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407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水系统,包括:导流结构、沉砂池以及集水池;其中,所述沉砂池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将所述沉砂池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导流结构中设置第二过滤组件,且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集水池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实现在雨水的收集过程中对雨水进行多次过滤,有效提高集水池中雨水的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集水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集水系统可以对降雨等进行收集并用于灌溉或者生活用水等,从而有效利用水资源。现有的集水系统主要由水渠和集水池组成,其中,水渠用于收集水资源,并将水资源汇集到集水池,集水池用于对水资源进行储存,以便后续使用。现有的集水系统的缺陷在于,在对水资源收集与储存的过程中,缺少对水资源的有效处理,导致集水池中水资源的水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水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集水系统的集水池中水资源的水质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水系统,包括:导流结构、沉砂池以及集水池;其中,所述沉砂池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将所述沉砂池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导流结构中设置第二过滤组件,且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集水池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本技术提供的集水系统中,通过在导流结构中设置第二过滤组件,能够在对雨水进行汇集与引导的过程中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而初步过滤的水在流至沉砂池中后,进一步被第一过滤组件过滤,进一步过滤后的雨水则可流至集水池中进行储存;如此可实现在雨水的收集过程中对雨水进行多次过滤,有效提高集水池中雨水的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系统,包括:导流结构101、沉砂池200以及集水池400;其中,所述沉砂池200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300,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00将所述沉砂池200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导流结构101中设置第二过滤组件,且所述导流结构101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集水池400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本实施例中,集水系统主要用于收集例如路面502、山坡501等位置的雨水或者是喷洒水等水资源,以下主要以雨水收集为例对集水系统进行说明。导流结构101主要用于针对雨水进行汇集与引导,使得雨水能够流至沉砂池200与集水池400。导流结构101可以是管道,或者是在例如道路一侧或两侧修筑的集水渠等。而设置于导流结构101中的第二过滤组件,可以是例如过滤网、砂石过滤结构等,也可以是指用于植物种植的培养装置,通过其中种植的植物来实现过滤。至于导流结构101及第二过滤组件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做限制,能够实现在导流过程中对雨水的初步过滤即可。沉砂池200与导流结构101连通,其中设置的第一过滤组件300可用于对来自导流结构101的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进一步过滤后的雨水则导入到集水池400中进行储存或者进一步的使用。本技术提供的集水系统中,通过在导流结构中设置第二过滤组件,能够在对雨水进行汇集与引导的过程中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而初步过滤的水在流至沉砂池中后,进一步被第一过滤组件过滤,进一步过滤后的雨水则可流至集水池中进行储存;如此可实现在雨水的收集过程中对雨水进行多次过滤,有效提高集水池中雨水的水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导流结构101可以仅仅是挖设的水沟或者是天然水沟,而设置于导流结构101中的第二过滤组件也可以仅仅是种植在水沟中的植物等,通过植物将雨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进行拦截。换而言之,导流结构101可以是生态集水沟,在实现雨水汇集与引导作用的同时,通过内部的植物来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可选地,当上述集水系统应用在对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时,道路的路面502可以是丘陵山区山坡路面或者机耕路等等,路面502向例如导流结构101所在方向向下倾斜3~5°,以便于雨水能够有效流动至导流结构101中。可选地,所述沉砂池200与所述集水池400的数量均为N个,且N个所述沉砂池200与N个所述集水池400一一对应,N为大于1的整数;N个所述集水池400中存在至少两个所述集水池400通过连接管410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集水池400,并且每个集水池400均配设有对应的沉砂池200,以便于提高对雨水的储存量。通过使用连接管410将至少两个集水池400进行连通,有助于平衡集水池400中的水位。例如,在非雨季,可能存在一些集水池400使用较为频繁,其中剩余的水量较少,并且难以得到雨水的补充,而另一些集水池400使用频率较低,剩余的水量较多,通过设置连接管410,即可平衡集水池400中的水位,方便对于集水池400中的水资源的使用。可选地,所述连接管410配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用于将所述连接管410所连接的两个集水池400导通或隔离。上述开关装置,可以是活动安装于连接管410的开口处的,例如挡板、浮球421等,也可以是设置在连接管410的中部的,例如阀门等。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浮球421,所述浮球421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管410的管口处,且所述浮球421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管410的直径。当浮球421位于连接管410的管口处时,可以将连接管410的管口堵住,从而将连接管410连接的两个集水池400之间相互隔离;当将浮球421从连接管410的管口处移开时,两个集水池400之间相互导通,可以实现水位的平衡。可选地,所述浮球421配设有挂绳422与固定杆423,所述挂绳4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浮球421,所述挂绳4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杆423。在实际应用中,固定杆423可以设置在连接管410的管口附近,例如集水池400的边缘位置。如此,挂绳422可由固定杆423栓绑,浮球421平时挂在高位置,堵住连接管410的管口,一个集水池400中的水位达到溢流位置溢流到下一个集水池400。如果在非雨季,下一个集水池400想用上一个集水池400的水,可以把挂绳422从固定杆423上解开,浮球421往下落,打开连接管410的管口,上一个集水池400的雨水就流入下一个集水池400。可选地,所述集水系统还包括集水槽102,所述集水槽102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具体来说,集水槽102可以是开设在路面上的管道或者修筑的集水渠。在实际应用中,集水槽102还可以仅仅是挖设在田间小路上的凹槽,或者是凹槽形式的田间小路,田间小路穿插在农田间,便于将雨水收集到沉砂池200中。由于田间小路上的雨水污染相对较轻,可以通过沉砂池200直接过滤掉杂质后储存在集水池400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00包括沿从所述第一空间至所述第二空间的方向依次布置的粗砂层301、细砂层302以及过滤砖303。本实施例中,过滤砖303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结构、沉砂池以及集水池;/n其中,所述沉砂池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将所述沉砂池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导流结构中设置第二过滤组件,且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集水池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结构、沉砂池以及集水池;
其中,所述沉砂池中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将所述沉砂池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所述导流结构中设置第二过滤组件,且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集水池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与所述集水池的数量均为N个,且N个所述沉砂池与N个所述集水池一一对应,N为大于1的整数;
N个所述集水池中存在至少两个所述集水池通过连接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配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用于将所述连接管所连接的两个集水池导通或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浮球,所述浮球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管的管口处,且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来胜孙高虎李娜程娜吴佳鹏高继军王启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