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矿石的挖掘装载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铲斗不易更换,更换耗时长,且安装匹配困难,难以保证挖掘装载机的快速挖掘问题,公开了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包括可拆卸式安装在机体斗杆上的铲斗,所述铲斗为基体,铲斗的末端设有多个用于挖掘切入的铲刀,铲斗的起始端外壁两侧一体成型有耳板,且两个耳板的内部设有铲体第二安装机构,且铲斗上还设有用于铲斗翻转驱动的铲体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铲斗起始端外壁上的固定板。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便捷更换的挖掘铲的挖掘装载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挖掘装载机的挖掘斗快捷替换,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及具有该挖掘铲的挖掘装载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石的挖掘装载
,具体涉及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及具有该挖掘铲的挖掘装载机。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基建施工工程快速铺展开来,在施工过程中,大型工程机械作为施工的主体从而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挖掘装载机挖掘和传输出的物料主要是土壤、煤、泥沙以及经过预松后的土壤和岩石。从近几年工程机械的发展来看,挖掘机的发展相对较快,挖掘装载机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工程机械之一挖掘装载机不仅可以进行挖掘作业,还可以输送挖掘出的物料。其相比单一功能的设备(例如挖掘机)作业的效率更高,也因此实用性更高,从而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现有挖掘装载机一般包括动力总成、挖掘机构和输送机构,挖掘机构主要指的是用于挖掘的铲斗,铲斗在工作的过程中,斗板容易碰到坚硬的物料例如坚石,造成铲斗的损坏,且铲斗的抗撞能力较弱,尤其是随着钢板磨损变薄后,其挖掘的能力就更弱,但是现有的铲斗不易更换,耗时长,且安装匹配困难,难以保证挖掘装载机的快速挖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及具有该挖掘铲的挖掘装载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旨在解决现有的铲斗不易更换,更换耗时长,且安装匹配困难,难以保证挖掘装载机的快速挖掘问题。(二)技术方案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该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兼顾挖掘和便捷更换,保证快捷更换磨损和需要检修的挖掘铲。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挖掘铲的挖掘装载机。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包括可拆卸式安装在机体斗杆上的铲斗,所述铲斗为基体,铲斗的末端设有多个用于挖掘切入的铲刀,铲斗的起始端外壁两侧一体成型有耳板,且两个耳板的内部设有铲体第二安装机构,且铲斗上还设有用于铲斗翻转驱动的铲体第一安装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铲斗起始端外壁上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另一端上铰接有铲体驱动气缸的伸缩端,且铲体驱动气缸安装在机体的斗杆上,固定板的内侧对称设有两个竖向的条形连接部,条形连接部贯穿铲斗的侧壁并延伸至铲斗的内腔,条形连接部的末端设有中空的液压空腔,液压空腔的中部贯通安装有高压油管Ⅰ,且高压油管Ⅰ的另一端与机体的液压控制单元相连接,且液压空腔内部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插接块,且插接块的另一端延伸至定位扣的内腔,两个定位扣一体成型在铲斗的内壁上;所述铲体第二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耳板之间的柱形缸体,且柱形缸体的内部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活塞,且两个活塞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定位柱,定位柱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柱形缸体的外腔并分别转动插设在两个耳板上,柱形缸体的中部贯通安装有高压油管Ⅱ,且高压油管Ⅱ的另一端与机体的液压控制单元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铲斗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板卡合定位的固定槽。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底壁上对称开设有用于条形连接部贯穿插设的定位孔。优选的,所述铲斗的内壁上平行焊接有多个自末端向起始端延伸的加固筋。优选的,所述铲刀包括固定安装在铲斗末端的扣头部,扣头部的末端套接有铲刀头,且铲刀头通过连接销轴与扣头部相连接,连接销轴的插接端上安装有用于锁紧的螺纹销套。优选的,所述扣头部上一体成型有与铲斗内壁相卡合的扣接边,且扣接边与铲斗的末端内壁焊接一体。优选的,还包括有用于铲斗托举放置的铲体放置架。一种挖掘装载机,包括便捷更换的挖掘铲,所述挖掘铲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便捷更换的挖掘铲。(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及具有该挖掘铲的挖掘装载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捷更换的挖掘铲,铲体第一安装机构和铲体第二安装机构的组合拆装结构,有效的兼顾挖掘和便捷更换,保证快捷更换磨损和需要检修的铲斗。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捷更换的挖掘铲,通过连接销轴的拔插,可以快速实现铲斗末端的铲刀头便捷更换,从而保证了铲刀头的破岩和挖矿效果。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捷更换的挖掘铲,通过多个平行焊接的加固筋,有效的加固铲斗,保证铲斗的强度,提高其抗冲击和承载能力,延长铲斗的使用寿命。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便捷更换的挖掘铲的挖掘装载机。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及具有该挖掘铲的挖掘装载机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挖掘装载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挖掘铲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挖掘铲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挖掘铲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挖掘铲内部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挖掘铲内部结构俯视图。图中:机体1、机体连接杆101、铲体驱动气缸102、铲斗2、铲刀3、扣头部31、扣接边31a、铲刀头32、连接销轴33、螺纹轴套33a、耳板4、铲体第一安装机构5、固定板51、条形连接部52、液压空腔53、插接块54、定位扣55、高压油管Ⅰ56、铲体第二安装机构6、柱形缸体61、活塞62、定位柱63、伸缩弹簧64、高压油管Ⅱ65、加固筋7、铲体放置架8、固定槽9、定位孔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7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该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兼顾挖掘和便捷更换,保证快捷更换磨损和需要检修的挖掘铲。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包括可拆卸式安装在机体1斗杆上的铲斗2,所述铲斗2为基体,铲斗2的末端设有多个用于挖掘切入的铲刀3,铲斗2的起始端外壁两侧一体成型有耳板4,且两个耳板4的内部设有铲体第二安装机构6,且铲斗2上还设有用于铲斗2翻转驱动的铲体第一安装机构5;本实施例中,如图2、3和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机构5包括安装在铲斗2起始端外壁上的固定板51,固定板51的另一端上铰接有铲体驱动气缸102的伸缩端,且铲体驱动气缸102安装在机体1的斗杆上,固定板51的内侧对称设有两个竖向的条形连接部52,条形连接部52贯穿铲斗2的侧壁并延伸至铲斗2的内腔,条形连接部52的末端设有中空的液压空腔53,液压空腔53的中部贯通安装有高压油管Ⅰ56,且高压油管Ⅰ56的另一端与机体1的液压控制单元相连接,且液压空腔53内部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插接块54,且插接块54的另一端延伸至定位扣55的内腔,两个定位扣55一体成型在铲斗2的内壁上,在铲斗2安装时,固定板51贴合铲斗2起始端外壁,同时,条形连接部52插接进入铲斗2的内腔,液压控制单元控制液压油通过高压油管Ⅰ56进入液压空腔53并推动两个插接块54相互远离,插接块54插接入定位扣55的内腔,实现了铲斗2翻转驱动部分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7所示,所述铲体第二安装机构6包括设置在两个耳板4之间的柱形缸体61,柱形缸体61通过机体连接杆101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式安装在机体斗杆上的铲斗,所述铲斗为基体,铲斗的末端设有多个用于挖掘切入的铲刀,铲斗的起始端外壁两侧一体成型有耳板,且两个耳板的内部设有铲体第二安装机构,且铲斗上还设有用于铲斗翻转驱动的铲体第一安装机构;/n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铲斗起始端外壁上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另一端上铰接有铲体驱动气缸的伸缩端,且铲体驱动气缸安装在机体的斗杆上,固定板的内侧对称设有两个竖向的条形连接部,条形连接部贯穿铲斗的侧壁并延伸至铲斗的内腔,条形连接部的末端设有中空的液压空腔,液压空腔的中部贯通安装有高压油管Ⅰ,且高压油管Ⅰ的另一端与机体的液压控制单元相连接,且液压空腔内部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插接块,且插接块的另一端延伸至定位扣的内腔,两个定位扣一体成型在铲斗的内壁上;/n所述铲体第二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耳板之间的柱形缸体,且柱形缸体的内部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活塞,且两个活塞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定位柱,定位柱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柱形缸体的外腔并分别转动插设在两个耳板上,柱形缸体的中部贯通安装有高压油管Ⅱ,且高压油管Ⅱ的另一端与机体的液压控制单元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更换的挖掘铲,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式安装在机体斗杆上的铲斗,所述铲斗为基体,铲斗的末端设有多个用于挖掘切入的铲刀,铲斗的起始端外壁两侧一体成型有耳板,且两个耳板的内部设有铲体第二安装机构,且铲斗上还设有用于铲斗翻转驱动的铲体第一安装机构;
所述第一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铲斗起始端外壁上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另一端上铰接有铲体驱动气缸的伸缩端,且铲体驱动气缸安装在机体的斗杆上,固定板的内侧对称设有两个竖向的条形连接部,条形连接部贯穿铲斗的侧壁并延伸至铲斗的内腔,条形连接部的末端设有中空的液压空腔,液压空腔的中部贯通安装有高压油管Ⅰ,且高压油管Ⅰ的另一端与机体的液压控制单元相连接,且液压空腔内部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插接块,且插接块的另一端延伸至定位扣的内腔,两个定位扣一体成型在铲斗的内壁上;
所述铲体第二安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耳板之间的柱形缸体,且柱形缸体的内部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活塞,且两个活塞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定位柱,定位柱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柱形缸体的外腔并分别转动插设在两个耳板上,柱形缸体的中部贯通安装有高压油管Ⅱ,且高压油管Ⅱ的另一端与机体的液压控制单元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强,将克荣,储凯煜,郭渊,戴淮初,江波,徐江林,夏晓虎,李传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学院,安徽宏昌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