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9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包括一组立柱(1),一组立柱顶端与一对纵梁(2)螺栓连接;一对纵梁两端分别与纵梁两端的剪力墙(3)螺栓连接;一对纵梁之间经一组横梁(4)连接;一组横梁上铺设有踏板(5);一对纵梁顶部与护栏(6)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整个拼装过程中主要用螺栓组件和膨胀螺栓标准件进行螺栓连接,仅少量部位采用点焊连接。拼装过程和拆卸过程均方便快捷,非常适合周转使用。施工通道拼装好之后,施工通道下方仅有少量排列整齐的立柱与结构梁或地面连接,完全不影响下层或地面的正常施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工通道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了长期占用扣件和钢管等周转材料,可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属于工民建筑辅助施工设备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因错层或跃式户型设计导致层间或单元间无法通行,造成施工不便。为保证施工通行,现有技术是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层间或单元间搭设施工通道的方式作为施工通道。现有的施工方式会占用大量扣件、钢管等材料,使这部分扣件和钢管无法实现可周转使用;另外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施工通道占地面积较大,将会影响楼板后期装修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扫地杆和水平杆等会造成施工通道下方通行困难,甚至根本无法通行。现有虽然解决了上部施工通道的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上部施工通道的正常通行,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以解决上部层间或单元间施工通道的问题,并同时确保施工通道的正常通行,从而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包括一组立柱,一组立柱顶端与一对纵梁螺栓连接;一对纵梁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包括一组立柱(1),其特征在于:一组立柱(1)顶端与一对纵梁(2)螺栓连接;一对纵梁(2)两端分别与纵梁(2)两端的剪力墙(3)螺栓连接;一对纵梁(2)之间经一组横梁(4)点焊连接;一组横梁(4)上铺设有踏板(5);一对纵梁(2)顶部与护栏(6)螺栓连接;构成施工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包括一组立柱(1),其特征在于:一组立柱(1)顶端与一对纵梁(2)螺栓连接;一对纵梁(2)两端分别与纵梁(2)两端的剪力墙(3)螺栓连接;一对纵梁(2)之间经一组横梁(4)点焊连接;一组横梁(4)上铺设有踏板(5);一对纵梁(2)顶部与护栏(6)螺栓连接;构成施工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为100mm×100mm×2mm方钢焊接件;方钢两端分别焊接有250mm×250mm×2mm连接钢板(7),连接钢板(7)上设有一组连接孔(8);立柱(1)底端的连接钢板(7)经一组膨胀螺栓(9)与地面或下层建筑的结构梁(10)螺栓连接;立柱(1)顶端的连接钢板(7)经一组螺栓组件(11)与纵梁(2)底部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拼装式可周转施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为100mm×100mm×2mm方钢焊接件;纵梁(2)两端分别焊接有250mm×250mm×2mm连墙钢板(12),连墙钢板(12)上设有一组连接孔(8);纵梁(2)两端的连墙钢板(12)分别经膨胀螺栓(9)与施工通道两端的剪力墙(3)螺栓连接;纵梁(2)顶面等间距间隔焊接有200mm×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余任远敏黄瑶龙安臣梁明凤韩承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