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76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的中药复方包括以下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炮附子以及肉桂。通过所述中药复方治疗效应可以改善受体的体重过重、血糖异常、脂肪肝程度异常、血脂或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异常的情况,中药复方同时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以及血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作用所达到的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复方,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史塔汀(statins),是降低胆固醇首选用药物,史塔汀可以通过有效降低胆固醇与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借以达到降低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生率以及中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史塔汀虽然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却无法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而且可能有其他副作用。另外,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史塔汀可能会提高患者获得糖尿病的风险,也就是说,史塔汀会干扰血糖平衡。在先前技术中,史塔汀时常与纤维酸衍生物(Fibrates)被使用于高血脂症中。纤维酸衍生物主要是通过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alpha,PPAR-α)及PPAR-β调控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的代谢,以降低甘油三酯以及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然而,纤维酸衍生物并无法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根据研究发现,史塔汀以及纤维酸衍生物都具有可能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的副作用,且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并不适合使用史塔汀与纤维酸衍生物的合并疗法。此外,一般而言,相较于中药,西药的治疗效应虽然比较显着,却也比较容易引发许多副作用。因此,如何通过天然药物已成为本
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复方来用于制备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的中药复方包括以下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炮附子以及肉桂。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复方是由以下成分组成:25-35wt%(重量百分比)的熟地黄、12-18wt%的山茱萸、12-18wt%的山药、7-13wt%的泽泻、7-13wt%的牡丹皮、7-13wt%的茯苓、2-6wt%的炮附子以及2-6wt%的肉桂。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复方是由以下成分组成:29.6wt%的熟地黄、14.8wt%的山茱萸、14.8wt%的山药、11.1wt%的泽泻、11.1wt%的牡丹皮、11.1wt%的茯苓、3.7wt%的炮附子以及3.7wt%的肉桂。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治代谢综合征是指治疗效应可以改善受体的体重过重、血糖异常、脂肪肝程度异常、血脂或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异常的情况。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治代谢综合征是通过所述中药复方同时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以及血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作用所达到的效应。更进一步地,所述医药组合物是以口服方式以每日10-40克投予一所需个体。更进一步地,所述医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粉末、水萃溶液、悬浮液、乳剂、糖浆、丸剂、口含锭、片剂、胶囊或锭剂。更进一步地,所述医药组合物还进一步包括一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通过所述中药复方治疗效应可以改善受体的体重过重、血糖异常、脂肪肝程度异常、血脂或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异常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至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复方的复回归中介图。图9至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复方的脂蛋白脂质聚合物联立群组建立脂蛋白和脂质代谢关系的示意图。图12至图1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复方的蛋白脂质聚合物联立群组系统动力学图。图15和图1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复方比对胆固醇药物代谢与描绘血脂肪代谢交互作用路径图。其中,“Cholicacid”为胆酸;“Acyl-CoA”为酰基辅酶A;“Cholesterolester”为胆固醇酯;“Acyl-CoAsynthetase”为酰基辅酶A合成酶;“Fattyacid”为脂肪酸;“Phospholipid”为磷脂;“Plasma”为在血液中;以及“Livercell”为在肝脏细胞中。图17和图1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复方的双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比较事后比较图。图19和图20为龙眼花萃物的双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比较事后比较图。图21至图28为龙眼花萃物的回归中介图。图29至图31为龙眼花萃物脂蛋白和脂质代谢关系的示意图。图32至图33为龙眼花萃物比对胆固醇药物代谢与描绘血脂肪代谢交互作用路径图。其中,“Cholicacid”为胆酸;“Acyl-CoA”为酰基辅酶A;“Cholesterolester”为胆固醇酯;“Acyl-CoAsynthetase”为酰基辅酶A合成酶;“Fattyacid”为脂肪酸;“Phospholipid”为磷脂;“Plasma”为在血液中;以及“Livercell”为在肝脏细胞中。图34至图36为龙眼花萃物蛋白脂质聚合物联立群组系统动力学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应。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复方。所述的中药复方包括以下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炮附子以及肉桂。进一步而言,所述的中药复方是由至少以下成分组成:25-35wt%的熟地黄、12-18wt%的山茱萸、12-18wt%的山药、7-13wt%的泽泻、7-13wt%的牡丹皮、7-13wt%的茯苓、2-6wt%的炮附子以及2-6wt%的肉桂。优选地,所述的中药复方是由以下成分组成:29.6wt%的熟地黄、14.8wt%的山茱萸、14.8wt%的山药、11.1wt%的泽泻、11.1wt%的牡丹皮、11.1wt%的茯苓、3.7wt%的炮附子以及3.7wt%的肉桂。所述的中药复方以克数的配方比例请参阅表1所示。表1所述的中药复方以克数的配方比例(单位:克)中药复方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复方包括以下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炮附子以及肉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2 TW 108117608;20190925 TW 1081345061.一种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复方包括以下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炮附子以及肉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复方是由以下成分组成:25-35wt%的熟地黄、12-18wt%的山茱萸、12-18wt%的山药、7-13wt%的泽泻、7-13wt%的牡丹皮、7-13wt%的茯苓、2-6wt%的炮附子以及2-6wt%的肉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复方在制备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复方是由以下成分组成:29.6wt%的熟地黄、14.8wt%的山茱萸、14.8wt%的山药、11.1wt%的泽泻、11.1wt%的牡丹皮、11.1wt%的茯苓、3.7wt%的炮附子以及3.7wt%的肉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李英记
申请(专利权)人:吉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