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80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3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包括:第一主滤布,所述的第一主滤布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经过在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上分别设置相应的可连接环,使得其连接是经过绳索进行串起来,并且连接即可实现其连接,使得其连接时更加方便且紧密,并且其中经过棉球以及相应的隔板,在使用时大大加强了其过滤效果由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转盘滤套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污水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纤维转盘滤套。
技术介绍
纤维转盘过滤器是最高效的过滤器之一。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纤维转盘过滤器由中心转鼓、转盘、反洗系统和配套控制电气系统等组成。转盘固定在中心转鼓周围,并与中心转鼓具有连通孔。原水(污水)由中心转鼓的一端开口流入转鼓内,并通过连通孔进入各转盘,转盘两侧装有过滤布,过滤布为不锈钢丝或聚酯丝编织而成,过滤孔径最小可达10μm。原水通过过滤布过滤后,清水流出过滤布,从过滤水出口排出系统外。随着过滤的进行,过滤布内侧的截留杂质不断增加,过滤压差随之增加,透过滤布的水量减小。当杂质堆积到一定程度,中心转鼓液位达到设定值,需要进行反洗,将过滤布内侧堆积的杂质反洗出。反洗水泵抽取透过过滤布的清水,喷洒到过滤布外侧,将过滤布内侧的截留杂质冲洗下来,冲洗后污水掉落在接液盘内,然后排出装置外。反洗时转盘旋转,反洗水喷洒不同角度的过滤布,直至转盘旋转一周,过滤布全部经过清洗,反洗停止,重新进入静止过滤过程,直至再次进行反洗。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纤维转盘过滤设施,在使用时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缺陷在使用时由于其过滤套结构的缺陷在使用时,首先其连接需要通过各种垫片等设施进行辅助进行,使得其安装与拆卸很麻烦,且浪费人力物力从而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纤维转盘滤套,以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包括:第一主滤布,所述的第一主滤布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第二柱滤布,所述的第二主滤布四个侧面也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所述的第一主滤布、第二柱滤布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第一主滤布上的第一侧滤布上镶嵌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的第二主滤布上的第一侧滤布上对应第一连接环处均镶嵌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的第一主滤布上的第三侧滤布上镶嵌有第第三连接环,所述的第二主滤布上的第三侧滤布上对应第三连接环处均镶嵌有第四连接环。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主滤布上的第一侧滤布上中线位置黏贴有第一橡胶条,所述的第一主滤布上的第三侧滤布上中线位置黏贴有第二橡胶条。优选的,所述的第四侧滤布上均镶嵌有连接扣。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柱滤布与第二主滤布呈双层结构。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主滤布与第二主滤布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棉球,所述的棉球中部缠绕有纸带。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均呈双层结构。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双层结构之间的空隙内均填充有隔板。优选的,所述的隔板上均开设有通水孔,所述的通水孔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球孔。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的厚度小于第一主滤布和第二主滤布,所述的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的厚度相同,所述的第一主滤布与第二主滤布的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的表面过滤绒毛的密度与第一主滤布和第二主滤布密度相同。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纤维转盘滤套经过在第一侧滤布、第二侧滤布、第三侧滤布和第四侧滤布上分别设置相应的可连接环,使得其连接是经过绳索进行串起来,并且连接即可实现其连接,使得其连接时更加方便且紧密,并且其中经过棉球以及相应的隔板,在使用时大大加强了其过滤效果由于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隔板结构图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过滤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棉球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主滤布;11-第二主滤布;12-棉球;13-纸带;2-第一侧滤布;21-第一橡胶条;22-第一连接环;23-第二连接环;3-第二侧滤布;4-第三侧滤布;41-第三连接环;42-第二橡胶条;43-第四连接环;5-第四侧滤布;51-连接扣;6-隔板;61-球孔;62-通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包括:第一主滤布1,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第二柱滤布11,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四个侧面也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第二柱滤布11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一侧滤布2上镶嵌有第一连接环22,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上的第一侧滤布2上对应第一连接环22处均镶嵌有第二连接环23。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三侧滤布4上镶嵌有第第三连接环41,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上的第三侧滤布4上对应第三连接环41处均镶嵌有第四连接环43。其中,经过相应的连接环加强其连接的紧密型,加强其整体在使用时连接的完整性,从而加强其过滤的效果,并且使得其安装更加方便快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其需要各种设备配合再将压合板进行固定安装,从而实现了其整体固定安装的紧固性。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一侧滤布2上中线位置黏贴有第一橡胶条21,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三侧滤布4上中线位置黏贴有第二橡胶条42。其中,经过第一橡胶胶条21与第二橡胶胶条42,使得其连接位置密封性大大增加,从而加强了其密封强度。所述的第四侧滤布5上均镶嵌有连接扣51。所述的第一柱滤布1与第二主滤布11呈双层结构;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主滤布(1),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n第二柱滤布(11),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四个侧面也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n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第二柱滤布(11)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为一体式结构;/n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一侧滤布(2)上镶嵌有第一连接环(22),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上的第一侧滤布(2)上对应第一连接环(22)处均镶嵌有第二连接环(23);/n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三侧滤布(4)上镶嵌有第第三连接环(41),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上的第三侧滤布(4)上对应第三连接环(41)处均镶嵌有第四连接环(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滤布(1),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
第二柱滤布(11),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四个侧面也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
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第二柱滤布(11)第一侧滤布(2)、第二侧滤布(3)、第三侧滤布(4)和第四侧滤布(5)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一侧滤布(2)上镶嵌有第一连接环(22),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上的第一侧滤布(2)上对应第一连接环(22)处均镶嵌有第二连接环(23);
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三侧滤布(4)上镶嵌有第第三连接环(41),所述的第二主滤布(11)上的第三侧滤布(4)上对应第三连接环(41)处均镶嵌有第四连接环(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一侧滤布(2)上中线位置黏贴有第一橡胶条(21),所述的第一主滤布(1)上的第三侧滤布(4)上中线位置黏贴有第二橡胶条(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侧滤布(5)上均镶嵌有连接扣(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转盘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柱滤布(1)与第二主滤布(11)呈双层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育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