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577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统,包括:第一封隔件,与所述隧道内壁适配,用于与掌子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封隔件与所述掌子面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一封隔空间;第二封隔件,与所述隧道内壁适配,与所述第一封隔件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封隔件远离掌子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封隔件与所述第二封隔件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二封隔空间;第一供氧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封隔空间中供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统,通过设置两级封隔空间,能够保证掌子面附近的施工人员的氧气供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保障施工机械顺利通过的同时,能够降低氧气损耗,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海拔隧道供氧系统。
技术介绍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缺氧严重,空气中的含氧量仅有海平面的50%。稀薄的空气使人头痛目眩,心悸发慌,胸闷气短,鼻子出血,出现呕吐。如果在高海拔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施工人员不仅要忍受这些强烈高原反应的折磨与痛苦,面临着健康损害和生命安全的威胁,而且劳动效率极低,施工进度和质量无法保证。为此采取安全、可靠、经济、科学的有效措施进行高海拔地区施工场所供氧,对于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在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的特殊环境下主要采用个人携氧的方式补充施工人员所需的氧气。施工人员将氧气瓶背在背上,用鼻吸管吸氧。该方法设备简单,容易操作,在短时间或某些紧急情况下比较适用。但这种供氧方式不能连续供氧,每隔一定时间需要更换氧气瓶,影响连续施工作业,并且长时间背负氧气瓶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的隧道施工人员,极大地降低了工效。高海拔地区隧道洞内施工通风技术还没有较成熟的经验,一般较为普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海拔隧道(1)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封隔件(41),与所述隧道(1)内壁适配,与掌子面(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封隔件(41)与所述掌子面(3)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一封隔空间(51);/n第二封隔件(42),与所述隧道(1)内壁适配,与所述第一封隔件(41)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封隔件(41)远离掌子面(3)的一侧,所述第一封隔件(41)与所述第二封隔件(42)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二封隔空间(52);/n第一供氧装置(6a),用于向所述第一封隔空间(51)中供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海拔隧道(1)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封隔件(41),与所述隧道(1)内壁适配,与掌子面(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封隔件(41)与所述掌子面(3)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一封隔空间(51);
第二封隔件(42),与所述隧道(1)内壁适配,与所述第一封隔件(41)间隔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封隔件(41)远离掌子面(3)的一侧,所述第一封隔件(41)与所述第二封隔件(42)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二封隔空间(52);
第一供氧装置(6a),用于向所述第一封隔空间(51)中供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隧道(1)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隧道(1)内壁适配的第三封隔件(43),所述第三封隔件(43)设于所述第二封隔件(42)远离所述第一封隔件(41)的一侧,所述第三封隔件(43)与所述第二封隔件(4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封隔件(43)与所述第二封隔件(42)之间形成可开合的第三封隔空间(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海拔隧道(1)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隔件(41)和所述第二封隔件(42)设置为气囊,在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封隔件(41)和所述第二封隔件(42)能够与所述隧道(1)内壁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海拔隧道(1)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隔件(41)和所述第二封隔件(42)上均设有缝隙(411),在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封隔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雲鹤陶伟明袁志刚刘祥周羽哲周路军曹彧匡亮罗禄森余刚唐思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