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82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包括燃气瓶、控制阀、喷管、回行管和定位组件,回行管的进气端通过控制阀与燃气瓶连通,出气端与位于控制阀上方的喷管连通,且回行管上端设置于喷管附近,下端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外侧壁。采用本设计方案的燃气火炬,其回行管能够稳定可靠地自定位于燃气瓶上,无需借助其他定位结构,节省装配工序,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回行管的螺旋回路设计,不仅可增加回行管与燃气瓶外侧壁的紧贴性,还可以进一步增大回行管与燃气瓶的直接接触面积,便于快速、高效加热燃气瓶,保证燃气瓶在低温环境下能够稳定供气,满足燃气火炬在低温环境下传递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
本技术涉及火炬
,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火炬的低温稳焰技术。
技术介绍
在圣火传递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恶劣的环境,如高海拔、下雨天、不定向风等等,在当地气温出现处于零下时,燃烧罐温度低会导致气化量少等现象,影响火焰燃烧或使燃烧不充分而产生黑烟。为满足各种运动赛事及庆典活动在低温环境下对火炬的需求,防止因环境温度低而导致火焰燃烧不稳定或不充分,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专利公开了“CN2019209260680,一种燃气火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下端垂直向下贴设于燃气瓶外壁,但是这种单行回路设计方式,需要借助其他定位结构来实现定位效果,制造成本高。此外,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的下端与燃气瓶直接接触面积少,热量传递效率低,不利于快速加热燃气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其无需借助其他定位结构,回行管下端也能够实现自定位,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进一步增大回行管与燃气瓶的直接接触面积,便于快速、高效加热燃气瓶。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包括燃气瓶、控制阀、喷管和回行管,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燃气瓶相连接用于控制燃气的通断,所述喷管设置于所述燃气瓶上方,所述回行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的出气口、所述喷管相连通,且所述回行管上端设置于所述喷管附近,下端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外侧壁。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回行管包括进气管、第一传热管和第二传热管,所述第一传热管上端设置于所述喷管附近且其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下端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二传热管下端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上端与所述喷管连通。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回行管包括进气管、第一传热管和第二传热管,所述第一传热管上端设置于所述喷管附近且其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外侧壁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上端与所述喷管连通。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回行管包括进气管、第一传热管和第二传热管,所述第一传热管上端设置于所述喷管附近且其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一传热管下端和所述第二传热管下端相互交错缠绕于所述燃气瓶外侧壁并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上端与所述喷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回行管下端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外侧壁的缠绕圈的圈数为复数个。进一步地,全部所述缠绕圈设置于所述燃气瓶的外侧壁上端与外侧壁下半段之间。进一步地,在所述燃气瓶外侧壁和至少部分所述缠绕圈之间设有传热片,和/或在所述燃气瓶外侧壁设有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缠绕圈的隔热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热管上端设有位于所述喷管上方的稳焰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稳焰结构为稳焰环。进一步地,所述喷管呈环绕所述第一传热管上端布置的圆弧形,且所述喷管沿弯曲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朝向所述稳焰结构的出火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其回行管能够稳定可靠地自定位于燃气瓶上,无需借助其他定位结构,节省装配工序,降低制造成本;2、相对于现有回行管单行回路设计,本技术回行管的螺旋回路设计,不仅可增加回行管与燃气瓶外侧壁的紧贴性,还可以进一步增大回行管与燃气瓶的直接接触面积,便于快速、高效加热燃气瓶,从而使燃气瓶在低温环境下能够稳定供气,满足燃气火炬在低温环境下传递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燃气火炬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燃气火炬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燃气火炬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包括燃气瓶1、控制阀2、喷管3和回行管4,控制阀2设置于燃气瓶1的出气口处用于控制燃气的通断,喷管3设置于燃气瓶1或控制阀2上方,回行管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控制阀2的出气口、喷管3相连通,且回行管4上端设置于喷管3附近,下端螺旋缠绕于燃气瓶1外侧壁。当点燃燃气火炬时,火焰在喷管3处燃烧,回行管4位于喷管3附近的一端会被燃烧火焰加热,热量通过回行管4向下传递至燃气瓶1,使得燃气瓶1被加热,保证燃气瓶1在低温环境下能够稳定供气,进而保证火炬在低温环境中稳定且充分燃烧,满足燃气火炬在低温环境下传递的需求。本实施例的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通过将回行管4上端设置于喷管3附近,并且将回行管4下端螺旋缠绕于燃气瓶1外侧壁,从而使得回行管4下端能够稳定可靠地自定位于燃气瓶1上,无需借助其他定位结构(如铝箔纸或固定夹),节省装配工序,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相对于现有单行回路设计,本实施例回行管4下端的螺旋回路设计,不仅可增加回行管4下端与燃气瓶1外侧壁的紧贴性,还可以进一步增大回行管4与燃气瓶1的直接接触面积,便于通过回行管4快速、高效加热燃气瓶1,从而使燃气瓶1在低温环境下能够稳定供气,更好地满足燃气火炬在低温环境下传递的需求。优选地,回行管4包括进气管41、第一传热管42和第二传热管43,进气管41设置于控制阀2上方且其下端与控制阀2的出气口连通,上端位于喷管3下方;且第一传热管42下端和第二传热管43下端相互交错缠绕于燃气瓶1外侧壁并且相互连通;第二传热管43上端与喷管3连通。由此,通过将第一传热管42下端和第二传热管43下端相互交错缠绕于燃气瓶1外侧壁,一方面在省去设置于缠绕圈与燃气瓶1外侧壁之间的传热片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增大回行管4下端与燃气瓶1外侧壁的直接接触面积,提升传热效果以及通过回行管4加热燃气瓶1的加热效果;另一方面,燃气流经第一传热管42上端并被燃气火焰加热,被加热的燃气沿着第一传热管42向下流动时先辐射加热第一传热管42缠绕于燃气瓶1的下端,然后沿着第二传热管43向上流动时再辐射加热第二传热管43缠绕于燃气瓶1的下端,如此在被加热的燃气的作用下,可进一步增强燃气瓶1的加热效率。在本实施中,第一传热管42下端和第二传热管43下端沿着燃气瓶1外侧壁由上往下相互交错缠绕于燃气瓶1外侧壁并且相互连通,以保证第一传热管42和第二传热管43的长度最短,降低制造成本。优选地,回行管4下端螺旋缠绕于燃气瓶1外侧壁的缠绕圈的圈数为复数个。更优选地,全部缠绕圈设置于燃气瓶1的外侧壁上端与外侧壁下半段之间,如此可有效保证第一传热管42下端与燃气瓶1、及第二传热管43下端与燃气瓶1之间均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燃气瓶1外侧壁和至少部分缠绕圈之间设有传热片(图中未示出),以提升缠绕圈与燃气瓶1之间的传热效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瓶(1)、控制阀(2)、喷管(3)和回行管(4),所述控制阀(2)与所述燃气瓶(1)相连接用于控制燃气的通断,所述喷管(3)设置于所述燃气瓶(1)上方,所述回行管(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2)的出气口、所述喷管(3)相连通,且所述回行管(4)上端设置于所述喷管(3)附近,下端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1)外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瓶(1)、控制阀(2)、喷管(3)和回行管(4),所述控制阀(2)与所述燃气瓶(1)相连接用于控制燃气的通断,所述喷管(3)设置于所述燃气瓶(1)上方,所述回行管(4)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阀(2)的出气口、所述喷管(3)相连通,且所述回行管(4)上端设置于所述喷管(3)附近,下端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1)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行管(4)包括进气管(41)、第一传热管(42)和第二传热管(43),所述第一传热管(42)上端设置于所述喷管(3)附近且其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管(41)与所述控制阀(2)的出气口连通,下端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1)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二传热管(43)下端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43)上端与所述喷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行管(4)包括进气管(41)、第一传热管(42)和第二传热管(43),所述第一传热管(42)上端设置于所述喷管(3)附近且其进气端通过所述进气管(41)与所述控制阀(2)的出气口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二传热管(43)螺旋缠绕于所述燃气瓶(1)外侧壁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管(43)上端与所述喷管(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低温稳焰的燃气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行管(4)包括进气管(41)、第一传热管(42)和第二传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亭施国生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