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61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包括树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本体由树根不能穿过的硬质材料制造,所述树池本体包括靠近道路的近道路壁和不靠近道路的远道路壁,所述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所述远道路壁深度,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1.2米,远道路壁深度不小于0.5米,所述远道路壁的外侧设有混肥层,所述混肥层为泥土与肥料的混和物,混肥层的顶面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5米,混肥层的上面为用粘土夯实的夯实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截与疏相结合的方法,既让树根健康生长又不影响人行道、路面及地下的管线,可大大降低甚至消除道路绿化树根(尤其是榕树)对于人行道、路面及地下管线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绿化
,特别是一种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
技术介绍
道路绿化树的根系(尤其是榕树)在地面表层盘根交错,常常会突出路面,破坏树池及道路铺装,对于人行道、路面及地下管线有很大的危害。现有技术常常是限制树根的生长方向,没有利用树根的生长特点进行诱导其生长的方向。例如专利号为201820945783.4、名称为一种防止榕树根系破坏树池及道路铺装的装置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采用的是将树根装入管道,通过管道限制树根的生长方向达到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以采用截与疏相结合的方法降低道路绿化树根对人行道、路面及地下管线的危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包括树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本体由树根不能穿过的硬质材料制造,所述树池本体包括靠近道路的近道路壁和不靠近道路的远道路壁,所述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所述远道路壁深度,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1.2米,远道路壁深度不小于0.5米,所述远道路壁的外侧设有混肥层,所述混肥层为泥土与肥料的混和物,混肥层的顶面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5米,混肥层的上面为用粘土夯实的夯实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近道路壁和远道路壁限制树根的生长方向,混肥层利用树根生长的特点诱导树根的生长方向,采用截与疏相结合的方法,既让树根健康生长又不影响人行道、路面及地下的管线,可大大降低甚至消除道路绿化树根(尤其是榕树)对于人行道、路面及地下管线的危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树池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树池结构在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树池结构在一个垂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树池结构在另一个垂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包括树池本体,树池本体由树根不能穿过的硬质材料制造,硬质材料包括钢板和玻璃钢等。本专利技术的树池结构用于设置在道路旁,树池本体靠近道路一侧的壁称为近道路壁,其他不靠近道路的壁称为远道路壁。本实施例的树池本体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方形筒状结构,具有四个壁:近道路壁11和三个远道路壁12,道路在近道路壁11一侧,图2中道路在近道路壁11南边一侧。本实施例树池本体的近道路壁11和远道路壁12深度相等,均为1.2米,深度为上边缘到下边缘的垂直距离,近道路壁11和远道路壁12均为垂直平板,深度则为垂直平板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为引导树根向远离道路方向生长,远道路壁上设有贯通的空洞13,空洞13的上边缘离远道路壁12的顶端至少0.5米,空洞13为自远道路壁12的底端中部向上切掉一块长方形区域形成,空洞还可以是其他形式和形状。远道路壁12和近道路壁11的顶端大体上与地面齐平,空洞13在地面0.5米以下,在地面下0.5米距离内,树池本体四周均阻挡树根向外生长,这样树根不会在离地面0.5米的距离内生长到树池本体以外,在地面0.5米以下,树根从空洞13生长到远道路壁12外侧,而近道路壁11在与空洞13相同深度的位置依然阻挡着树根生长,树根就不会长到道路一侧。参见图2-4,远道路壁12的外侧设有混肥层2,混肥层2在空洞13的外侧且与空洞13正对的位置,混肥层为泥土与肥料的混和物,混肥层2的顶面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5米,本实施例中,混肥层2的顶面离地面的距离为0.5米,混肥层2的顶面与空洞13的上边缘齐平。混肥层2的上面为用粘土夯实的夯实层3,夯实层3把混肥层2压在下面。利用树根自动找水、找肥、朝土质松软方向生长的特点,混肥层2诱导树根往向下生长到空洞13外侧且向下方生长。本实施例在实际施工中,先在远道路壁12的外侧自地面向下钻两个圆孔,圆孔直径不小于0.2米,孔内下部填入混肥层2,孔的上部采用粘土夯实形成夯实层3,采用先钻孔再填材料方式设置混肥层2和夯实层3,大大方便了施工,而且以较少体积的混肥层2达到较好的诱导树根生长方向的效果。为了较好地防止树根向道路生长,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1.2米,树根只会向路面1.2米以下生长,树根不会对道路造成影响。远道路壁上可以不设置空洞,在这种情况下,远道路壁的深度要比近道路壁深度小,远道路壁深度不小于0.5米。混肥层的顶面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5米,混肥层的深度不小于2米,混肥层把树根引向地下深处生长。本专利技术近道路壁和远道路壁限制树根的生长方向,混肥层利用树根生长的特点诱导树根的生长方向,采用截与疏相结合的方法,既让树根健康生长又不影响人行道、路面及地下的管线,可大大降低甚至消除道路绿化树根(尤其是榕树)对于人行道、路面及地下管线的危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包括树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本体由树根不能穿过的硬质材料制造,所述树池本体包括靠近道路的近道路壁和不靠近道路的远道路壁,所述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所述远道路壁深度,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1.2米,远道路壁深度不小于0.5米,所述远道路壁的外侧设有混肥层,所述混肥层为泥土与肥料的混和物,混肥层的顶面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5米,混肥层的上面为用粘土夯实的夯实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包括树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本体由树根不能穿过的硬质材料制造,所述树池本体包括靠近道路的近道路壁和不靠近道路的远道路壁,所述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所述远道路壁深度,近道路壁深度不小于1.2米,远道路壁深度不小于0.5米,所述远道路壁的外侧设有混肥层,所述混肥层为泥土与肥料的混和物,混肥层的顶面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5米,混肥层的上面为用粘土夯实的夯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绿化树的树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肥层和夯实层设置在自地面向下钻的圆孔中,圆孔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冰赵晨刘光文张锐涛方铮祝志涛梁晓彤康月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