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溢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40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箱溢流装置,包括连接管,以及与所述连接管铰接的旋转件,与所述旋转件连接的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纳米纤维膜,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箱溢流装置,在水箱内的水溢流时,安装板旋转,实现溢流功能,当水箱内水不溢流时,安装板旋转关闭,此时,外界的水、虫、杂物等无法通过纳米纤维膜,但是空气可以通过,从而有效的实现抑菌、透气、防虫,实现呼吸、透气功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溢流管无法兼有防虫、防尘功能的问题,可有效确保二次供水水箱的水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箱溢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箱密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水箱溢流装置。
技术介绍
水箱(池)作为二次供水的储水部分,在保障居民的供水安全、供水容量和保障用户用水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水箱(池)的配管与附件包括人孔、通风管、放空管和溢流管等,其中人孔、通风管、放空管均有有效的措施可以防止外部的污染,而溢流管则存在被外界物质污染的隐患。溢流管由于需要有组织的排走多余的水流,需要连通水箱(池)的内部和外部,从而极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规定:“溢流管应有防止生物进入水箱(池)的措施”。所谓生物包括空气中灰尘携带物(细菌、病毒、孢子等)、蚊蝇、爬虫、老鼠、麻雀等,这些都会对水箱(池)水质隐患,所以有必要在溢流管上要采取隔断外部生物入侵的措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虽然规定了溢流管需要有防生物措施,但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做法。现有的溢流管防生物方法主要是在溢水管道的出口设置防虫罩,但由于施工困难,在很多工程中往往不予采用,也就无法避免水质污染。而且如果防虫网总开孔面积过大,则无法达到防生物的效果;如果过小,则会减小有效过水面积,导致排水能力降低,不能保证通畅地溢水,溢流管的溢流作用也就被弱化。此外,纵使采用了合适的总开面积,由于网孔直接与大气相通,无法阻断空气中灰尘挟带的细菌、病毒等,无法满足二次供水水质的安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的问题,提出一种既可以有效防止外来尘、菌类滋生物、昆虫、生物等通过溢流口进入供水水箱,又可以能保证二次供水水箱高效透气性的水箱溢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箱溢流装置,包括连接管,以及与所述连接管铰接的旋转件,与所述旋转件连接的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纳米纤维膜,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所述纳米纤维膜设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夹板为30目的不锈钢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旋转件通过快接卡扣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板沿远远离所述旋转件的方向向沿溢流方向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管的径向方向呈30度夹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安装板连接的弹性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纳米纤维膜为聚偏氟乙烯复合纳米纤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管通过法兰、螺纹或卡扣的方式与溢流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箱溢流装置,在水箱内的水溢流时,安装板旋转,实现溢流功能,当水箱内水不溢流时,安装板旋转关闭,此时,外界的水、虫、杂物等无法通过纳米纤维膜,但是空气可以通过,从而有效的实现抑菌、透气、防虫,实现呼吸、透气功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溢流管无法兼有防虫、防尘功能的问题,可有效确保二次供水水箱的水质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箱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箱溢流装置的旋转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溢流管;2、法兰;3、旋转件;4、安装板;5、纳米纤维膜;6、弹性件;7、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考图1-2,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箱溢流装置,包括连接/7,以及与所述连接管7铰接的旋转件3,与所述旋转件3连接的安装板4,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4上的纳米纤维膜5,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若干通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箱溢流装置,在水箱内的水溢流时,安装板4旋转,实现溢流功能,当水箱内水不溢流时,安装板4旋转关闭,此时,外界的水、虫、杂物等无法通过纳米纤维膜5,但是空气可以通过,从而有效的实现抑菌、透气、防虫,实现呼吸、透气功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溢流管无法兼有防虫、防尘功能的问题,可有效确保二次供水水箱的水质安全。进一步参考图2,所述安装板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所述纳米纤维膜5设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夹板为30目的不锈钢网,本事实例中,所述夹板优选为30目的304L或316L不锈钢网,为通用件,易于加工,同时,结构强度也可适用于大多数情况,30目也可阻挡绝杂物,防止损坏纳米纤维膜5,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与所述旋转件3通过快接卡扣连接,易于安装和更换。进一步参考图1,所述安装板4沿远远离所述旋转件3的方向向沿溢流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板4与所述连接管7的径向方向呈30度夹角,既方便安装更滑,也可以在溢流时进行及时快速的反应,及时将多余的水排出,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3设于所述连接管7上方,在没有溢流的情况时,即使无其他作用力,所述安装板4也可自动的在溢流时打开,无溢流时关闭。进一步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管7和所述安装板4连接的弹性件6,从而有效的保证所述安装板4的打开和关闭的时间,避免所述安装板4的打开或关闭时间过长,导致未关闭时杂物进入等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将时间控制在1s之内。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纤维膜5为聚偏氟乙烯复合纳米纤维,该功能纳米纤维膜一方面具有高效抑菌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值均大于3;另一方面具有高效的空气、水蒸气透过性,按照GB/T1037-1988,测得膜片的水蒸气透过量为1825~2368[g/(m2•24h)],按照GB/T1037-1997,测得膜片的(空气)透气率为108~499mm/s,按照GB8808-1988,测得膜片的抗剥离强度为:未剥开(剥离力,N/15mm)。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7通过法兰、螺纹或卡扣的方式与溢流管1连接,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7通过法兰2与所述溢流管1连接,连接牢靠且安装简单。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箱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以及与所述连接管铰接的旋转件,与所述旋转件连接的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纳米纤维膜,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箱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以及与所述连接管铰接的旋转件,与所述旋转件连接的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纳米纤维膜,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若干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板,所述纳米纤维膜设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夹板为30目的不锈钢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箱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旋转件通过快接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1所述的水箱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允沈雪张双翼朱文滨顾宇宏蔡海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