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1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防潮结构板,防潮结构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潮板、第一防水铝箔层、防水砂浆层、第一加强筋、第二防水铝箔层、防腐板材和第二加强筋,防腐板材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多个通道,第一加强筋呈三角形并紧密设置于防水砂浆层和第二防水铝箔层之间,第二加强筋呈工字型并等间距排列在防潮结构板的底部,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放置有除湿剂,第二加强筋的顶部两侧开有延伸至防潮结构板顶部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通道连通,第二空腔内放置有吸潮袋,第二空腔的顶部设有盖板,盖板的靠近防潮结构板边缘的一端与第二空腔的顶部铰接。该设计能及时更换防潮袋,保证防潮持续进行,通过设置多级防潮层,能有效阻挡水分,防潮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建筑由于位于地面之下,建筑物内的空气湿度非常大,使得霉菌能快速繁殖,从而使物品变质,且墙体受土温度、地下水水位及变化及影响,常常会出现结露、霉变或渗漏等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烦恼。现有的防潮结构的防潮效果差,且不易更换,长期使用使得防潮效果逐渐变差,为了更换甚至拆除墙体,浪费人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现有地下建筑的防潮效果差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该设计能及时更换防潮袋,保证防潮持续进行,通过设置多级防潮层,能有效阻挡水分,防潮效果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防潮结构板,所述防潮结构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潮板、第一防水铝箔层、防水砂浆层、第一加强筋、第二防水铝箔层、防腐板材和第二加强筋,所述防腐板材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多个通道,所述第一加强筋呈三角形并紧密设置于所述防水砂浆层和所述第二防水铝箔层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工字型并等间距排列在所述防潮结构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放置有除湿剂,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顶部两侧开有延伸至所述防潮结构板顶部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放置有吸潮袋,所述第二空腔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靠近所述防潮结构板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的顶部铰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防潮板、防水铝箔层和防水砂浆层,能够对水分有效的进行阻挡和防护,避免出现渗漏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三角形的第一加强筋结构牢固,对顶部的防水砂浆层起到支撑和承重作用,工字型的第二加强筋承重能力大,位于防潮结构板的底部,有效的增强了防潮结构板的强度,第二加强筋之间的第二空腔内放置有除湿剂,对底层进行有效除湿,通过设置通道,使水能够有效流动,防潮结构板两侧的第一空腔与通道连接,并放置有吸潮袋,能有效对防潮结构板内部进行吸潮,通过其顶部设置的铰接的盖板,可对吸潮袋进行定期更换,结构方便,操作简单,且能保证防潮持续进行,保证防潮效果。优选的,所述通道至少有三个,且等间距相互平行的排列在所述防腐板材之间。所述通道至少有三个,且等间距相互平行的排列在所述防腐板材之间,使防潮结构板内部的水均匀有效的流动,能被吸潮袋均匀的吸收。优选的,所述吸潮袋内放置有可变色的硅胶颗粒,所述吸潮袋呈网状结构,该吸潮袋的网孔直径小于所述硅胶颗粒的直径。所述吸潮袋内放置有可变色的硅胶颗粒,长时间放置吸潮后可变色,便于观察并及时更换,所述吸潮袋呈网状结构,该吸潮袋的网孔直径小于所述硅胶颗粒的直径,避免硅胶颗粒从吸潮袋内漏出。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提手,所述提手铰接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有提手,所述提手铰接在所述盖板上,更换吸潮袋时,方便揭开盖板,不使用时,可水平放置于盖板上,节省空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防潮板、防水铝箔层和防水砂浆层,能够对水分有效的进行阻挡和防护,避免出现渗漏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三角形的第一加强筋结构牢固,对顶部的防水砂浆层起到支撑和承重作用,工字型的第二加强筋承重能力大,位于防潮结构板的底部,有效的增强了防潮结构板的强度,第二加强筋之间的第二空腔内放置有除湿剂,对底层进行有效除湿,通过设置通道,使水能够有效流动,防潮结构板两侧的第一空腔与通道连接,并放置有吸潮袋,能有效对防潮结构板内部进行吸潮,通过其顶部设置的铰接的盖板,可对吸潮袋进行定期更换,结构方便,操作简单,且能保证防潮持续进行,保证防潮效果;(2)所述通道至少有三个,且等间距相互平行的排列在所述防腐板材之间,使防潮结构板内部的水均匀有效的流动,能被吸潮袋均匀的吸收;(3)所述吸潮袋内放置有可变色的硅胶颗粒,长时间放置吸潮后可变色,便于观察并及时更换,所述吸潮袋呈网状结构,该吸潮袋的网孔直径小于所述硅胶颗粒的直径,避免硅胶颗粒从吸潮袋内漏出;(4)所述盖板上设有提手,所述提手铰接在所述盖板上,更换吸潮袋时,方便揭开盖板,不使用时,可水平放置于盖板上,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防潮结构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潮结构板,2、防潮板,3、第一防水铝箔层,4、防水砂浆层,5、第一加强筋,6、第二防水铝箔层,7、防腐板材,8、第二加强筋,9、通道,10、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2、除湿剂,13、吸潮袋,14、盖板,15、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防潮结构板1,所述防潮结构板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潮板2、第一防水铝箔层3、防水砂浆层4、第一加强筋5、第二防水铝箔层6、防腐板材7和第二加强筋8,所述防腐板材7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多个通道9,所述第一加强筋5呈三角形并紧密设置于所述防水砂浆层4和所述第二防水铝箔层6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8呈工字型并等间距排列在所述防潮结构板1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强筋8之间设有第一空腔10,所述第一空腔10内放置有除湿剂12,所述第二加强筋8的顶部两侧开有延伸至所述防潮结构板1顶部的第二空腔11所述第二空腔11与所述通道9连通,所述第二空腔11内放置有吸潮袋13,所述第二空腔11的顶部设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的靠近所述防潮结构板1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11的顶部铰接。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防潮板2、防水铝箔层和防水砂浆层4,能够对水分有效的进行阻挡和防护,避免出现渗漏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8,三角形的第一加强筋5结构牢固,对顶部的防水砂浆层4起到支撑和承重作用,工字型的第二加强筋8承重能力大,位于防潮结构板1的底部,有效的增强了防潮结构板1的强度,第二加强筋8之间的第二空腔11内放置有除湿剂12,对底层进行有效除湿,通过设置通道9,使水能够有效流动,防潮结构板1两侧的第一空腔10与通道9连接,并放置有吸潮袋13,能有效对防潮结构板1内部进行吸潮,通过其顶部设置的铰接的盖板14,可对吸潮袋13进行定期更换,结构方便,操作简单,且能保证防潮持续进行,保证防潮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通道9至少有三个,且等间距相互平行的排列在所述防腐板材7之间。所述通道9至少有三个,且等间距相互平行的排列在所述防腐板材7之间,使防潮结构板1内部的水均匀有效的流动,能被吸潮袋13均匀的吸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潮袋13内放置有可变色的硅胶颗粒,所述吸潮袋13呈网状结构,该吸潮袋13的网孔直径小于所述硅胶颗粒的直径。所述吸潮袋13内放置有可变色的硅胶颗粒,长时间放置吸潮后可变色,便于观察并及时更换,所述吸潮袋13呈网状结构,该吸潮袋13的网孔直径小于所述硅胶颗粒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防潮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结构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潮板、第一防水铝箔层、防水砂浆层、第一加强筋、第二防水铝箔层、防腐板材和第二加强筋,所述防腐板材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多个通道,所述第一加强筋呈三角形并紧密设置于所述防水砂浆层和所述第二防水铝箔层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工字型并等间距排列在所述防潮结构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放置有除湿剂,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顶部两侧开有延伸至所述防潮结构板顶部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放置有吸潮袋,所述第二空腔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靠近所述防潮结构板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的顶部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包括防潮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结构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防潮板、第一防水铝箔层、防水砂浆层、第一加强筋、第二防水铝箔层、防腐板材和第二加强筋,所述防腐板材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多个通道,所述第一加强筋呈三角形并紧密设置于所述防水砂浆层和所述第二防水铝箔层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工字型并等间距排列在所述防潮结构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放置有除湿剂,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顶部两侧开有延伸至所述防潮结构板顶部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空腔内放置有吸潮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李立飞刘瑜坤赵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