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自动展开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气囊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自动展开工艺。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气囊是保证车载人员安全的重要组件,当汽车相撞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汽车安全气囊一般放置于汽车塑料面板下方,对应的塑料件上会做局部弱化处理,当安全气囊被触发时会高速弹出,局部被弱化过的塑料面板区域在强大的冲击力作用下打开,这个过程中塑料面板有可能就会碎裂,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碎片对人体会带来极大危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打开的面板区域需要有控制的扩大到一定程度和有缓冲的打开,以利于充气后的气囊顺利弹出。目前汽车安全气囊厂家一般都采用汽车安全气囊铰链网布来降低将塑料面板区域破碎,从而减轻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网布结构的铰链网布分为两个网布区域和一个连接两个网布区域的纤维储存区域组成,其中纤维储存区域作为铰链部分,不与汽车塑料面板结合在一起,一个网布区域成型在汽车安全气囊上方的汽车塑料面板中,另一个网布区域成型在汽车塑料本体中,两者通过注塑方式分别与汽车塑料面板和汽车塑料本体复合在一起。当安全气囊 ...
【技术保护点】
1.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自动展开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自动上料:设置自动上料装置(1)、第一工作台(2)、输送装置(3)、展开装置(5)、限位装置(4)和码垛装置(6),首先,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自动上料装置(1)会实现汽车气囊铰链网布的自动上料,将汽车气囊铰链网布移送至输送装置(3)的工作端,自动上料装置(1)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转动杆(13)转动,第一转动杆(13)通过第一连接板(16)带动第二转动杆(14)转动,第二转动杆(14)通过第六连接板(111)带动第三转动杆(15)转动,随后再配合第二连接板(17)、第三连接板(18) ...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自动展开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自动上料:设置自动上料装置(1)、第一工作台(2)、输送装置(3)、展开装置(5)、限位装置(4)和码垛装置(6),首先,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自动上料装置(1)会实现汽车气囊铰链网布的自动上料,将汽车气囊铰链网布移送至输送装置(3)的工作端,自动上料装置(1)通过第一电机(12)带动第一转动杆(13)转动,第一转动杆(13)通过第一连接板(16)带动第二转动杆(14)转动,第二转动杆(14)通过第六连接板(111)带动第三转动杆(15)转动,随后再配合第二连接板(17)、第三连接板(18)、第四连接板(19)和第五连接板(110)的相互配合设置从而使自动上料装置(1)进行工作;
步骤2.将汽车气囊铰链网布限位固定:所述通过输送装置(3)将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转移至限位装置(4)上并将汽车气囊铰链网布固定,随后输送装置(3)通过第二电机(33)的设置用来产生输送装置(3)在进行旋转时所需的动力,所述第一齿轮(34)固定设置在第二电机(33)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35)与第一齿轮(34)相互啮合设置,所述通过第一齿轮(34)和第二齿轮(35)的相互配合设置带动旋转板(38)的转动,所述机械手(310)固定设置在旋转板(38)上,机械手(310)将自动上料装置(1)上的汽车气囊铰链网布移动至限位装置(4)上固定;
步骤3.将汽车气囊铰链网布展开平铺并去除折痕:随即展开装置(5)对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进行展开平铺,并去除汽车气囊铰链网布上的折痕;
步骤4.将展开的汽车气囊铰链网布码垛计数:然后码垛装置(6)通过第三电机(63)的设置用来产生码垛装置(6)进行旋转工作时所需的动力,通过丝杆滑台(67)用来带动码垛夹爪(611)进行左右移动,通过第三气缸(69)用来带动码垛夹爪(611)进行上下移动,使用码垛夹爪(611)对已经堆叠好的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进行转移摆放,所述通过码垛装置(6)将展开后的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转移进行堆叠,并通过通过码垛装置(6)上的传感器自动对堆叠的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进行自动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自动展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台(2)固定设置在自动上料装置(1)的工作端,所述输送装置(3)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前端一侧,所述展开装置(5)共设有两组,两组展开装置(5)分别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的两侧,所述限位装置(4)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上且同时位于展开装置(5)的工作端,所述码垛装置(6)固定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气囊铰链网布自动展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1)包括机架(11)、第一电机(12)、第一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4)、第三转动杆(15)、第一连接板(16)、第二连接板(17)、第三连接板(18)、第四连接板(19)、第五连接板(110)、第六连接板(111)、固定杆(112)、推杆(113)和限位槽(114),所述第一电机(12)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所述第一转动杆(13)转动设置在第一电机(1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6)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13)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4)共设有两根,两根所述第二转动杆(14)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17)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板(1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7)和第三连接板(18)均设有两组,所述第四连接板(19)与两组第二连接板(17)相连接,所述推杆(113)共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推杆(113)依次固定设置在第四连接板(19)上,所述第三转动杆(15)共设有两根,两根所述第三转动杆(15)的一端分别与第五连接板(110)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板(111)相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板(111)共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六连接板(111)的一端与第三转动杆(15)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14)相连接,所述固定杆(112)共设有两根,两根所述固定杆(112)固定设置在机架(11)内侧,所述第三连接板(18)供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三连接板(18)一端与第二转动杆(14)连接,其另一端与分别与两根固定杆(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