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振专利>正文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600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包括底座、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绝缘体和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电极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设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电极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阴极,另一者为阳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环形放电区;所述绝缘体呈环状设置,所述绝缘体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所述绝缘体的一端设于所述环形放电区;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绝缘体向所述环形放电区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
本技术涉及推力器
,特别涉及一种微阴极电弧推力器。
技术介绍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是一种新兴的电磁推进方式,一种有望用于各种微小卫星的轨道维持的推进方式。它具有比冲高,结构简单,功率低,并且不需要供气系统的优点。同轴型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具有一个柱状阳极和一个围绕着它的筒状阴极,阴极和阳极的末端接于导线上,阴阳极之间用绝缘层隔绝,陶瓷层上有镀层或涂层,以便电弧产生。工作时阴阳极之间通入高压脉冲电流,烧蚀绝缘层上的镀层,使其电离成为等离子体;借助这一部分等离子体,阴阳极之间产生电弧,电弧烧蚀阴极,从而产生大量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可在电力和磁场力的共同作用下高速喷出,从而产生推力。传统的同轴型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由于绝缘层在阴阳极的作用下烧蚀变形,使得点火可靠性变差,甚至于无法起弧,从而限制了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微阴极电弧推力器,旨在解决的微阴极电弧推力器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包括: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第一电极,一端设于所述底座;/n第二电极,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设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电极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阴极,另一者为阳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环形放电区;/n绝缘体,呈环状设置,所述绝缘体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所述绝缘体的一端设于所述环形放电区;以及/n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绝缘体向所述环形放电区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一电极,一端设于所述底座;
第二电极,呈环状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设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电极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者为阴极,另一者为阳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环形放电区;
绝缘体,呈环状设置,所述绝缘体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所述绝缘体的一端设于所述环形放电区;以及
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绝缘体向所述环形放电区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以使所述绝缘体具有向所述环形放电区移动的运动趋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绝缘体的弹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绝缘体背向所述底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阴极电弧推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吴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何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