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混凝土结构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2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形混凝土结构墙,包括:已浇筑墙,所述已浇筑墙形成有拐角部;以及后浇结构,包括异形免拆模板,所述异形免拆模板浇筑形成于所述拐角部的内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拐角部的内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与所述拐角部围合形成一浇筑空间,所述浇筑空间内灌注有填充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的狭窄作业面,浇筑后浇异形大体量混凝土结构难以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混凝土结构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异形混凝土结构墙。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遇到较大体量的后浇式混凝土,此种结构往往受已经浇筑混凝土的影响,作业面狭窄且后浇式混凝土非规则形状(如圆弧等)等难以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异形混凝土结构墙,以解决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的狭窄作业面,浇筑后浇异形大体量混凝土结构难以施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异形混凝土结构墙,包括:已浇筑墙,所述已浇筑墙形成有拐角部;以及后浇结构,包括异形免拆模板,所述异形免拆模板浇筑形成于所述拐角部的内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拐角部的内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与所述拐角部围合形成一浇筑空间,所述浇筑空间内灌注有填充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已浇筑墙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拐角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交汇处,所述异形免拆模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相对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围合形成所述浇筑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异形免拆模板为弧形免拆模板。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免拆模板的弧顶朝向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二墙体交汇处。进一步的,所述异形免拆模板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的两端分别锚固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中;以及包覆混凝土,包裹于所述钢筋骨架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墙体垂直于所述第二墙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异形混凝土结构墙,通过在已浇筑墙的拐角部的狭窄作业面内的相对开阔处,先浇筑一面异形免拆模板,使得异形免拆模板与拐角部的内侧围合形成一大体量的浇筑空间,相对于浇筑空间的较大的浇筑量,异形免拆模板的浇筑量较小,由于浇筑位置处于相对开阔处,因而异形免拆模板的浇筑便于进行,在异形免拆模板达到一定的设计强度后,于浇筑空间内灌注填充混凝土将异形免拆模板与已浇筑墙的拐角部浇筑联结成一异形结构墙,降低了狭窄作业面浇筑大体量的异形混凝土结构的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缩短了施工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异形混凝土结构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异形免拆模板的模板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异形混凝土结构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异形免拆模板的模板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形混凝土结构墙,包括:已浇筑墙1和后浇结构2。具体的,已浇筑墙1形成有拐角部。后浇结构2的浇筑位置就是拐角部的狭窄空间内。后浇结构2包括异形免拆模板21和填充混凝土22。异形免拆模板21浇筑形成于拐角部的内侧。异形免拆模板21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拐角部的内侧。异形免拆模板21与拐角部围合形成一异形的浇筑空间A。浇筑空间A内灌注有填充混凝土22。本技术的异形混凝土结构墙,通过在已浇筑墙的拐角部的狭窄作业面内的相对开阔处,先浇筑一面异形免拆模板,使得异形免拆模板与拐角部的内侧围合形成一大体量的浇筑空间,相对于浇筑空间的较大的浇筑量,异形免拆模板的浇筑量较小,由于浇筑位置处于相对开阔处,因而异形免拆模板的浇筑便于进行,在异形免拆模板达到一定的设计强度后,于浇筑空间内灌注填充混凝土将异形免拆模板与已浇筑墙的拐角部浇筑联结成一异形结构墙,降低了狭窄作业面浇筑大体量的异形混凝土结构的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缩短了施工工期。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已浇筑墙1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进一步的,第一墙体11垂直于第二墙体12。拐角部形成于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的交汇处。异形免拆模板21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的相对侧。异形免拆模板21与第一墙体11的内侧、第二墙体12的内侧围合形成所述浇筑空间A。异形免拆模板的形状适配于异形混凝土结构墙的异形面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异形混凝土结构墙的异形面为圆弧形。异形免拆模板21为弧形免拆模板。弧形免拆模板的弧顶朝向第一墙体11和二墙体交汇处。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异形免拆模板21包括:钢筋骨架和包覆混凝土。钢筋骨架的两端分别锚固于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中。包覆混凝土包裹于钢筋骨架的外部。参阅图2所示,在浇筑异形免拆模板之间先架设模板加固结构。具体的,模板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异形免拆模板的设计位置预埋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均为直径12mm的三级钢筋。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分别间隔布置,同向的钢筋与钢筋的间距为200mm。水平钢筋的两端植入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中。将异形免拆模板的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绑扎形成钢筋骨架。为了保证异形免拆模板的圆弧墙的成型效果,以直径20mm的三级钢筋作为主龙骨;厚度为15mm的覆膜多层板拼接形成圆弧形状,作为异形免拆模板的外模板和内模板;选用M16对拉螺栓,水平间距450mm,竖向第一道间距200mm,其余取450mm;外模板的外侧、内模板的外侧与地面之间设置斜撑。于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灌注包覆混凝土以固结形成异形免拆模板。待异形免拆模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除模板加固结构,于大体量的浇筑空间内灌注填充混凝土。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混凝土结构墙,其特征在于,包括:/n已浇筑墙,所述已浇筑墙形成有拐角部;以及/n后浇结构,包括异形免拆模板,所述异形免拆模板浇筑形成于所述拐角部的内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拐角部的内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与所述拐角部围合形成一浇筑空间,所述浇筑空间内灌注有填充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混凝土结构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已浇筑墙,所述已浇筑墙形成有拐角部;以及
后浇结构,包括异形免拆模板,所述异形免拆模板浇筑形成于所述拐角部的内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拐角部的内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与所述拐角部围合形成一浇筑空间,所述浇筑空间内灌注有填充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混凝土结构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已浇筑墙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拐角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交汇处,所述异形免拆模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相对侧,所述异形免拆模板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泽涛米艳朋于海申胡居中杨志欣刘文江胡道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