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662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涉及饲料补给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将鸡饲料生产原料进行混合的混料机构,用于将混匀后鸡饲料进行再次混合输送的饲料混合输送机构,用于将饲料输送后进行分料的分料补给机构,以及用于将混料机构与饲料混合输送机构在使用后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本申请中搅拌件能够提高对多种鸡饲料的搅拌范围,消除搅拌搅拌死角,最大限度的提高对多种鸡饲料的混匀度,进而保证后续鸡饲料成品的质量,提高家禽食用的安全性,依次完成从上料、拌料、送料最后到补料的过程,大大节省了传统人工饲料补给时所用的人力,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补给
,具体是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化大规模畜牧业饲养方式,提高了生产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畜产品品质降低和畜禽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以及饲料中大量的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和添加剂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优质饲料是生产优质畜产品的保证,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能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对动物健康生长有益,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益无害的饲料。我国有许多植物资源,里面含有很多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从植物中合理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提取有益成分并添加到饲料中,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保障畜产品安全,生产优质饲料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实际肉鸡养殖过程中,需要向喂料槽中添加饲料,往往是通过人工将搅拌好的饲料加到喂料槽中,这就需要先前将多种饲料进行混合,盛装后加到喂料槽中,这一过程费时费力,严重浪费养殖人员的时间,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包括用于将鸡饲料生产原料进行混合的混料机构,用于将混匀后鸡饲料进行再次混合输送的饲料混合输送机构,用于将饲料输送后进行分料的分料补给机构,以及用于将混料机构与饲料混合输送机构在使用后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筒体,筒体的中轴线设置有可转动的搅拌轴,且搅拌轴自上而下设置有多组搅拌件,而靠近筒体内底侧处的搅拌轴上固定套装有安装板的中部,且安装板的两侧底面均开设有供刮刀安装的插槽,刮刀的下侧缘滑动连接于筒体的内底面,同时筒体的底面一侧开设有多个供饲料下落的落料孔,且落料孔连通饲料混合输送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筒体的顶部一侧开设有供上料机出料侧伸进的开口,而上料机的进料侧通过机架置于地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件包括固定套装于搅拌轴上的安装环,且安装环的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转杆,多个转杆以安装环的中心呈环形等距排列,同时在每个转杆的两侧固定插接有多个等距布置的搅拌棒。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饲料混合输送机构包括处于落料孔下方横卧设置的导料筒,导料筒固定连接于筒体支撑腿两侧固定的支撑板上,导料筒的内一侧面中部转动连接转辊的一端,且转辊上固定连接有送料螺旋,而转辊的另一端贯穿导料筒的另一侧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且导料筒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通有接料管,而接料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接料斗的小口径端,而接料斗的大口径端正处于所有落料孔的正下方,同时导料筒的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通有下料管,下料管连通分料补给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板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的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辊贯穿出导料筒的一端,且转辊靠近减速电机的一侧固定套装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搅拌轴延伸出导料筒底部一端上固定套装的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料管上固定安装有控制落料启停的卸料阀。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料补给机构包括下料管远离导料筒一端固定连通的分料管,且下料管与分料管均朝下倾斜设置,以便于饲料能够滚落进喂料槽中,喂料槽中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排列的隔板,相邻的隔板之间或者隔板与喂料槽的侧壁间形成单个的喂料区域,且下料管与分料管分别落至对应的喂料区域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洗机构包括筒体上固定连接的储水箱,储水箱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水泵的输入端,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有环形管,环形管通过管夹吊挂固定连接于筒体的内顶面,且环形管的下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嘴,多个喷嘴呈环形布置,且多个喷嘴的出水口倾斜朝向筒体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借助搅拌件能够将筒体中鸡饲料进行充分混合,通过底部设置的刮刀在随搅拌轴一同旋转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对沉积在筒体内底部的鸡饲料进行刮动,使得筒体内底部的饲料颗粒处于流动状态,进而能够使得饲料不断地通过落料孔落进饲料混合输送机构中,实现混合与顺畅出料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转杆与搅拌棒能够显著的增大搅拌件处在筒体中的范围,进而提高对多种鸡饲料的搅拌范围,消除搅拌搅拌死角,最大限度的提高对多种鸡饲料的混匀度,进而保证后续鸡饲料成品的质量,提高家禽食用的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饲料混合输送机构能够在送料的同时,还能对多种鸡饲料进行二次混匀,进一步保证鸡饲料中各组分含量的均匀,提升成品鸡饲料的质量。4.本专利技术通过减速电机能够同时为混料机构以及饲料混合输送机构提供动力源,实现共用动力源的目的,进而能够显著的降低了整个装置的用电量,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有助于削减使用成本,提高实用性。5.本专利技术通过定期开启水泵通过喷嘴对筒体内部以及导料筒内部进行冲刷清洗,避免下一次使用时残留饲料与新饲料的混合,防止污染新鲜饲料,保障后续制得的鸡饲料成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分料管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1、筒体;2、上料机;3、环形管;4、储水箱;5、水泵;6、喷嘴;7、转杆;8、搅拌棒;9、安装板;10、刮刀;11、减速电机;12、支撑板;13、转辊;14、从动锥齿轮;15、主动锥齿轮;16、导料筒;17、送料螺旋;18、接料管;19、下料管;20、喂料槽;21、搅拌轴;22、安装环;23、落料孔;24、接料斗;25、卸料阀;26、隔板;27、分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包括用于将鸡饲料生产原料进行混合的混料机构,用于将混匀后鸡饲料进行再次混合输送的饲料混合输送机构,用于将饲料输送后进行分料的分料补给机构,以及用于将混料机构与饲料混合输送机构在使用后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中轴线设置有可转动的搅拌轴21,且搅拌轴21自上而下设置有多组搅拌件,而靠近筒体1内底侧处的搅拌轴21上固定套装有安装板9的中部,且安装板9的两侧底面均开设有供刮刀10安装的插槽,刮刀10的下侧缘滑动连接于筒体1的内底面,同时筒体1的底面一侧开设有多个供饲料下落的落料孔23,且落料孔23连通饲料混合输送机构,借助搅拌件能够将筒体1中鸡饲料进行充分混合,通过底部设置的刮刀10在随搅拌轴21一同旋转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对沉积在筒体1内底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鸡饲料生产原料进行混合的混料机构,/n用于将混匀后鸡饲料进行再次混合输送的饲料混合输送机构,/n用于将饲料输送后进行分料的分料补给机构,/n以及用于将混料机构与饲料混合输送机构在使用后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鸡饲料生产原料进行混合的混料机构,
用于将混匀后鸡饲料进行再次混合输送的饲料混合输送机构,
用于将饲料输送后进行分料的分料补给机构,
以及用于将混料机构与饲料混合输送机构在使用后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中轴线设置有可转动的搅拌轴(21),且搅拌轴(21)自上而下设置有多组搅拌件,而靠近筒体(1)内底侧处的搅拌轴(21)上固定套装有安装板(9)的中部,且安装板(9)的两侧底面均开设有供刮刀(10)安装的插槽,刮刀(10)的下侧缘滑动连接于筒体(1)的内底面,同时筒体(1)的底面一侧开设有多个供饲料下落的落料孔(23),且落料孔(23)连通饲料混合输送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供上料机(2)出料侧伸进的开口,而上料机(2)的进料侧通过机架置于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固定套装于搅拌轴(21)上的安装环(22),且安装环(22)的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转杆(7),多个转杆(7)以安装环(22)的中心呈环形等距排列,同时在每个转杆(7)的两侧固定插接有多个等距布置的搅拌棒(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鸡饲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混合输送机构包括处于落料孔(23)下方横卧设置的导料筒(16),导料筒(16)固定连接于筒体(1)支撑腿两侧固定的支撑板(12)上,导料筒(16)的内一侧面中部转动连接转辊(13)的一端,且转辊(13)上固定连接有送料螺旋(17),而转辊(13)的另一端贯穿导料筒(16)的另一侧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且导料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继奎杨雪飞徐艳群李赛
申请(专利权)人:申亚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