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678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包括多个灭火弹,各灭火弹通过便携式灭火弹支架排列成灭火弹阵列;单个灭火弹的灭火直径为D,相邻灭火弹的间距为a,a不大于D。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在发现起火后可快速设置好灭火弹阵列作为隔离带,避免火焰在山林中快速蔓延,减少自然资源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林灭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
技术介绍
世界每年发生山林火灾数以万计,仅我国2019年发生山林火灾就有3000余次之多。山林火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损失均十分巨大。由于山林着火点受自然环境限制,目前用于救火的大型机械设备均难以到达。即使采用飞机灭火,由于其可携带的灭火设备较少,需要多次降落重新补充灭火设备,一旦火情蔓延开,飞机的灭火能力也远远无法达到要求。因此在山林火灾面前人类显得十分无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在发现起火后可快速设置好灭火弹阵列作为隔离带,避免火焰在山林中快速蔓延,减少自然资源和经济损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包括多个灭火弹,各灭火弹通过便携式灭火弹支架排列成灭火弹阵列;单个灭火弹的灭火直径为D,相邻灭火弹的间距为a,a不大于D。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弹阵列的单排灭火弹数量为m,m与山火横向宽度成正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弹阵列的单列灭火弹数量为n,n与纵向风力大小成正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弹的设置高度为0.3m-2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弹的灭火直径D为5-20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便携式灭火弹支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结构和灭火弹固定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折叠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架和至少三条支撑杆,各支撑杆均与连接架铰接;支撑杆的下端铰接有支脚;所述折叠结构与各支撑杆连接;折叠结构包括金属环和金属链条;每条支撑杆中部均连接有所述金属环;所述金属链条穿过各金属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各支撑杆的中部与连接架铰接;所述灭火弹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每条支撑杆顶部的弧形段,所述弧形段上端向外弯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弹固定结构为连接在连接架上的钩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铰接的插杆和横臂;插杆下端设有锥头;所述灭火弹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横臂上的挂钩;所述折叠结构包括定位杆和多个定位凸起;各定位凸起间隔连接在插杆上;定位杆一端与横臂铰接,另一端设有与定位凸起卡接的卡槽。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的优点为:1、在发现起火后,通过便携式灭火弹支架可快速设置好灭火弹阵列,作为灭火隔离带设置于起火点与未被点燃的山林和易燃设施(如山林一侧公路的加油站等)之间,避免火焰在山林中快速蔓延,减少自然资源和经济损失。相邻灭火弹的间距a不大于单个灭火弹的灭火直径D,确保灭火时横向纵向位置均能覆盖。2、灭火弹阵列的单排灭火弹数量m与山火横向宽度成正比,确保火焰不会从侧边绕过隔离带。3、灭火弹阵列的单列灭火弹数量n与纵向风力大小成正比,防止因风力过大、隔离带纵向距离不足而导致火势正面直接突破隔离带,有效抑制火势。4、灭火弹支架由展开的支撑结构固定在山林地面,灭火弹通过灭火弹固定结构放置在连接架上。通过折叠结构可快速收起灭火弹支架,携带方便。5、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架和至少三条支撑杆,放置灭火弹后支撑结构稳定。支脚能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稳定性更高。6、当灭火弹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每条支撑杆顶部的弧形段时,通过各展开的弧形段共同支撑灭火弹,结构简单,生产难度低。7、需要收起灭火弹支架时,通过将金属链条两端拉紧可让各支撑杆相互靠拢实现折叠,操作方便。金属链条也不容易被火烧断。此外,金属链条也起到限制各支撑杆展开角度的作用,避免因支撑杆展开角度过大而导致整个灭火弹支架倒下。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中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灭火弹支架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2中的灭火弹支架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3中的灭火弹支架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4中的灭火弹支架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4中的连接架和限位栏杆的立体图;图7为实施例4中的支脚和销钉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包括多个灭火弹10,各灭火弹10通过便携式灭火弹支架排列成灭火弹阵列。单个灭火弹10的灭火直径为D,相邻灭火弹10的间距为a,a不大于D。灭火弹支架的高度为1m-2.5m。灭火弹阵列的单排灭火弹10数量为m,m与山火横向宽度成正比。灭火弹阵列的单列灭火弹10数量为n,n与纵向风力大小成正比。灭火弹10的设置高度为0.3m-2m。灭火弹10的灭火直径D为5-20m。本实施例中,灭火弹10的灭火直径D为10m,相邻灭火弹10的间距为a为10m。便携式灭火弹支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结构和灭火弹固定结构。支撑结构上设有折叠结构。如图1所示,支撑结构包括相铰接的插杆91和横臂93。插杆91下端设有锥头92,方便插入至泥土中。灭火弹固定结构为设置在横臂93上的挂钩94。折叠结构包括定位杆95和多个定位凸起96。各定位凸起96上、下间隔连接在插杆91上。定位杆95一端与横臂93铰接,另一端设有与定位凸起96卡接的卡槽951。由于插杆91插入泥土内后若重新拉起一小段高度时其稳定性不佳,此时可通过让定位杆95上的卡槽951与不同定位凸起96配合,调节横臂93的摆动角度,从而根据需要调节灭火弹的固定高度。此外插杆91和横臂93也可相互折叠,方便收纳。在发现起火后,通过便携式灭火弹支架可快速设置好灭火弹阵列,作为灭火隔离带设置于起火点与未被点燃的山林和易燃设施(如山林一侧公路的加油站等)之间,避免火焰在山林中快速蔓延,减少自然资源和经济损失。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灭火弹支架的结构不同。灭火弹支架的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架1和至少三条支撑杆2,各支撑杆2均与连接架1铰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为三条。支撑杆2的下端铰接有支脚3。支撑杆2与支脚3一一对应。折叠结构与各支撑杆2连接。各支撑杆2的中部与连接架1铰接。灭火弹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每条支撑杆2顶部的弧形段22,弧形段22上端向外弯曲。弧形段22的设置能在不延长支撑杆2的前提下使各弧形段22与灭火弹的支点位置更分散,支撑更稳定。折叠结构包括金属环21和金属链条6,均位于连接架1的下方。每条支撑杆2中部均连接有金属环21。金属链条6穿过各金属环21。通过拉动金属链条6即可收起各支撑杆2,方便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灭火弹(10),各灭火弹(10)通过便携式灭火弹支架排列成灭火弹阵列;单个灭火弹(10)的灭火直径为D,相邻灭火弹(10)的间距为a,a不大于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灭火弹(10),各灭火弹(10)通过便携式灭火弹支架排列成灭火弹阵列;单个灭火弹(10)的灭火直径为D,相邻灭火弹(10)的间距为a,a不大于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弹阵列的单排灭火弹(10)数量为m,m与山火横向宽度成正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弹阵列的单列灭火弹(10)数量为n,n与纵向风力大小成正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弹(10)的设置高度为0.3m-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弹(10)的灭火直径D为5-2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灭火弹支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结构和灭火弹固定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折叠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山林灭火隔离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堂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和享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