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运输的变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11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运输的变电箱,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变电箱本体和移动机构,变电箱本体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机构,变电箱本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上盒体和下盒体为上下对称设置;上盒体包括顶板、U形条、左右侧板和后侧板,顶板下方的前侧设置有U形条,同时顶板下方的后侧与U形条呈平行设置有后侧板,U形条和后侧板之间位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侧板;其中,U形条的下端为开口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盒体、下盒体、定位块、定位槽、移动机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设置及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的降低了本装置的运输体积,便于运输,本装置的搬运和转运放置过程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运输的变电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变电箱,主要用于电力变换、集中和分配设备的安装保护。
技术介绍
变电箱就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场所的箱体,为保证电能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在变电箱中还需进行电压调整、潮流控制以及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工设备的保护,目前,现有的变电箱整体结构较大为一体成型设置,在运输时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不方便一次性大量的运输,此外,现有的变电箱在运输车向固定基座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多人协作进行搬运,操作麻烦劳动力较大,整体安装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运输的变电箱,通过定位块滑动配合在定位槽中的设置,在松开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二内螺纹孔之间的螺栓配合之后,可以实现U形条、左右侧板和后侧板相对于顶板向外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滑动套接的设置,方便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的折叠收纳,便于运输,通过移动机构的设置,方便变电箱本体在搬运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运输的变电箱,包括变电箱本体和移动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箱本体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机构(3),所述变电箱本体包括上盒体(1)和下盒体(2),上盒体(1)和下盒体(2)为上下对称设置;/n所述上盒体(1)包括顶板(101)、U形条(102)、左右侧板(103)和后侧板(105),所述顶板(101)下方的前侧设置有U形条(102),同时顶板(101)下方的后侧与U形条(102)呈平行设置有后侧板(105),所述U形条(102)和后侧板(105)之间位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侧板(103);/n其中,所述U形条(102)的下端为开口设置;/n所述后侧板(105)和左右侧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运输的变电箱,包括变电箱本体和移动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箱本体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机构(3),所述变电箱本体包括上盒体(1)和下盒体(2),上盒体(1)和下盒体(2)为上下对称设置;
所述上盒体(1)包括顶板(101)、U形条(102)、左右侧板(103)和后侧板(105),所述顶板(101)下方的前侧设置有U形条(102),同时顶板(101)下方的后侧与U形条(102)呈平行设置有后侧板(105),所述U形条(102)和后侧板(105)之间位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侧板(103);
其中,所述U形条(102)的下端为开口设置;
所述后侧板(105)和左右侧板(103)内侧的顶板(101)上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04),同时第一支撑杆(104)的另一端滑动套合在第二支撑杆(203)的一端中;
所述U形条(102)、左右侧板(103)和后侧板(105)的顶面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7),所述定位块(7)滑动卡合在顶板(101)一侧面上的定位槽(1011)中;
所述定位块(7)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一端用于与U形条(102)、左右侧板(103)和后侧板(105)顶面固定连接,同时竖板的另一端与横板一侧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701);
所述定位槽(1011)由凸形槽和矩形暗槽构成,所述矩形暗槽和凸形槽的内侧呈连通设置,凸形槽和矩形暗槽的内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竖板和横板的连接体滑动卡合在凸形槽中,同时横板的一端滑动插合在矩形暗槽中;所述顶板(10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孔(701)呈对齐设置的第二内螺纹孔(1012),所述第一内螺纹孔(701)和第二内螺纹孔(1012)之间通过螺栓配合固定;
所述U形条(102)中设置有第一箱门(1021),所述第一箱门(1021)靠近第一支撑杆(104)的侧面下端位置中部设置有第一插环(1022);
所述下盒体(2)包括底板(201)和矩形侧板(204),所述矩形侧板(204)的前侧板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U形开口槽,所述U形开口槽中设置有第二箱门(202),所述第二箱门(202)靠近第二支撑杆(203)的侧面上端位置中部设置有第二插环(2021);
所述第一插环(1022)和第二插环(2021)之间通过插板(5)配合固定;
所述第二支撑杆(20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201)的顶面上,所述底板(201)的两侧面上还前后对称设置有插孔(2011);
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连接板(301)、安装板(302)、齿轮条(303)和齿轮柱(304),所述连接板(301)和安装板(302)为上下对齐设置,所述连接板(301)的中部设置有矩形安装槽(3011),所述矩形安装槽(3011)中分别设置有齿轮条(303)和齿轮柱(304),齿轮条(303)和齿轮柱(304)之间为啮合设置,所述齿轮条(3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302)的顶面上;
所述齿轮条(303)两侧的安装板(302)顶面上对称设置有导向柱(3022),所述导向柱(3022)的一端穿过连接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芹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尔同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