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38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6
一种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第一接线槽前后导通,其右侧侧壁设有供电线进入所述第一接线槽的开口,第一紧固组件从所述第一接线槽的下方可上下移动地穿入所述第一接线槽;第二接线槽设置在第一接线槽的左侧,并上下导通,第二紧固组件从所述第二接线槽的侧边可水平移动地穿入所述第二接线槽。其优点在于第一接线槽前后导通,第二接线槽上下导通,这使得接线操作时,引流线能够从下至上伸入到第二接线槽中并固定,避免引流线弯曲变形,相对现有结构,在举高接线时少了因弯曲变形产生的弹性扭力,因此使得操作更加轻松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线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电作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线夹。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带电操作线夹都设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第二安装位设有开口,供电线进入第二安装位中,带电操作线夹的操作方法是操作人员手持长杆工具对螺杆进行旋扭,使压块逐渐压紧电线。如申请人曾经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带电操作线夹(CN109713473A),包括主体框架、紧固组件、主体框架设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安装位与第二安装位,而紧固组件则从主体框架下方可上下移动的穿入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但是上述带电操作线夹的第一安装位与第二安装位均是前后导通设置的,当进行引流接线时,首先需要将引流线的一端横向穿过第一安装位,再通过第一安装位上的紧固组件将分流线锁紧固定,然后利用长杆工具对带电操作线夹进行托举,通过第二安装位挂在高压线上,当带电操作线夹举高时,引流线整体是自然下垂的,但是其端部在带电操作线夹的固定下的是呈水平设置,因此在托举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引流线自身的重力,同时还会受到引流线端部因弯曲变形产生的弹性扭力,因此使得操作非常困难吃力。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线夹,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上设有第一接线槽(1)与第二接线槽(2),所述第一接线槽(1)处设有与其配合夹紧电线的第一紧固组件(3),所述第二接线槽(2)处设有与其配合夹紧电线的第二紧固组件(4);/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槽(1)前后导通,其右侧侧壁设有供电线进入所述第一接线槽(1)的开口(11),所述第一紧固组件(3)从所述第一接线槽(1)的下方可上下移动地穿入所述第一接线槽(1);/n所述第二接线槽(2)设置在第一接线槽(1)的左侧,并上下导通,所述第二紧固组件(4)从所述第二接线槽(2)的侧边可水平移动地穿入所述第二接线槽(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线夹,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上设有第一接线槽(1)与第二接线槽(2),所述第一接线槽(1)处设有与其配合夹紧电线的第一紧固组件(3),所述第二接线槽(2)处设有与其配合夹紧电线的第二紧固组件(4);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槽(1)前后导通,其右侧侧壁设有供电线进入所述第一接线槽(1)的开口(11),所述第一紧固组件(3)从所述第一接线槽(1)的下方可上下移动地穿入所述第一接线槽(1);
所述第二接线槽(2)设置在第一接线槽(1)的左侧,并上下导通,所述第二紧固组件(4)从所述第二接线槽(2)的侧边可水平移动地穿入所述第二接线槽(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1)端部设有用于引导电线进入第一接线槽(1)的引导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12)设置在开口(11)上端,并向右上方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组件(4)设置在第二接线槽(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华朋叶金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深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