上即可完成对楼梯得到组装。同时在楼梯板以及转角板内部设置的缓冲层,气垫的设置在使用者踩踏至楼梯板或转角板上时对踩踏产生的冲击进行吸收,从而实现减少由于长时间使用者踩踏震动造成装配式楼梯容易晃动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使用时支撑结构的设置可以起到对楼梯板和转角板的辅助支撑,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冲击过大对气垫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蜂窝状支撑层,且所述蜂窝状支撑层内设置有支撑骨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窝状的支撑层一方面可以起到稳定的支撑结构,防止冲击过大时对气垫造成较大的伤害,另一方面,蜂窝状的支撑结构可以在不影响支撑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材料的使用,起到了节约材料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楼梯板包括与所述楼梯斜架固定安装的楼梯固定板,所述楼梯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缓冲层的嵌槽,所述嵌槽上设置有楼梯顶板,所述楼梯顶板与所述楼梯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梯固定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楼梯板安装在楼梯斜架上,同时在使用时嵌槽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放置缓冲层,楼梯顶板可以对缓冲层进行覆盖保护,一方面方便工作人员对缓冲层进行保护,另一方面楼梯顶板起到了对使用者脚部的稳定承载作用。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梯固定板朝向所述楼梯顶板一侧面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设置有弹性固定件,所述弹性固定件上设置有固定螺孔,所述楼梯顶板上对应所述固定孔位置同样设置有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孔中可拆卸设置有固定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穿过固定螺孔与弹性固定件螺纹连接之后,可以将楼梯顶板固定在弹性固定件上,而弹性固定件在楼梯固定板上的固定孔中,从而完成楼梯顶板与楼梯固定板的固定,并且在使用时楼梯顶板在受到压力下压时,弹性固定件会为楼梯顶板提供向下移动的空间,此时压力会更好的分散至缓冲层中,从而更好的实现隔震。优选的,所述转角板包括与所述装配梁固定连接的转角固定板,所述转角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容纳缓冲层的容纳槽,所述转角固定板上方设置有转角顶板,所述转角顶板与所述转角固定板之间同样设置有若干活动连接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角板上的容纳槽的设置可以为缓冲层提供容纳位置,转角顶板的设置可以起到对使用者脚部的平稳支撑,同时考虑到转角板的面积较大,而使用者站在上面时转角板的受力面积小,为了避免受力不均导致缓冲层不能较好的吸收冲击,故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实现多个缓冲层的分离设置,从而使得使用者在接触到转角板不同位置时,转角板内都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缓冲层对使用者行走造成的震动进行吸收。优选的,所述楼梯斜架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转角板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转角固定板对应所述连接板位置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板上配合所述限位块设置有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楼梯斜架搭设在转角板上,连接槽和连接板配合可以保证楼梯斜架搭设在转角固定板上的部分不会突出于连接槽的侧壁最高处,从而避免连接板与转角板连接处有凸起绊倒行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上设置有横向缓冲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缓冲件的设置可以减少楼梯斜架受到震动时对限位块造成冲击导致限位块易发生断裂的可能性。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装配梁安装在墙体上;S2:将转角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装配梁上,并将缓冲层放置在转角固定板上得到容纳槽中,然后将转角顶板通过活动连接机构与转角固定板连接;S3:将楼梯斜架搭设在相邻的转角板上,使连接板配合放置在连接槽中,并保证限位块插入限位槽中;S4:将楼梯固定板与楼梯斜架固定连接,之后将缓冲层放置在楼梯板的嵌槽中,然后将楼梯顶板通过活动连接机构与楼梯固定板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将装配梁、楼梯斜架、楼梯板装配好,从而实现对整个装配式建筑楼梯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楼梯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楼梯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的转角板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的活动连接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的横向缓冲结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装配梁;11、装配板;12、膨胀螺栓;2、转角板;21、转角固定板;22、转角顶板;23、连接槽;24、限位块;3、楼梯斜架;31、固定横梁;32、楼梯安装板;321、嵌槽;33、加强筋;34、连接板;35、限位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梁(1)、转角板(2)、楼梯斜架(3)以及固定连接在楼梯斜架(3)上的楼梯板(4),所述转角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装配梁(1)上,所述楼梯斜架(3)设置于相邻所述转角板(2)之间,所述楼梯斜架(3)上沿所述楼梯斜架(3)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所述楼梯板(4),所述楼梯板(4)与所述转角板(2)中均设置有缓冲层(5), 缓冲层(5)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梯板(4)中央部分以及所述转角板(2)中央部分的气垫(51),并在气垫(51)周侧设置有支撑结构(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梁(1)、转角板(2)、楼梯斜架(3)以及固定连接在楼梯斜架(3)上的楼梯板(4),所述转角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装配梁(1)上,所述楼梯斜架(3)设置于相邻所述转角板(2)之间,所述楼梯斜架(3)上沿所述楼梯斜架(3)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所述楼梯板(4),所述楼梯板(4)与所述转角板(2)中均设置有缓冲层(5),缓冲层(5)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梯板(4)中央部分以及所述转角板(2)中央部分的气垫(51),并在气垫(51)周侧设置有支撑结构(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52)设置为蜂窝状支撑层,且所述蜂窝状支撑层内设置有支撑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板(4)包括与所述楼梯斜架(3)固定安装的楼梯固定板(42),所述楼梯固定板(4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缓冲层(5)的嵌槽(321),所述嵌槽(321)上设置有楼梯顶板(41),所述楼梯顶板(41)与所述楼梯固定板(42)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震装配式建筑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机构(6)包括设置于所述楼梯固定板(42)朝向所述楼梯顶板(41)一侧面上的固定孔(61),所述固定孔(61)中设置有弹性固定件(62),所述弹性固定件(62)上设置有固定螺孔(624),所述楼梯顶板(41)上对应所述固定孔(61)位置同样设置有固定螺孔(624),所述固定螺孔(624)中可拆卸设置有固定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增启韩银霞韩彩霞马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