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与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64682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与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按照质量计聚葡萄糖20‑30份、低聚果糖20‑30份、低聚异麦芽糖70‑80份、水苏糖90‑110份、全脂奶粉5‑15份、甜橙粉5‑10份和复合益生菌5‑10份。生产工艺如下将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各原料研磨成粉末;按照预设重量组分称取各原料后投入所述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中进行混合;称量包装。设备包括混合罐、底座、支撑组件、搅拌组件和震动组件;通过本设备能够更快更好的将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各组分原料进行充分混合,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最后成品的口感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与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与设备。
技术介绍
固体饮料是指以糖、乳和乳制品、蛋或蛋制品、果汁或食用植物提取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每100克成品水分不高于5克的固体制品,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如豆晶粉、麦乳精,速溶咖啡或菊花晶等。益生菌固体饮料是指在固体饮料中掺入了益生菌,如乳酸杆菌;益生菌固体饮料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排便,促进新陈代谢,并及时排出肠道内的多余脂肪,保持肠道洁净顺畅;是一种营养又美味的食品。益生菌固体饮料的生产工序主要包括将各组分原料研磨成粉末,然后将各原料粉末进行充分混合,最后成型包装;其中,将原料粉末进行混合这一步骤最为重要,直接决定了最后的成品的口感和一致性。现有的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用混合设备一般直接采用高速混合机或者三向混合机;但这类混合设备只是简单的搅拌混合,对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各原料粉末的混合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与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用混合设备的混合效果不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包括混合罐、底座、支撑组件、搅拌组件和震动组件;所述混合罐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底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底壁还连接设置有用以密封住所述出料口的出料盖;所述混合罐的水平截面呈圆形;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桨、搅拌轴和第一电机;所述搅拌轴竖向自转穿设于所述顶壁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且驱动连接于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混合罐的内部的所述搅拌轴固定套设有所述搅拌桨;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至少3个;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混合罐的正下方;各所述支撑组件均连接于所述底壁和所述底座之间;各所述支撑组件以所述混合罐的竖向轴线呈中心对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限位钉和弹簧;所述支撑脚包括互相垂直的支撑板和接触板;所述支撑板竖向固连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所述接触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贴合接触;所述接触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钉竖向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钉的顶部设置有钉帽;所述钉帽和所述接触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且所述弹簧在所述钉帽和所述接触板之间的所有行程位置均呈压缩状态以使得所述接触板压紧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震动组件包括连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电机;所述第一齿轮自转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固连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偏心处。优选的,所述搅拌桨包括至少2片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所述搅拌桨的直径小于所述混合罐的水平截面的直径;所述混合罐的内底部呈球形凹陷状。优选的,所述搅拌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桨竖向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轴承、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搅拌轴自转穿设于所述顶壁的中心位置具体为:所述混合罐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转孔,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嵌设于所述转孔内,所述搅拌轴固定穿设于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且驱动连接于所述搅拌轴具体为: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固定套设有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混合罐的正下方。优选的,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和水泵;所述混合罐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外侧壁同轴套设于所述内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一换热管竖向螺旋缠绕于所述内侧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外侧壁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换热管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于外部冷却水源;所述出水口连通于外部下水井。优选的,所述降温组件还包括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横管、进水集管和出水集管;所述横管水平密封穿设于所述混合罐;所述横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水集管和所述出水集管;所述进水集管和所述出水集管均贴合于所述外侧壁的外表面;所述进水集管还连通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所述出水集管还连通于外界下水井。优选的,所述横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横管在俯视方向上呈井字型布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各原料研磨成粉末;按照预设重量组分称取各原料后投入所述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中进行混合;称量包装。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使用如上述的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方法制成;所述预设重量组分为:聚葡萄糖20-30份、低聚果糖20-30份、低聚异麦芽糖70-80份、水苏糖90-110份、全脂奶粉5-15份、甜橙粉5-10份、复合益生菌5-10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使得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各原料能够在混合罐内被充分混合;具体为:通过设置震动组件,能够实现混合罐的上下往复运动,结合混合罐内的搅拌桨的旋转运动,能够进一步加强本设备的混合能力,提升搅拌效率;能够更快更好的将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各组分原料进行充分混合,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最后成品的口感一致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一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罐、底座、支撑组件、搅拌组件和震动组件;/n所述混合罐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底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底壁还连接有用以密封住所述出料口的出料盖;所述混合罐的水平截面呈圆形;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桨、搅拌轴和第一电机;所述搅拌轴竖向自转且穿设于所述顶壁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且驱动连接于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混合罐的内部的所述搅拌轴固定套设有所述搅拌桨;/n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至少3个;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混合罐的正下方;各所述支撑组件均连接于所述底壁和所述底座之间;各所述支撑组件以所述混合罐的竖向轴线呈中心对称;/n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限位钉和弹簧;所述支撑脚包括互相垂直的支撑板和接触板;所述支撑板竖向固连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所述接触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贴合接触;所述接触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钉竖向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钉的顶部设置有钉帽;所述钉帽和所述接触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且所述弹簧在所述钉帽和所述接触板之间的所有行程位置均呈压缩状态以使得所述接触板压紧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n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震动组件包括连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电机;所述第一齿轮自转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固连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偏心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罐、底座、支撑组件、搅拌组件和震动组件;
所述混合罐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底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底壁还连接有用以密封住所述出料口的出料盖;所述混合罐的水平截面呈圆形;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桨、搅拌轴和第一电机;所述搅拌轴竖向自转且穿设于所述顶壁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顶壁的外表面且驱动连接于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混合罐的内部的所述搅拌轴固定套设有所述搅拌桨;
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至少3个;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混合罐的正下方;各所述支撑组件均连接于所述底壁和所述底座之间;各所述支撑组件以所述混合罐的竖向轴线呈中心对称;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限位钉和弹簧;所述支撑脚包括互相垂直的支撑板和接触板;所述支撑板竖向固连于所述底壁的下表面;所述接触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贴合接触;所述接触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钉竖向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钉的顶部设置有钉帽;所述钉帽和所述接触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弹簧,且所述弹簧在所述钉帽和所述接触板之间的所有行程位置均呈压缩状态以使得所述接触板压紧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震动组件包括连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电机;所述第一齿轮自转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固连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所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偏心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包括至少2片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所述搅拌桨的直径小于所述混合罐的水平截面的直径;所述混合罐的内底部呈球形凹陷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桨竖向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轴承、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搅拌轴自转穿设于所述顶壁的中心位置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辉李林刘冬敏张永生程志敏胡志强陈启杰熊寿遥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