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9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包括钢管架体,钢管架体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层主体结构和下层主体结构连接,所述的钢管架体底部与水平围护框架的内侧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围护框架,水平围护框架上设置有竹脚手板,竖直围护框架上设置有安全网,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通过斜撑钢管与钢管架体的上部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还通过钢丝绳与上层主体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平悬挑钢管作为主梁,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通过斜撑钢管与钢管架体的上部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还通过钢丝绳与上层主体结构连接,使得水平围护框架的安装更加稳固。挡脚边还能够隔挡体积较大的建筑材料,进一步提高防护安全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适用于建筑工程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装饰装修施工阶段的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高处作业,尤其是在作业层内包含有大量的施工作业。如何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高处坠物对坠落半径范围内的人员、财产等造成伤害是第一首要任务。针对上述安全隐患,建筑施工领域多选用悬挑防护棚作为安全措施来解决该隐患。因此,亟需解决现有的悬挑防护棚安装过程困难以及安全防护等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解决现有的悬挑防护棚安装过程困难以及安全防护等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包括钢管架体,钢管架体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层主体结构和下层主体结构连接,所述的钢管架体底部与水平围护框架的内侧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围护框架,水平围护框架上设置有竹脚手板,竖直围护框架上设置有安全网,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通过斜撑钢管与钢管架体的上部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还通过钢丝绳与上层主体结构连接。如上所述的水平围护框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水平悬挑钢管主梁,各个平行设置的水平悬挑钢管主梁的内端分别与钢管架体连接,各个水平悬挑钢管主梁之间通过钢管次梁连接。如上所述的竖直围护框架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防护栏杆,各个防护栏杆之间通过水平杆连接,水平杆为从上至下设置的多个,最底部的水平杆与各个水平悬挑钢管主梁的外端连接。如上所述的竖直围护框架的底部内侧设置有踢脚板。如上所述的钢丝绳与设置在上层主体结构上的承载吊环连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水平悬挑钢管作为主梁,直接与钢管架体底部固定,钢管架体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层主体结构和下层主体结构连接,主梁结构稳固,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通过斜撑钢管与钢管架体的上部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还通过钢丝绳与上层主体结构连接,使得水平围护框架的安装更加稳固。防止建筑材料坠落,并且,挡脚边还能够隔挡体积较大的建筑材料,进一步提高防护安全等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水平围护框架和竖直围护框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承载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钢丝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程主体结构,2-钢管架体,3-水平悬挑钢管主梁,4-钢管次梁,5-竹脚手板,6-防护栏杆,7-踢脚板,8-水平杆,9-安全网,10-钢丝绳,11-斜撑钢管,12-承载吊环;13-钢丝绳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如图1-4所示,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包括钢管架体2,钢管架体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层主体结构和下层主体结构连接,所述的钢管架体2底部与水平围护框架的内侧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围护框架,水平围护框架上设置有竹脚手板5,竖直围护框架上设置有安全网9,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通过斜撑钢管11与钢管架体2的上部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还通过钢丝绳10与上层主体结构连接。水平围护框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各个平行设置的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的内端分别与钢管架体2连接,各个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之间通过钢管次梁4连接。竖直围护框架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防护栏杆6,各个防护栏杆6之间通过水平杆8连接,水平杆8为从上至下设置的多个,最底部的水平杆8与各个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的外端连接。竖直围护框架的底部内侧设置有踢脚板7。钢丝绳10与设置在上层主体结构上的承载吊环12连接。优选的,水平围护框架以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作为主梁,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的间距1.2m,钢管次梁4与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正交设置,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和钢管次梁4构成水平围护框架,水平围护框架上铺设有竹脚手板5,竖直围护框架垂直于水平围护框架,竖直围护框架的底部内侧安装有踢脚板7。优选的,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可选用直径×厚度为48mm×3.0mm的钢管,钢管次梁4同样选用直径×厚度为48mm×3.0mm的钢管,钢管次梁4间隔1200mm设置进行安设;防护栏杆6和水平杆8均选用直径×厚度为48mm×3.0mm的钢管搭设,搭设完成后满挂安全网及公司品牌宣传的广告,并在防护栏杆6底部安设踢脚板7,所述踢脚板7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200mm,所述防护栏杆6竖直方向搭设高度大于1200mm。钢丝绳10的一端直接穿过承载吊环12后通过多个钢丝绳夹与钢丝绳10未穿过承载吊环12的部分固定,钢丝绳10的另一端直接绕过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的钢管次梁4后通过多个钢丝绳夹与钢丝绳10未绕过钢管次梁4的部分固定。钢丝绳夹的间距为钢丝绳直径的6-7倍。如图4所示,承载吊环12包括浇筑固定件以及设置在浇筑固定件上的吊环,浇筑固定件浇筑在上层工程主体内。其浇筑安拆方法为:在上层工程主体的梁模板及钢筋安装完成后,将承载吊环12的浇筑固定件与梁钢筋绑扎,浇筑固定件预埋在结构内的长度不少于20d。钢丝绳10的直径为φ14mm,抗拉强度:1400N/mm2、钢丝绳夹为马鞍式,承载吊环12的吊环的直径为φ20mm。本技术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实际要求在工程主体结构1内设置承载吊环12(各层的上层主体结构和下层主体结构构成工程主体结构1);步骤2、在上层主体结构和下层主体结构之间搭设钢管架体2,搭设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步骤3、在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上搭设钢管次梁,钢管次梁4上满铺竹脚手板7。步骤4、搭设悬挑前端的防护栏杆6、踢脚板7、水平杆8及安全网9。步骤5、搭设斜撑钢管11,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的钢管次梁4和钢管架体2的上部,钢丝绳10一端直接穿过承载吊环12,采用5个钢丝绳夹固定钢丝绳,另一端直接绕过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的钢管次梁4,同样采用5个钢丝绳夹固定。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包括钢管架体(2),钢管架体(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层主体结构和下层主体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架体(2)底部与水平围护框架的内侧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围护框架,水平围护框架上设置有竹脚手板(5),竖直围护框架上设置有安全网(9),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通过斜撑钢管(11)与钢管架体(2)的上部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还通过钢丝绳(10)与上层主体结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包括钢管架体(2),钢管架体(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层主体结构和下层主体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架体(2)底部与水平围护框架的内侧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竖直围护框架,水平围护框架上设置有竹脚手板(5),竖直围护框架上设置有安全网(9),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通过斜撑钢管(11)与钢管架体(2)的上部连接,水平围护框架的外侧还通过钢丝绳(10)与上层主体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水平悬挑钢管密闭硬防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围护框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各个平行设置的水平悬挑钢管主梁(3)的内端分别与钢管架体(2)连接,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吴项赵子成张志勇宋玉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