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洋专利>正文

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399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包括替芯,替芯右侧外壁套接有紧固螺套,紧固螺套的右侧螺接有触点模块外壳,触点模块外壳的内腔设置有触点模块,触点模块外壳与紧固螺套的连接处安装有调节环,替芯的右侧设置有一个防呆定位孔,替芯包括有插头,插头的右侧套接有桥接片,桥接片右侧通过过盈配合压接有触点接触柱,触点接触柱的内腔开有触点母座孔,触点母座孔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触点母座孔呈矩形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转接插头和原有插头插入后体积大,保真度低,稳定度低,容易损坏,并且线材需要拆除线材才可以更换插头,现在的插接式以及后旋式插头在同体积下触点细接触面积小,小体积的无法实现给粗线提供高保真传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
本技术涉及耳机转换插头
,具体为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
技术介绍
传统的耳机线是固定的插头模式,更换不同的播放器的时候由于不同品牌的播放器的插口规格不同则需要通过拆除现有的插头更换对应的型号的插头的方法来实现高保真适配,而另外的方法就是通过使用第三方制作的转接插头来实现转接,但是转接插头在原有插头插入后体积大,保真度低,稳定度低,容易损坏,并且线材需要拆除线材才可以更换插头,现在的插接式以及后旋式插头在同体积下触点细接触面积小,小体积的无法实现给粗线提供高保真传输,高保真传输则体积太大,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解决了转接插头和原有插头插入后体积大,保真度低,稳定度低,容易损坏,并且线材需要拆除线材才可以更换插头,现在的插接式以及后旋式插头在同体积下触点细接触面积小,小体积的无法实现给粗线提供高保真传输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包括替芯,所述替芯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包括替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替芯(1)右侧外壁套接有紧固螺套(2),所述紧固螺套(2)的右侧螺接有触点模块外壳(4),所述触点模块外壳(4)的内腔设置有触点模块(5),且触点模块(5)与替芯(1)相插接,所述触点模块外壳(4)与紧固螺套(2)的连接处安装有调节环(3);/n所述替芯(1)的右侧设置有一个防呆定位孔(101),所述替芯(1)包括有插头(103),所述插头(103)的右侧套接有桥接片(104),所述桥接片(104)右侧通过过盈配合压接有触点接触柱(105),所述触点接触柱(105)的内腔开有触点母座孔(102),所述触点母座孔(102)设置有四个,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包括替芯(1),其特征在于:所述替芯(1)右侧外壁套接有紧固螺套(2),所述紧固螺套(2)的右侧螺接有触点模块外壳(4),所述触点模块外壳(4)的内腔设置有触点模块(5),且触点模块(5)与替芯(1)相插接,所述触点模块外壳(4)与紧固螺套(2)的连接处安装有调节环(3);
所述替芯(1)的右侧设置有一个防呆定位孔(101),所述替芯(1)包括有插头(103),所述插头(103)的右侧套接有桥接片(104),所述桥接片(104)右侧通过过盈配合压接有触点接触柱(105),所述触点接触柱(105)的内腔开有触点母座孔(102),所述触点母座孔(10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触点母座孔(102)呈矩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套(2)的内腔右侧壁设置有内螺纹(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模块外壳(4)的左侧外壁设置有外螺纹(401),且外螺纹(401)与内螺纹(201)相配合螺纹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旋式快接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模块(5)包括触点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洋
申请(专利权)人:汤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