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31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外套保护件、芯体、上放电电极以及下放电电极,外套保护件为绝缘体;芯体包设于外套保护件内部,其包括上电极、下电极以及铝棒,上电极和铝棒之间设置有电阻片,铝棒和下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棒;上放电电极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曲形固定件的外端,曲形固定件的内端垂直固接于铝棒上且其外部被外套保护件包覆,上放电电极头部外露;下放电电极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直形固定件的外端,直形固定件的内端垂直固定于下电极上且其与下放电电极的外部被外套保护件包覆,下放电电极头部外露,上放电电极外端的外露头指向下放电电极的外露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雷器保证在多重雷击下频繁动作后仍然能够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技术介绍
现有配网用复合外套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主要是以5kA冲击放电电流、2ms方波150A为主,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可将大电流能量通过避雷器释放,从而限制线路过电压对输电线路的损坏,但由于容量有限,当遭受多重雷击时,避雷器能量达到饱和后,会产生热爆损坏,从而导致输电线路处于危险状态,同时为日后的更换维修工作带来困难。现有配网用复合外套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伞形为单斜面结构,无法满足避雷器倒装、斜装、横装等特殊要求,安装不当会造成外闪络电压降低,安全性能下降,不适合重污秽、多雷区场所使用。放电电极不固定,受环境因素会造成间隙距离变动,从而导致放电电压过高或过低,造成避雷器保护功能失效。现有避雷器在多重雷击下反复动作后,极易出现避雷器因容量不足而导致避雷器热爆,同时因伞形结构单一,安装方式固定,外绝缘闪络电压低,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设计该避雷器的目的是:针对多雷地区,通过提高标称放电电流及2ms方波通流容量来达到避雷器耐受多重雷击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多雷地区使用本技术避雷器的安全性及适用性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外套保护件,为绝缘体;芯体,包设于所述外套保护件内部,其包括上电极、下电极以及铝棒,所述上电极和所述铝棒之间设置有电阻片,所述铝棒和所述下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棒;上放电电极,其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曲形固定件的外端,所述曲形固定件的内端垂直固接于所述铝棒上且其外部被外套保护件包覆,所述上放电电极头部外露;下放电电极,其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直形固定件的外端,所述直形固定件的内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电极上且其与所述下放电电极的外部被所述外套保护件包覆,所述下放电电极头部外露,所述上放电电极外端的外露头指向所述下放电电极的外露头。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保护件一体成型,其外壁至上而下设置有等距的伞体结构,所述伞体结构呈一大一小的交替固定且各伞体的环部由内而外形成厚度渐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保护件为硅橡胶外套。进一步的,所述电阻片为重负载电阻片。进一步的,所述曲形固定件为L型螺栓,所述上放电电极通过所述L型螺栓上的螺帽固定于所述L型螺栓的外端。进一步的,所述直形固定件为第一双头螺栓,所述下放电电极通过第一双头螺栓上的螺帽固定在所述双头螺栓的外端。进一步的,所述上放电电极与所述下放电电极之间的连线与水平形成夹角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保护件下端设有绝缘导线且所述绝缘导线与所述下电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保护件上端设有端盖和第二双头螺栓且所述第二双头螺栓穿过所述端盖后与所述上电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电极、电阻片、铝棒、绝缘棒和下电极外侧通过无纬带绕匝包裹支承形成柱状,所述外套保护件套装于所述无纬带外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避雷器通过将避雷器伞形改为双斜面伞的结构,满足不同安装方式的要求,同时提高避雷器运行的安全性。2.固定避雷器间隙距离,在多重雷击下,仍能保证间隙距离不变,放电电压稳定,确保避雷器可靠运行。3.本技术主要采用Φ48重负载电阻片作为避雷器核心结构及外部绝缘材料大小伞双斜面交替伞形的结构组成了对避雷器内部的保护手段,此种方式可极大提高避雷器的内部容量和外部闪络电压,可任意方向安装避雷器,保证避雷器在多重雷击下频繁动作后仍然能够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如下:请参照附图1,本技术的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包括:外套保护件5,为绝缘体;芯体,包设于所述外套保护件5内部,其包括上电极3、下电极11以及铝棒7,所述上电极3和所述铝棒7之间设置有电阻片6,所述铝棒7和所述下电极11之间设置有绝缘棒10;上放电电极9,其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曲形固定件8的外端,所述曲形固定件8的内端垂直固接于所述铝棒7上且其外部被外套保护件5包覆,所述上放电电极9头部外露;下放电电极13,其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直形固定件12的外端,所述直形固定件12的内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电极11上且其与所述下放电电极13的外部被所述外套保护件5包覆,所述下放电电极13头部外露,所述上放电电极9外端的外露头指向所述下放电电极13的外露头。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套保护件5一体成型,其外壁至上而下设置有等距的伞体结构,所述伞体结构呈一大一小的交替固定且各伞体的环部由内而外形成厚度渐窄结构。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套保护件5为硅橡胶外套。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阻片6为重负载电阻片。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曲形固定件8为L型螺栓,所述上放电电极9通过所述L型螺栓上的螺帽固定于所述L型螺栓的外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形固定件12为第一双头螺栓,所述下放电电极13通过第一双头螺栓上的螺帽固定在所述双头螺栓的外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套保护件(5),为绝缘体;/n芯体,包设于所述外套保护件(5)内部,其包括上电极(3)、下电极(11)以及铝棒(7),所述上电极(3)和所述铝棒(7)之间设置有电阻片(6),所述铝棒(7)和所述下电极(11)之间设置有绝缘棒(10);/n上放电电极(9),其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曲形固定件(8)的外端,所述曲形固定件(8)的内端垂直固接于所述铝棒(7)上且其外部被外套保护件(5)包覆,所述上放电电极(9)头部外露;/n下放电电极(13),其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直形固定件(12)的外端,所述直形固定件(12)的内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电极(11)上且其与所述下放电电极(13)的外部被所述外套保护件(5)包覆,所述下放电电极(13)头部外露,所述上放电电极(9)外端的外露头指向所述下放电电极(13)的外露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保护件(5),为绝缘体;
芯体,包设于所述外套保护件(5)内部,其包括上电极(3)、下电极(11)以及铝棒(7),所述上电极(3)和所述铝棒(7)之间设置有电阻片(6),所述铝棒(7)和所述下电极(11)之间设置有绝缘棒(10);
上放电电极(9),其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曲形固定件(8)的外端,所述曲形固定件(8)的内端垂直固接于所述铝棒(7)上且其外部被外套保护件(5)包覆,所述上放电电极(9)头部外露;
下放电电极(13),其固定于一具有导电性能的直形固定件(12)的外端,所述直形固定件(12)的内端垂直固定于所述下电极(11)上且其与所述下放电电极(13)的外部被所述外套保护件(5)包覆,所述下放电电极(13)头部外露,所述上放电电极(9)外端的外露头指向所述下放电电极(13)的外露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保护件(5)一体成型,其外壁至上而下设置有等距的伞体结构,所述伞体结构呈一大一小的交替固定且各伞体的环部由内而外形成厚度渐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保护件(5)为硅橡胶外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霞林鹏吴夕发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能电力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