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36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上述消声器包括本体;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使声波绕所述吸音件的内表面传播的环向流道。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消声器、风机和风机隔声组件。消声器通过采用设置有环向流道,能够提高噪声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有利于吸音件更好地发挥吸音降噪的作用,使衣物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如滚筒洗衣机,内设有风机,在洗涤衣物时,通过风机产生的压力带动水流翻滚,从而起到洗涤衣物的作用;或者如烘干机,通过风机来吹气将衣物烘干。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噪音问题,影响实际使用的舒适性。因而,需要对风机进行降噪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以解决风机在洗涤衣物时所产生的噪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声器,包括:本体;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使声波绕所述吸音件的内表面传播的环向流道。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筒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筒体的两端的通道;挡板,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将所述通道隔断成第一内流道和第二内流道;分隔件,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向流道;其中,所述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流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二内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环向流道连通。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所述第二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第一环向流道和第二环向流道的连通流道。优选地,所述分隔件为穿孔板。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一端;顶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另一端;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分隔件形成所述第一环向流道,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分隔件形成所述第二环向通道。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或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优选地,所述消声器还包括:壳体,用于套设在所述吸音件的外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音件装入的开口;盖板,用于与所述壳体固定以盖合所述开口。优选地,所述挡板沿垂直于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通道隔断。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垂直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优选地,所述连通流道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消声器;风机;风机隔声组件,套设在所述风机外部以降低所述风机产生的噪声,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风机隔声组件的进气口处。优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清洗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向洗涤水吹气洗涤衣物。优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烘干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吹气烘干衣物。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通过采用在本体的外部套设有吸音件,从而在本体与吸音件之间形成风道,而且该风道具有使声波围绕吸音件的内表面传播的环向流道。这样,噪声在环向流道中传播,增大了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有利于吸音件更好地发挥吸音降噪的作用,使衣物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消声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消声器在另一方位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消声器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本体在另一方位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噪声在第一种消声器内的主传播路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消声器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消声器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消声器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消声器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本体在另一方位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消声器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机隔声组件与风机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声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声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声罩组件与风机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声罩组件与风机的分解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座与隔振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声罩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与支撑座的装配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风机隔声组件;11、第一隔声罩组件;12、第二隔声罩组件;13、第一隔声间隙;14、第二隔声间隙;15、隔振件;16、第一密封件;17、第二密封件;18、连接耳;111、第一隔罩;112、第一盖板;113、支撑座;114、气流出口;115、气流入口;116、安装孔;117、垫片;118、螺钉柱;119、第一线孔;1111、第一圆筒段;1112、渐缩段;1113、第二圆筒段;1121、圆柱筒;1211(1221、315c)、通孔;121、第二隔罩;122、第二盖板;123、第一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5、第二线孔;151、凹槽;2、风机;21、主机;22、机壳;23、连接柱;3、消声器;31(31b、31c)、本体;32、吸音件;34、壳体;35、盖板;36、通孔;311、筒体;312、挡板;313、分隔件;314(3116c)、第一内流道;315(3126c)、第二内流道;316(3117c)、第一开口;317(3127c)、第二开口;318、底板;319、顶板;310、隔片;311b、支撑件;312b、管道;313b、第一连接头;314b、第二连接头;315b、通槽;311c、第一降噪单体;312c、第二降噪单体;313c、第一连通流道;314c、第二连通流道;3111c、第一降噪筒;3112c、第一隔断板;3113c、第一分隔板;3114c、第一连接件;3115c、第一顶板;3117c、第一开口;3121c、第二降噪筒;3122c、第二隔断板;3123c、第二分隔板;3124c、第二连接件;3125c、第二顶板;3127c、第二开口;3111、侧壁;3131、第一分隔件;3132、第二分隔件;331、环向流道;332、连通流道;3311(3311c)、第一环向流道;3312(3312c)、第二环向流道;3313c)、第三环向流道;341、进气口;351、出气口。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n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n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环向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环向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筒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筒体的两端的通道;
挡板,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将所述通道隔断成第一内流道和第二内流道;
分隔件,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向流道;
其中,所述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流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二内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环向流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所述第二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第一环向流道和第二环向流道的连通流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穿孔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底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一端;
顶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另一端;
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分隔件形成所述第一环向流道,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分隔件形成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利宋三力吴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